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是降低家庭养育成本、提高家庭生育意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山东省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力助推普惠托育工作。2023年,济宁市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截至目前,全市托育机构达到913家,托位数超过4.5万个,千人托位数达到5.4个,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目标。
聚焦民生所盼谋良方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从群众关心关注的托育问题入手,摸实情、听民声、解难题,着力推动完善托育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托育服务的需求。
问民之所急,深入调研摸实情。每年将普惠托育工作列为市人大常委会重点调研课题,市县乡三级人大连续2年开展联动调研,按地域、分层次摸清托育资源情况,梳理安全保障、托育管理、生源拓展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70余条。各级人大代表深入所在选区,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开展调研,近年来,相继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托育服务提升的建议》等建议52条。
念民之所忧,聚焦问题寻良策。围绕构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政策完备、应享尽享、应护尽护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名义形成《关于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上升成为市委决策,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加快构建全市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同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提出通过发改和卫健部门双牵头去协调推动的破解之策,为解决普惠托育问题开出了“良方”。
行民之所盼,完善政策惠民生。市人大常委会从健全工作协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托育服务供给、严格管理服务规范、加强托育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建议,市政府认真抓好落实,建立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双牵头”机制,形成“1+2+N”(一个指挥部、两个牵头部门、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托育建设工作体系。近年来,先后编制《济宁市区托育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 年)》,制定《济宁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提升三年工作方案》等22个配套文件,出台规划建设、普惠收费、人才培养等十大类28项政策举措。
聚焦托育难题尽全力
托育难,难在“送不起”“挤不进”“招不满”。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把解决托育难题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义务,为“幼有善育”竭智尽力。
甘做“拓荒牛”。2021年,济宁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托育工作指挥部,市人大常委会原领导同志勇于担当,担任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统筹调度、协调推动、靠前指挥。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多次调研协调,倾力推动解决普惠托育服务中存在的供需不匹配、生源不稳定等问题。市人大教科委对群众反映和调研发现的托育难、托育贵等突出问题,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协调解决。近年来,各类托育问题答复率、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
争当“实干家”。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探索推进“国企代表为引领、民企代表为依托,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多元托育模式。坚持“公”字当头,推进“托得起”。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起跑线母婴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梅与济宁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成立山东起跑线家庭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改扩建托幼一体园33个,并率先将托育服务平均价格下调至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 31%以下。坚持“优”字为本,促进“托得好”。汇聚优秀企业人大代表的托育“向心力”,形成“托育机构整体设计、课程研发、人才培训、产教融合、智慧平台”等7大产业输出模块。济宁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5300万元成立济宁市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建成29个托育示范点,累计提供托位1500余个。坚持“近”字为先,助力“托得到”。推进实施托育机构融入“15分钟托育服务圈”规划,全市实现社区、家庭、机关事业单位、医院、高校等机构办托全覆盖。其中,已建成以社区托育中心为特色的托育机构84家、托位3665个。
聚焦落实质效强监督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注重监督工作创新,以实实在在的监督成效,让群众敢于托、乐于托。
坚持依法监督抓落实。自2021年起,市人大常委会连续4年聚焦普惠托育工作,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及管理、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等作为监督重点,跟踪监督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市人大教科委把普惠托育监督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推动普惠政策、严格管理、规范服务等意见建议的落实。
办好代表建议提质效。每年对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和闭会期间提出的托育类建议进行梳理分析和转办交办,其中《关于普及婴幼儿照护的建议》等多条建议分别由市委、市政府领导领衔办理,列为重点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市政府每年将其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听取审议专项报告和开展视察调研、满意度测评等方式,落实办理责任、完善办理机制、提升办理质效。(山东省济宁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