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近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法院联合辖区街道办通过“府院联动”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因工伤赔偿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既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又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实现矛盾纠纷“一揽子”化解,成为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
工人受伤陷困境 企业诉讼遇难题
“法官,我连换药钱都凑不齐了!”“厂子账户要是被冻结,我们怎么去经营,其他工友怎么办?”务工人员孙师傅在纸制厂操作设备时手部受伤,因双方对劳动关系认定及赔偿金额存在争议,孙师傅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后,纸制厂不服裁决诉至法院。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敏锐发现:孙某因伤停工导致生活困难,纸制厂也因诉讼压力面临经营困扰,双方都处在崩溃边缘,矛盾有进一步激化风险。这不仅是法律条文之争,更是民生与企业存亡的双重考验。
府院联动聚合力 三步破冰显担当
寒亭法院依托“法院+街道”联动调解机制,启动矛盾纠纷联调联处程序。法官+街道“专家会诊”,精准把脉找症结。法院联合北城街道组成调解专班,通过法庭审理及庭后电话、微信等方式沟通,发现核心矛盾——伤者确属工伤且急需治疗费用,企业担忧高额赔偿导致经营难以为继。司法救助纾民困,雪中送炭显真情。北城街道启动应急救助程序,为孙某先行垫付部分费用,解其燃眉之急,让孙师傅治疗不耽误,调解有底气 。法理情融合,调解更具温度。法官结合案情和法律法规讲透"赔偿标准",街道从企业发展、社会责任角度算清“长远账”,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次性赔偿协议。
多方共赢结局暖 画出综治“同心圆”
该案通过“司法审判+行政协调+社会救助”三维联动实现案结事了。孙师傅在签订调解协议当日即获相应赔偿,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障,终于能安心养伤;纸制厂通过分期支付减轻资金压力,车间机器轰鸣,企业恢复正常经营;街道通过前端介入避免矛盾升级,节省后续社会管理成本;寒亭法院运用“府院联动”模式,多次组织面对面、背对背等方式进行调解,促使双方将纠纷一次性解决,缩短审理周期。
这不是一起简单的案件调解,而是一次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当法槌遇上算盘,当法理碰撞人情,寒亭法院用府院联动的“组合拳”证明:司法不仅有刚性,更可以有温度。这种“法院主导、政府协同、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正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解,为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注入法治动能。(山东省潍坊市寒亭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