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聚焦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急难愁盼”,下大力气解决企业涉诉难题,不断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发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优惠政策,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添砖加瓦”。
矛盾多元化解畅通解纷渠道
近年来,东营法院进一步强化诉调对接,引导民营企业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化解矛盾,诉前委派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组织成功调解案件超过1.3万件,全市36家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全面接受诉前调解。
“案件以调解方式终结并予以司法确认,不仅能为双方当事人节省大量诉讼和代理成本,也能充分保障调解协议的规范及时履行。”东营中院法官隋美玲说。
该院探索类案示范诉前调解,创新金融、物业、劳动争议、道交纠纷多元联动化解机制,形成“法院+金融机构”“法院+行业调解组织”“法院+仲裁”“法院+工商联”等多种解纷模式,多方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努力降低企业诉讼成本,为企业提供公平、优质、高效司法服务。
为解决企业分布分散、诉讼成本高、距离远等难题,东营中院在产业园区设立了法官工作站,充分运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方式,靠前化解矛盾纠纷。另外,在审判环节中,充分考虑研判后续可能出现的执行和申诉信访等衍生问题,通过加强释法说理,努力实现当事人服判息诉,减少可以避免的申请执行和执行异议。
立足专项审判优化营商环境
“听众朋友们,上午好。今天邀请到东营中院翁秀明法官做客直播间,和我们聊一聊知识产权的取得和保护等问题。知识产权与其他财产权相比,具有非物质性、独占性、地域性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近日,翁秀明走进直播平台,开展知识产权取得与保护主题直播,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讲述专利许可、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问题。
除开展法官直播外,该院还采取多种措施发挥知识审判赋能作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强化知产案件协同保护,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协同保护意见,落实知产侵权司法、行政联合惩戒机制,联合惩戒侵权案。集中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统一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裁判标准,实现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集中化、审判专门化、程序集约化。去年审结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319件,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大大缩短。
部分知识产权案件存在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等问题,东营法院针对此类案件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力度,对于2起具有抄袭仿冒、反复侵权、侵权规模大等严重情节的故意侵权案件,依法支持权利人的惩罚性赔偿请求。同时,开展地理标志专项调研,对全市40余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进行精准分析,组织“入海口”“黄三角”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题培训,保障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加强府院联动助推企业纾困
东营鹏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系列执行案,从涉及企业借款合同、建筑施工合同、职工退房退款、劳动争议等近500件执行案件,涉案标的额达8亿多元,20栋在建楼房烂尾,1000多名职工住房、数百名农民工工资无法解决……最终,1472套涉及的房产竣工交付,农民工工资全额清偿,两家公司的所有执行案件全部执结并入选人民法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典型案例。这是东营中院加强府院联动机制,协调合作服务经济大局的缩影。
近年来,东营中院完善府院银企协同推进,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银行配合、企业参与、管理人推进的“五位一体”联动模式。加强与行政执法衔接联动,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就打击破产案件中虚假诉讼、妨害清算、虚假破产行为形成专门意见,严厉打击破产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逃废债等犯罪行为。
在重大案件审理、防范化解风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召开各类联动和联席会议50余次,市领导层面召开联席会11次,实现政府和法院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效能叠加,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风险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促进堵塞漏洞,并荣获首批“府院联动机制研究示范基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东营法院用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的司法服务,解决涉企诉讼中的每一个卡点、堵点、难点,促进民营经济更安全、更高质量发展。(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