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临沂市召开行政复议案件质量评查会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法院 > » 正文

山东枣庄峄城区“三治结合”筑牢乡村振兴法治基石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区决策部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三治结合”筑牢乡村振兴法治基石。
 
  自治——依法唤醒沉睡资源,将乡村活力并入法治轨道。坚持用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规范乡村干部群众的行为,让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成为习惯和自觉。峄城区司法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积极作为,组织村法律顾问对农村闲散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和盘活利用,引导土地空间资源要素重新配置;对违法违规侵占的公共资源和空间进行清理;收回历史遗留的权属不清的无主宅基地。全区法律顾问通过提供法律咨询、带领群众和村两委走访摸排解决遗留、疑难问题,审查合同规范性、清欠租金承包金、处理到期合同闲置资源、重新发包等方式,参与竞标法律把关,确保村集体依法增收。自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开展以来,提供法律咨询160余次,清欠租金承包金120余万元,整合清理土地2000余亩,审查合同310余件,促进集体增收60余万元;落实和完善村规民约草案审核和备案制度,健全合法有效的村规民约落实执行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注重发挥工青妇、法学会等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在联系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法治——规范涉农行政执法,强化乡村司法保障,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年内开展两次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9月起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执法及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组成行政执法专项督导检查组,分成三组开展了两批督导调研。 专项督导检查组对区农业农村局及七个镇街等执法主体的“三项制度”和行政处罚(强制)权力网上运行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格实施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提高基层行政执法队伍法治意识和职业素养,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近期举办全区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班,12月初对执法人员进行统一考试;完善司法为民便民利民措施,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完善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的具体条件与标准。加强涉农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的法律监督工作。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打造综合性、一站式的服务型窗口,为乡村提供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增强宗旨服务意识,延伸公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主动向农村延伸。
 
  德治——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创建工作。今年新建成阴平法治文化广场、榴园镇贾泉村法治文化广场。充分利用“12·4”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和农贸会、庙会、各类集市等,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各镇街每个月在逢集人流量多的地方开展“一镇一月一法”专题普法宣传活动,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去年以来联合文广新局组织开展送法送戏下乡活动14场次,组织创作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演出作品10余部。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载体,通过示范创建,引领带动法治乡村建设。突出创建质量,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指导标准,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强化动态管理机制,今年8月份对已获得“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的村定期进行复核,对复核不合格的取消“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峄城区还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利用“榴乡诉递”指挥平台,对单个网格无力化解的纠纷,指定区镇相关调解组织进行对接调解,并时刻跟踪调处过程,直至问题解决。通过上下联动,确保所有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得到及时化解。在乡镇层面整合网格调解员、法律顾问、调解专家等资源,成立社会治理服务联动中心,多方聚力,最大限度化解基层矛盾。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的教育监督和服务管理。(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