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侯祥家)4月14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2023年度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通报青岛法院2013年至2022年走私刑事案件审判工作情况,发布青岛《走私刑事案件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据了解,十年来,青岛法院共审结走私刑事案件234件,罪名集中在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走私珍贵动物、动物制品罪,走私废物罪,逃避商检罪等,对253个被告单位、600名被告人判处刑罚,涉案金额12.8亿余元,判决前追赃近5亿元,追赃挽损率39%。
白皮书对2013年至2022年青岛法院走私刑事案件审判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指出走私刑事案件主要特点:违法所得追缴率较高,挽回税收损失效果较好。被告人认罪态度较好,大部分被告人到案后,经办案机关批评教育,能够真诚悔罪并积极退赔,判处非监禁刑比例较高。走私行为从沿海向内陆转移。走私对象多样化,从农副产品逐渐发展到平行进口车辆、珍贵动植物制品、奢侈品、人发、易制毒化学品等十几种。走私行为组织化,单位犯罪呈高发态势,占全部走私刑事案件的69.2%。多利用网络发布、传播和共享违法犯罪信息,违法信息传播迅速、广泛。走私手段多样化、隐蔽化,从传统的绕关、瞒关等演变为“水客带货”“蚂蚁搬家”等通关型走私方式,许多走私犯罪利用互联网上鱼龙混杂的信息作掩护,违法犯罪信息较难被检索和发现。
针对近年来走私刑事案件多发态势,青岛法院立足青岛港口城市定位,充分运用青岛打击走私综合治理联席办平台,精准惩处走私犯罪。加大对走私洋垃圾、冻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的打击力度,突出打击走私犯罪中危害民生的犯罪行为。加大对绕关走私犯罪的全链条打击力度,通过引导侦查,着力深挖幕后出资人、船主、运输人员,形成全链条打击的反走私态势。充分用好财产刑,从经济上削除犯罪分子再犯能力。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分析研判走私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推动建立联席会议、联络员、证据完善等制度,形成打击、预防犯罪合力。注重审判实效,全力追赃挽损,建立立案联合审查、涉案财产同步调查、先行处置等工作机制,联合执行局等部门制定多项财产执行工作意见,保证涉案财物被准确甄别、及时处置。严格区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与违法犯罪、企业家合法财产与违法所得的界限,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在全省率先出台《规范对民营企业负责人采取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指引》,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用,最大限度降低因民营企业负责人涉嫌犯罪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白皮书对走私刑事案件审判实践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围绕走私两用物项案件、走私平行进口车案件、走私冻品案件及走私类案件自首的认定等问题总结裁判思路,统一司法尺度。从强化进出口贸易刑事法律风险意识,严格依法依规开展业务,严格把控保税货物、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去向,注重审查进出口货物、物品的来源与性质,加强进出口企业内部风险管控、防止个别员工假借公司渠道进行走私活动等方面对企业进行经营风险提示。
青岛中院从十年来审结的走私刑事案件中选取十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发布。这些案例基本囊括了青岛法院近年来审理的走私刑事案件类型,犯罪手法隐蔽,犯罪对象多样,犯罪后果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经济。青岛中院希望通过发布典型案例,警示广大企业和个人,进一步提高守法经营、合规审查意识,共同筑牢反走私综合治理坚固屏障。(山东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