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沂水县创新联合普法模式,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法院 > » 正文

山东滕州法院打造“薯乡法庭”为争创省级试点提供法治护航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近年来,滕州市紧紧抓住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探索走出了一条滕州薯业特色产业化道路。滕州市人民法院立足审判执行职能,紧密结合滕州市马铃薯产业实际,着力打造“薯乡法庭”品牌,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同时,精准提供专业化司法服务支撑,努力为滕州市争创省级马铃薯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贡献法治智慧。
 
  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构建马铃薯产业链法治生态圈
 
  强化“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作为化解矛盾的“先手棋”,建立调解队伍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网格化调解网络体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搭建全方位部门联动体系。界河镇是滕州市马铃薯核心产区,中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区。滕州法院界河法庭与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所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联合出台《 马铃薯产业“一站式”解纷工作方案》,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判、纠纷共治,形成化解难题强大合力。
 
  组建高水平调解员队伍。主动探寻契合本地区风土人情的调解模式,创新“和为贵、土生金”调解服务品牌。选用熟悉本地实际、了解土豆产业情况的法律工作者担任特邀调解员,对各类涉农纠纷提前调解、提前解决。法官助理、书记员全程参与案件调解,必要时法官靠前指导,着力做好实质化解工作。去年以来,通过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化解产业纠纷数量占比达49.6%。
 
  创新纠纷化解工作方式
 
  全链条优化涉农案件处理机制
 
  坚持纠纷化解与服判息诉并重,转变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机制,确保涉马铃薯产业纠纷案件快速审理、快速办结。
 
  持续做优特色党建工作品牌。突出党建引领,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法庭日常工作,聚焦服务三农、护航乡村振兴职能定位,创建“三味一界、和润法徽”党建工作品牌,将“信仰之味、为民之味、创新之味”融入释法说理之中,进一步增强当事人对案件裁判结果的认可度。
 
  畅通纠纷化解绿色通道。繁简分流优化审判资源。按照“法官+助理+调解员+书记员”模式成立两个速裁团队,针对马铃薯小额贷款、农资买卖等高频案件,推行要素式审判,着力提升案件办理效率。2024年以来,马铃薯产业纠纷平均办案用时下降20%。数字赋能提升办案效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以智能技术赋能审判流程,精准高效办理案件;针对农忙时节或跨区域产业纠纷,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在线调解、电子送达,全面提升司法服务水平。灵活保全推动纠纷化解。建立科学、灵活的财产保全工作机制,以替代性担保、动态解封、活封活扣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对符合解除保全的案件,及时解除保全措施,避免企业因诉讼陷入产业困境,助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稳健前行。
 
  主动延伸司法服务
 
  护航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贯彻司法为民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司法服务模式,通过多举措打造高水平司法服务,优化案件审理流程,确保滕州特色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前移服务关口。着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界河法庭围绕土地流转征迁、合同签订、产品销售、物流运输等产业机制运行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国马铃薯交易中心项目落地建设提供司法保障。以法庭为中心,在马铃薯合作社、马铃薯交易中心、马铃薯集中种植片区等区域设置法官工作室,实现案件审理、联动联调、审前调解、判后答疑、法治教育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2024年,界河法庭共设立法官工作室6处,开展巡回审判16次、普法宣传30余场次。
 
  精准把脉问诊。及时为经营户、合作社等提供针对性法律服务,帮助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为营造健康的产业发展环境保驾护航。2024年,深入企业开展座谈调研12次,认真梳理涉农案件在行业管理、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法律风险点,及时向辖区乡镇政府发送司法建议,助推马铃薯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辖区社会稳定。(山东省滕州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