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近年来,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作风能力提升”“质效提升”主题,大力弘扬“脸上带笑,脚下生风”的工作作风,聚焦审判执行和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扎实开展司法理论和实务研究,持续擦亮“北法调研”精品工程,倾力打造“学习型法院”,助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顶格推进、强化意识,营造学习氛围
市北区法院党组坚持“调研是更高层次的审判”,实行“一把手”工程,把开展调研工作当成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落实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基础工作、衡量法院自身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
坚持“要学习” 意识。营造领导带头、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全员参与、内外结合、科学定位的学习氛围,形成学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生动局面,使学习真正成为全体干警的自觉行动,深入推进“学习型法院”建设。
坚持“全链条” 管理。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上下联动、“全链条”管理格局。制定部门和个人调研年度目标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活动组织、撰写指导、修改报送“一条龙”调研工作模式,对完成任务的质量、数量进行排名和通报,推动全院理论调研工作深入开展。
创优争先、打造精品,提升学习层次
秉持“大调研”理念。完善调研与审判业务相融合的组织实施机制,形成全院立体调研网络格局,引导提升调研成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结合民法典颁布实施,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重点调研课题研究。
注重成果转化。完善学习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推动学习成果植根审判实践、反哺审判实践,实现“审判实践引领论文写作、论文写作服务审判”的工作目标。建立调研成果交流共享平台,及时将优秀调研成果汇总发布,促进调研成果资源共享、成果共用。2023年,有13项调研成果被院党组采纳并转化为工作机制、亮点名牌、典型案例。
借助他山之石。加强院校联动,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达成共建协议,合作共建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常态化调研合作机制,利用理论研究优势形成调研成果。坚持文化引领,深入推进“文化融院”建设,注重传承全院优秀司法文化,培育调研先进典型,用榜样力量引领全院调研工作深入发展。
培树人才、加强保障,激发学习积极性
锻造过硬队伍。始终将干警队伍素能提升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推进,选优配强专兼职调研队伍,既“抓高手”,又“育新苗”,建立调研人才库,实现动态管理。注重培养专家型法官,水清法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左杰被授予“全省法院审判业务专家”称号,3名法官荣获“全市法院审判业务专家法官”称号,进一步夯实职业化、精英化、专业化法官队伍。
完善保障机制。落实“学习型法院”人财物等基本保障,为干警解决后顾之忧。对在国家级、省级、市级获奖的干警予以褒奖,激发干警撰写调研文章的积极性。邀请上级法院、高校专家学者针对调研论文、典型案例等进行方式方法、写作技巧、资料收集、文体格式等方面指导。
发挥正向激励作用。依托全院绩效考核办法中的调研成果激励机制,将开展重点课题调研、 论文写作、 案例编写、 裁判文书和庭审直播等内容作为调研工作的核心指标,把调研成果作为年终考核、评优评先、遴选入额的重要参考。目前全院已逐步形成实务调研、学术调研、 政策理论调研全面开展的调研工作局面,打造了院领导、资深法官、青年法官、法官助理全面发展的理论调研梯队。
打造平台、擦亮品牌,创设学习场景
坚持“守正创新、学思践悟”工作思路。打造“北法调研” 品牌,实施青年干警“助飞计划”,搭建各类学习平台,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互通,为提升法院审判质量提供“智慧”保障。
创新开设“学思·问真” 微课堂。创新拓宽学习交流渠道,将培训从“ 线下” 搬到“ 线上”。自微课堂上线以来,已发布典型案例59篇、精品问答29个、权威发布10个、办案心得6篇、实务观点5篇。
定期举办“学思·求实” 讲坛。根据审判执行工作需要,适时邀请资深法官、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进行近距离、多维度、深层次学习交流。将“学思·求实”讲坛作为理论学习、办案实务、经验分享、素能提升的“加油站”,打造权威信息发布“主阵地”。自“学思·求实”讲坛成立以来,已举办活动9期。
常态化开展“学思·行知” 沙龙。各业务庭室轮流主持沙龙,聚焦审判执行工作理论与实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讨论主题。主持庭室围绕主题以案说法,讲解法律知识、新类型案件的处理方式等,沙龙参与者讨论分享、深度研讨。广大干警通过交流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审判业务能力,营造“以讲促学、以学促知、以知促行”的良好学习氛围。(山东青岛市北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