山东法制传媒网:(李龙 邱梦祯)8月26日,山东省肥城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询问,以精准监督破解发展难题,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按下“加速键”。
从“60条民意”到“10道考题”:做实“问前功课”
“专题询问要问到点子上,先得摸清企业的‘心头事’。”今年年中,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全域营商环境大调研,在线上,开通多平台留言通道,为群众反映诉求提供阵地;在线下,450名人大代表化身“民情收集员”,走进企业车间、田间地头、政务大厅,听企业负责人算“成本账”,跟办事群众聊“跑腿苦”。
一个月后,60余条沾着“烟火气”的意见被汇总梳理,每一条都直戳营商环境“堵点”。在此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28个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评议,从政策落地到服务效能进行全方位“体检”,查找问题关键。最终,市人大常委会锁定了10个核心问题,成为专题询问的“考题”。
从“限时作答”到“代表追问”:现场“辣味”足
上午8时30分,专题询问正式开始。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率先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发问,市发改局负责同志亮出工作成效:“归集各类信用信息1.5亿条,通过绘制企业信用画像实施分类监管,‘信易贷’平台为3000余家企业授信超285亿元。”
泰安市人大代表就市场准入改革情况进行追问,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同志用数据展现了“肥城速度”:“已实现20个行业‘一证准营’,相关证照办理时限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23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此次专题询问对问答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提问时间不超过2分钟、回答时间不超过6分钟,超时将响铃提醒。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直面问题、积极应询,市公安局推行“负责同志+项目警长”机制护航企业发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算清“四本账”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市税务局以“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平衡监管与服务关系。
即便在10分钟的休息时间,部分人大代表依然追问不断。这场“辣味”十足的专题询问,展现出了肥城市以真招实策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与干劲。
从“现场打分”到“整改闭环”:让企业安心
“市发展和改革局,9.8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9.8分……”上午11时,专题询问现场评分结果出炉。
“这不是结束,而是整改的开始!”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的表态掷地有声,“所有问题要列清单、定时限,能立行立改的绝不拖延,需长期推进的就建立台账,一定要给企业和群众满意答复。”
为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市人大常委会将开展“回头看”,对整改不到位、落实打折扣的,依法督促落实,真正以监督实效护航营商环境优化。(山东省肥城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