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杜衍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事关当事人胜诉权益的兑现,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2024年以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法院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围绕如何提质增效,为“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与保障,积极创新执行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将“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为辖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的全流程司法服务新模式。
强化繁简分流,突显工作力度。该院进一步完善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机制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将所有执行信息汇集在执行指挥中心,重点打造执行指挥中心成为“最强大脑”。执行指挥中心下设财产保全集约、财产处置、终本管理、执行事务4个团队,集中统筹所有执行工作。在执行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执行资源,实现对数据、节点、流程的统一把控,切实提高执行办案规范和执行质效;同时,该院积极深化执行团队改革,重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成立三个快执团队、三个普执团队,执行事务中心对案件的查控财产进行初步“分拣”,以10万元标的为分界点,将案件流转到快执团队和普执行团队,实现了简案快执、繁案精执,有效提高了执行办案效率和效果。2024年以来,该院坚持善意文明执行,采取“活封活扣”“置换查封”等措施,有效释放357起案件所涉查封财产的使用价值和融资功能,对23个重点企业暂缓适用强制措施,让企业摆脱困境、轻装上阵。
强化精准施策,突显化解速度。该院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诉前调解和财产保全作用。在诉前、诉讼各环节加强财产保全措施应用,最大限度以保促调、以保促执。2024年9月,该院保全集约团队成立后,办理诉前保全案件809件,因足额保全撤诉、调解案件278件,调撤率达34.3%,案件办理周期平均缩短5天。建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送达地址确认机制,将送达地址确认制度贯穿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执行案件公告送达率大幅下降。积极加强与公安机关、美团、不动产、税务等部门协商机制,探索房屋、土地联动执行方式方法,利用网络查控平台,查询、控制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及不动产,汇聚分散的被执行人信息,实现财产查控的集中化、批量化和电子化,进一步提高执行效率。2024年以来,该院针对涉中小企业执行案件,开展专项执行行动17次,执行到位金额1100余万元,执行和解金额2900余万元,以强有力的执行举措让企业期盼落地有声。
强化监督制约,突显监督效能。该院将“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落到实处,精准施策“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筑牢司法保障。每周开展执行工作运行态势分析研判制度,建立流程节点自动预警和专人监管的双重管理机制,设专人履行专项监管职责,对案件承办团队是否及时查控财产、终本案件是否合规等关键节点进行日常核查,及时提示办案人员采取相应措施纠正违规行为,对未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同时,细化执行案款管理,保证案款规范发放,设立执行案款监督员,督促承办干警及时认领案款,每天逐笔通报提醒案款临近超期情况,确保执行案款规范发放。2024年以来,该院开展“终本清仓”专项行动,化解出清理涉企终本执行案件517件,推动“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释放营商活力。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工作,修复企业信用64次,为企业“重新启程”筑路架桥,打造出高品质司法“薛城样板”。(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