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沂水县司法局到社区开展扶老助老专题普法宣传活动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法院 > » 正文

山东郯城法院:“家长课堂”点亮青少年成长新“路标”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徐西江 刘宗红)带头学法懂法用法;以身作则不染黄赌毒;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注意甄别孩子交友对象……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省郯城县人民法院与县妇联联手推行“家长课堂”,为家庭法治教育提供精准服务,探索以家庭“小细胞”打通青少年法治教育“神经末梢”的新路径,成为家长愿听,孩子喜欢,学校满意,社会认可的爱心品牌。
 
    点亮依法带娃“路标”
 
    近日,“全国青少年维权岗”郯城法院少年审判法庭的“家长课堂”内座无虚席,“依法带娃”专题讲座又一次开讲,两年来,这个专题讲到了第6期,每次都听众爆满。课堂上,法官结合生动案例向家长们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和精神,从家庭责任、学校责任、法律责任三个方面深入讲解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习惯,切实履行好家长监护职责;同时,还对防范校园欺凌、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当前社会热点,进行法律解析,给出防范建议。家长们听得格外认真,争着发言提问,法官一一详细作答。“这堂课太受益啦,让我们认识到家庭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亲子沟通需要技巧……”家长纷纷表示要依“法”带娃、理智带娃、科学带娃。
 
    郯城县人民法院与县妇联联合建立“家教有方‘未’爱成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专门开设“家长课堂”,集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人帮教、心理疏导、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功能于一体,为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提供了固定阵地。
 
    “家长课堂”由法官、妇联干部和专门邀请的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担任“代课”老师,通过专题课程、案例剖析等形式,揭示教育缺位的法律风险,明确家长怠于履职可能面临训诫、强制家庭教育指导等法律后果;结合《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条款,厘清家庭教育责任边界,并针对网络沉迷、校园欺凌等问题提供实操策略。
 
    “家长课堂”还聚焦真实生活场景,通过“辅导作业情绪失控”“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等典型案例,指出“重学业轻心理”“物质替代陪伴”等误区,帮助家长识别危机信号,将法律要求转化为亲子共读、家务劳动等具体实践。多维赋能的“家长课堂”,通过法律导航、场景模拟和资源整合,点亮了“依法带娃”的新路标。
 
    传授家庭教育“秘诀”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孩子参加社区矫正家长该怎么办?”10月29日,郯城县人民法院“家长课堂”专门邀请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为21名涉罪未成年人家长“开小灶”,当面传授家庭教育“秘诀”,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家庭开展精准化家庭教育指导,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为家长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案,从家庭内部加大对孩子的监管与教育力度,帮助其早日重回正轨。2024年以来,该院共组织开展这种“面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16次,接受精准指导家长达400余人次。
 
    “我按照从“家长课堂”学到的方法与孩子相处,他最近转变很多,情绪稳定了,学习进步了,也不像以前那么极端了,我放心多了!”涉案少年小勇的监护人张女士握住法官、心理咨询师的手不停道谢。这是今年春天发生在郯城县人民法院“家长课堂”的暖心一幕。15岁的初中生小勇因身体原因在家休学,父母忙于生意和工作,除了支付生活费以外对小勇基本上不管不问。小勇休学期间的生活处于“散养”状态,与社会上一些不良少年混到了一起,终于滑进了违法犯罪的泥潭,因参与一起盗窃案件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承办法官认为,小勇的“失足”与父母的管理教育缺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少审法官邀请小勇的父母定期参加“家长课堂”的学习,手把手地指导他们承担起监护教育责任,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树立遵守法律、认真学习、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孩子顺利回归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提供家庭普法“教程”
 
    郯城法院“家长课堂”围绕宪法、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精心备课,推出系列讲座,结合真实案例,不断创新普法形式,讲好法治故事,切实增强家长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储量,从而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水平和效果。三年来,“家长课堂”为家长们量身定做普法专题讲座11个,为家长上普法课220场次,提供辅导服务7000多人次,有3200名家长在“家长课堂”接受了系统的普法培训,成为众多家庭的法律“明白人”。该院“家长课堂”精心制作的《家庭普法100问》《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手册》《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等普法课件、讲义材料深受家长们的喜爱和推崇,累计发放12000余份。
 
    为了推动法治教育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郯城法院以“家长课堂”为纽带,积极给家庭法治教育培训“师资”力量、提供普法教程、搞好普法示范,真正成为增强家庭法治教育、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的“智囊团”“加油站”和“接力棒”。小小“家长课堂”还串联起法院、妇联、司法、教育、文化、图书等阵地资源,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家庭法治教育网络,推动法治观念和法律知识“飞进寻常百姓家”,打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山东省郯城县人民法院审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