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济宁任城区司法局:多元文韵 绘就“河韵仁矫”新枫景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法院 > » 正文

山东荣成法院滕家法庭:卷起裤腿“走”出别样“枫”景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吕思琪)“法官,我家有块地租出去了,光口头说的,也没签合同,能有效吗?”看到村里来了法官,老吴赶紧上前咨询。
 
  “大叔,订立合同是可以采用书面、口头或者其他形式,但为了少麻烦,尽量签书面合同。”山东荣成法院滕家法庭的张阳阳法官操着一口地道的荣成话,耐心地给老吴解释着。
 
  蓝天碧水,红瓦绿树。近年来,坐落在胶东半岛最东端美丽山海之间的滕家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法庭脚步就迈向哪里”的理念,卷起裤腿“走”出去,走到纠纷最前沿,走到老百姓身边,也“走”出了一番别样的新“枫”景。
 
  “走”到老百姓身边落脚
 
  “张大妈,刘大叔赊账把货卖给咱,咱也得讲信用,是不是?”
 
  “刘大叔,你和张大妈都是乡里乡亲,为这案子搞得跟仇人似的,不值当啊!”
 
  荣成大疃镇张大妈家寻常又朴素的小院里,午后的阳光倾泻而下,微风轻轻拂过,树叶沙沙作响,滕家法庭的张阳阳法官直接把庭“开”到了张大妈家的小院里。
 
  一边唠着家常,一边讲着情理,庭审没有想象中“严肃”,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相谈中,双方泯然一笑、握手言和。庭审结束后,张大妈更是主动提出骑三轮车送刘大叔回家。
 
  一个个纠纷,一起起案件,承载人间烟火、世间万象。定分止争、案结事了,不能只“坐堂办案”,更要“走”出去,因为,滕家法庭的每个人都深信,“走出去,都是办法!”
 
  解开张大妈与刘大叔之间的“疙瘩”是如此,滕家法庭的每一次止争息诉都是如此。为了找到打开“心锁”的“钥匙”,滕家法庭的法官们从办公室里走出去,踏踏实实地寸寸丈量、家家询问,从家长里短里找话头,从换位思考里引发共情,让有理的人打得赢官司、让输了官司的人心服口服。2024年以来,滕家法庭超96%的案件在一审后实现服判息诉。
 
  当然,“走”到老百姓身边,不仅仅只有“个案”,还有“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期盼。
 
  “咚!”清脆的法槌敲响,一起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正在东沟南疃村进行巡回审判。判决已宣布,普法仍在继续,李朝胜法官结合刚刚的案例,向前来“围观”的30余位村民讲解土地租赁合同的相关法律知识。
 
  有些村近来买卖合同纠纷、土地租赁合同纠纷高发,村民对相关法律法规有诸多疑问,于是滕家法庭“对症下药”,以“庭审+讲解”的方式进行典型案件的巡回审判,把群众“想听的”法律知识送到家门口,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纠纷“自愈”的能力。通俗又专业的讲解,热闹而融洽的讨论,在辖区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这样的巡回审判已经开展了20余次。
 
  路越“走”越宽阔
 
  崂山屯村的活动室里,滕家法庭的张阳阳法官正与村书记“碰头”商量一起财产损害纠纷案件。
 
  村里的老张和老王因房屋之争结下梁子,双方不仅剑拔弩张,更上演了一场“暴力搬家”,调解一度陷入僵局。“咱们兵分两路,你以乡里乡情为抓手开导,我从法律规定上讲解劝导……”经过张阳阳法官与村书记的几轮合力调解,老张和老王二人终于达成和解,老王当庭向老张支付了房屋维修费用。
 
  基层纠纷的解决,绝不能“单打独斗”。村委干部、乡贤能人、网格员、民警……只要说得上话、公道正派,滕家法庭都积极争取纳入到调处纠纷的队伍中来。
 
  “村干部、乡贤往往对全村上下老小、大事小情知根知底。”张阳阳可以说是深有体会,只有用老百姓的“法”处理老百姓的“事”,解纷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不仅如此,滕家法庭还积极与辖区乡镇党委政府联动,乡镇政府在处理12345便民热线反映的民生问题时,一旦遇到法律疑惑,滕家法庭立即靠上跟踪指导、推动化解,防止纠纷进入诉讼。
 
  “经过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越来越多的纠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张阳阳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滕家法庭积极探索拓宽“法庭+”解纷阵地,把解纷力量聚点成面、连成一片,让这条路越“走”越宽阔。2024年以来,滕家法庭将351起纠纷成功解决在诉前,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上升至58.1%。
 
  步子越“走”越有底气
 
  “凭什么他家的拖拉机天天停在门口,我的拖拉机怎么过去?我要上法庭起诉!”草埠屯村的老李和老赵因为通行问题争执不休,吵得面红耳赤。
 
  草埠屯村“便民联系点”的司法联络员老肖闻讯赶来,见一番劝解仍未彻底消解二人的怨气,老肖立刻拨通镇上“法官工作站”的电话,滕家法庭的值班法官李朝胜当即赶来和老肖一起劝说协调。经过一上午现场勘察、释法明理,老李和老赵终于平息了怒火,对拖拉机停放方式达成协议,这场邻里纠纷没有上升到“对簿公堂”。
 
  纠纷从哪里产生,就得到哪里解决。
 
  滕家法庭辖滕家镇、上庄镇、大疃镇、崂山街道4个镇街,是典型的乡村法庭,受理的案件相当一部分是街坊邻里、亲朋好友之间的摩擦。一直以来,滕家法庭的法官们脚沾泥土,把解纷的“路”直接走到老百姓身边。
 
  滕家法庭体量不大,怎样才能随时出现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呢?
 
  “我们在辖区148个村都设置‘便民联系点’,聘请老肖这样在村里有威信、说得上话的人作司法联络员。”滕家法庭庭长张阳阳介绍道,但凡有什么“风吹草动”,司法联络员第一时间就能发现,简单的纠纷就地就能解决,吃不准的联系“法官工作站”,法官再来共同调解。
 
  “便民联系点+司法联络员”的前端调解模式,相当于一道最前沿的过滤网,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矛盾纠纷。无法有效化解的,再汇集到镇街的“法官工作站”,由值班法官统筹村、镇街力量合力化解。滕家法庭,自然就成了纠纷就地解决的最后一道防线,秉着“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原则,实在无法调解成功的再由速裁法官受理,立案后快审快结,让案件审理进入“快车道”。
 
  “就这样,我们形成了‘点、站、庭’层层过滤的三道防线,真的将解纷的触角直抵老百姓的身边。”张阳阳感慨着眼下的变化,基层治理的合力越聚越强大,也让滕家法庭的步子迈得越来越有底气。
 
  “小法庭”,也有“大能量”!卷起裤腿“走”出去,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乡间小路上,留下了滕家法庭每个人坚实的足迹;街头巷尾里,活跃着滕家法庭每个人忙碌的身影。一路走来,他们用双脚丈量脚下土地,用真心了却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走”出一幅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靓丽新“枫”景!(山东荣成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