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法院的“山水之约”
当司法守护遇见绿水青山
全国生态日
两
山
当法官走出法庭,
走进山水林田湖,
踏访红色热土,
从绿色生态到红色根脉,
司法守护的脚步丈量着蒙阴大地的独特价值,
蒙阴法院用一场
“行走的审判”,
把“两山”理念
写进了蒙山沂水的每一寸肌理。
八月的沂蒙山,群山叠翠,碧水潺潺。在第3个“全国生态日”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蒙阴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的干警们深入由蒙山园区、钻石园区、岱崮园区、云蒙湖园区和孟良崮园区组成的沂蒙山地质公园,踏上了一场特殊的“山水之约”。
第一站
蒙山园区
“碳汇交易”探新路
深入蒙山腹地的生态明珠——百泉峪村,干警们与村党支部书记一同查看了千年银杏、古槐的复壮保护情况并开展座谈。
作为山东省首个发布村级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的村庄,百泉峪在生态价值转化方面走在前列。双方重点围绕碳汇交易深入交流了项目开发、计量监测、市场交易机制以及司法护航服务保障碳汇项目健康运行等议题。这次交流,为法院精准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护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宝贵的一线经验。
法护云蒙·青绿崮乡
第二站
钻石园区
普法宣传润民心
在钻石公园,干警们拉起横幅,设立咨询台,化身“生态法治宣传员”。他们围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典型案例,向参观群众耐心讲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破坏环境的法律责任以及公民的环保权利与义务。一份份精心制作的宣传资料递到游客手中,一句句通俗易懂的法律解答印入群众心里,生态保护的法治种子在轻松互动中悄然播撒。
一片林、一湖水、
一缕空气背后的司法守护
第三站
岱崮园区
巡回审判解“田”结
在壮美雄奇的岱崮地貌风景区,一场与环境资源相关的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就地开庭审理。环境资源审判庭的法官们将法庭“搬”到了田间地头、景区现场。法官们深入勘察现场,听取原被告双方及村民意见,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在查清事实、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耐心调解,释法明理。这场“家门口”的庭审,不仅高效化解了纠纷,更是一堂生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公开课,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守护一方”的良好效果。
第四站
云蒙湖园区
守护碧水“生命线”
干警们来到临沂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云蒙湖景区。这里碧波万顷,是名副其实的“沂蒙水塔”。干警们实地查看了湖区水质状况,详细询问了水源保护措施、水质监测数据以及近年来水质变化趋势(云蒙湖已实现连续22年水质稳定达标)。
同时,他们还细致考察了湖岸周边的植被覆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情况,并与保护区管理人员探讨了水源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中面临的法律挑战与应对策略,为筑牢水源安全司法屏障摸清实情、找准方向。
第五站
孟良崮园区
司法守护红色魂
活动的最后一站,干警们来到具有深厚革命历史底蕴的垛庄镇燕翼堂旧址。这里不仅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红色精神的宝贵载体。干警们开展了一次“沉浸式”调研,详细了解旧址的历史背景、保护现状、管理措施以及面临的风险隐患。他们与文保工作人员深入交流,探讨司法在保护红色文化遗产、打击破坏文物犯罪、促进红色资源合理利用与传承方面的职能作用,如何运用法治力量守护好这些“凝固的红色史诗”,让革命精神在绿水青山间永续传承。
我们守护的不只是
一片山林、一汪湖水
更是子孙后代的未来
全国生态日,不止于一日。蒙阴法院干警的这场“山水行”,是司法力量深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与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实践。彰显了法院守护绿水青山、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蒙阴法院将不断擦亮“法护云蒙·青绿崮乡”环境资源品牌,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用好司法利剑,倾力守护蒙阴的绿水青山、红色江山,为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贡献坚实的司法保障!(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