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威海市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高层 > » 正文

山东东营市人大履职担当 书写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省东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民生愿景”履职担当
  书写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山东法制传媒网:(赵玲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人大常委会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关注民生改善,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不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努力推进民生问题解决,切实将一个个“民生愿景”变为一幅幅“幸福实景”,用心用情托起东营群众“稳稳的幸福”。
 
  回应群众期盼
 
  立法织密民生“守护网”
 
  东营市人大常委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地方立法工作的重点,坚守为民初心,站稳人民立场,通过立法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权益,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反映人民意愿、体现民生需求、维护人民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法的优先任务,先后出台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湿地保护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8部,率先在黄河流域各市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地方性生态法规体系,为全市生态保护构筑起立体的法治屏障。2024年,积极围绕危险废物管理、垃圾分类管理立法,为生态立法再添新力。依法治理生态环境的全面推进,换来了东营的天蓝、水清、地净,也换来了东营人民实实在在的幸福。
 
  人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更应该是城市善治的获益者。近年来,围绕城市建设管理所需和民生改善所盼,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养犬管理条例、城乡规划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等,精准破解城市管理和基层治理难题,有效保障社会治理的可持续性,为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供法治保障,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为真正让立法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市人大常委会在主导地方立法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每一件生态法规草案都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积极依托人大代表履职系统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意见建议,拓宽公众和人大代表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据统计,16部法规累计征集民意6万余条,100余条意见建议被采纳,真正做到了倾听民意,让“民声”走进立法。
 
  聚焦痛点难点
 
  以监督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打造“一元餐厅”,村里老人只需要花1元钱,就能享受一顿美味的午餐;在232个城镇社区建设养老服务设施289处,为287个楼道安装爱心座椅和无障碍扶手330把,老人出行、生活更加便捷、安全;实施中心城区绿道贯通工程、城市水环境改善工程,一步一景,市民可以尽情欣赏城市美好……这些民生变化的背后,凝结着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民生实事项目全过程、全链条监督的履职担当。
 
  2024年9月中下旬,为助力全市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就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常委会组成5个督导组,分赴全市各处详细查看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摸清存在的难点堵点,就加快项目进度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同年10月底召开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的专项汇报,并开展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全方位监督、全过程督导,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办实办好,不断厚植人大“为民本色”,提升群众“幸福成色”。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围绕群众期盼和民生改善,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听取就业和再就业、食品药品安全、文化教育、卫生防疫等工作专项报告,对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城乡低保、脱贫攻坚等工作进行跟踪问效,推动一项项利民举措转化为一件件可观可感的民生成果。围绕生态保护和安全生产,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对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土壤污染防治等进行视察调研,邀请环保专家全程参与“把脉支招”,监督成效不断深化。连续多年开展安全生产常态化监督检查,抽查企业、单位等共400余处,提出整改建议300余条,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
 
  听民意解民忧
 
  让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深入实施儿童生活空间、学习空间等适儿化改造,打造儿童友好社区、学校、公园、医院、阅读空间、校外活动场所等儿童友好试点单元70处;新建老年食堂28处,高效解决特殊困难老年人就餐问题……
 
  “一老一小”牵动亿万家庭,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东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民生建议办理工作,将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推行老年人‘幸福餐厅’的建议”等列为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出台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决议,开展关于儿童友好城市、老年人“幸福餐厅”建设的专项调研,全过程跟踪、动态化督办,促使建议内容得到切实落实。
 
  代表建议“落地有声”,民声民意“开花结果”。市人大常委会把建议办理工作作为回应民生诉求、发挥代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聚民意惠民生的重要途径,不断推动建议办理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完善健全主任领衔督办、专委会对口督办、委员分工督办、代表参与督办、机关跟踪督办、人民代表大会全面督办的“六连锁”闭环督办机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代表建议督办工作格局。强化全过程跟踪督办,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现场督办,每年评选优秀建议和先进承办单位并进行通报表扬,极大地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积极性。通过推动代表建议扎实有效办理,一批关系改革发展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以解决。
 
  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市人大常委会还不断完善和创新“两个联系”制度机制、方式方法,坚持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代表参加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和评议等重点工作,召开代表座谈会,开通代表履职信息平台,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建好用好民意平台,支持代表进“站”入“家”。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代表工作站180余处,实现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履职站点全覆盖,设立“选民接待日”,推广“代表码上见”,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山东省东营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