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禹城司法局一案例入选德州市2024年度“十佳法律援助案例”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法院 > » 正文

山东济宁法院:以法治之盾护航企业发展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做支撑,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动作为,大力实施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践行“助企增效、暖企安心、护企前行”使命。
 
  助企:绿色通道提速,助企发展添动力
 
  近年来,济宁法院始终将提升审判效率和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全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司法通道,以支持企业高效运作。济宁中院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和设立法律咨询窗口,提供了包括当场立案、自助立案、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在内的综合立案服务。这些措施实现了立案服务的移动办理和异地办理,有效推动了涉企案件的“快立”“快审”“快执”。此外,通过优化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推广适用电子送达,出台企业法律文书送达地址先行确认及责任承诺机制,极大提升了送达效率,为案件的快速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济宁法院一审审结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各类商事案件44424件,平均办案用时同比减少1.31天。
 
  在泗水法院,一项创新的司法服务正在为中小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该院通过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及时纳入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充分释放财产保全的优势作用。泗水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四级高级法官王衍彬介绍:“我们设置了负责财产保全案件实施工作专门团队,推动立审执各环节有效衔接,加快办案节奏,提升全流程财产保全工作质效。”在指挥中心,电话铃声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法官们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确保案款及时发放,用最少程序、最短时间、最大比例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暖企:信用修复暖企心,司法执行显温情
 
  法院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让“纸上权益”变为“真金白银”,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济宁中院积极探索创新,“济时执行”品牌建设正稳步推进。这一品牌与“执为邹城”“梁剑执行”“如我在执·嘉快执”“‘汶’明执行”等基层法院特色品牌相互呼应,共同构建起“1+N”执行品牌矩阵,进一步强化了执行高压态势。2024年以来,济宁法院已成功执结案件53290件,执行到位金额113.82亿元,其中,市县两级法院高效联动执结一起执行实施案件,为涉案公司追回欠款近2.8亿元。
 
  信用对企业至关重要,一旦受损,企业将面临诸多困境。济宁中院深入开展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建立“正向激励+信用修复”善意执行机制,依法依规将全市1488家企业移出失信名单,为企业的重生与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借着这股信用修复的“春风”,各基层法院积极行动起来。鱼台法院通过“执行和解+信用修复”模式,成功为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入“强心针”,使其恢复生产经营。曲阜法院也在这场执行攻坚战中打出了自己的特色牌。2024年3月,曲阜法院发布的《曲阜市人民法院关于被采取信用惩戒措施的企业信用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为失信企业带来希望,目前已有40余家企业信用得到修复。
 
  护企:府院联动护企航,法治环境共营造
 
  在济宁,一场以府院联动为核心的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各法院积极作为,多方协同,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司法动力。
 
  济宁中院正在稳步推进一项由多部门参与的创新治理模式,联合市司法局、市金融办、公证处等7家单位构建起“金融+公证赋强+法院”治理模式,逐步建立起涵盖防风险、解纠纷、减增量的多元治理体系。同时,济宁中院建立特邀组织,诉前成功化解商事纠纷7654件。曲阜法院聚焦特色领域,联合周边多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衔接合作座谈会,经充分交流后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涉知识产权多元解纷、信息沟通、失信惩戒等方面建立联动机制。汶上法院在处理山东某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案件时,充分展示了府院联动机制的强大威力。汶上法院及时报请县委,统筹协调公安、信访、人社、工信、国土等部门力量,每周召开破产推进会,有序推进案件办理,成功释放土地资源52075.5平方米,化解债务1.4亿余元,核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000万余元,解决了5000余名职工安置的后顾之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济宁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胜良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升级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为济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法院力量。”(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