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新思维新体制——五问山东临沭法院审判改革
山东法制传媒网:(曹珊珊)作为基层法院,怎么打破几十年来的思维、体制和惯性?山东省临沭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其改革在当地和司法界引起了热议。不妨先看看该院交出的“成绩单”——
去年结案率98.17%,位居全省法院第一;今年截至5月20日,平均办案周期17.04天,不到全省平均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一般打官司需要六七十天,而在这里则只有一二十天。
一问:去层级化后,谁来办案子?
改革背景:提起法院,人们想到的是民庭、刑庭;说起管案子的,人们想到的是杨庭长、刘庭长。临沭县人民法院推行改革后,庭不再是办案机构,审判团队浮出了水面。司法改革的对象,并不是庭室和庭长,而是他们所代表的层级化的行政体制。
两年多前,张星磊到任临沭县人民法院院长时,正值全国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他发现,全院早已习惯了几十年来的管理体制: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法官,由上到下管人管事管案子;案件审理,再由下到上层层审批。用行政体制管理审判业务,主审法官要对案件负责,但往往对案件又说了不算。
不要分管院长,院下直接设团队,团队人员自由组合,案件审理由团队说了算——临沭县人民法院的改革,使原来的四级管理一下变为团队做主。
“下放权力”成为这场改革的关键词,依据是“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法院不任命团队长,员额法官自然就是团队长;
——法院不给团队定专业,选择刑事专业的即为刑事团队,选择民事专业的即为民事团队;
——法院不给定人员,团队长自选法官助理和书记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自选团队;
按照这种模式,该院建立了28个民事、刑事审判团队,又由入额院领导带队成立了特岗团队,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
院长、副院长忙些什么?由他们召集审委会或专业法官会议,对疑难复杂案件进行研究,提供咨询意见,对“同案不同判”的情况进行统筹协调。
取消了行政层级,团队自主办案,接下来是如何分案。
二问:系统智能分案,比领导分得好吗?
改革背景:通常情况下,今天来了6个案件,庭长就分给庭里3名法官每人2件;明天又来了9个,每人再分3件。有的案子非常简单而有的非常复杂,怎么均衡?法官的能力又各有差异,怎么调剂?久而久之,办案效率、质量难以保证,案件出现大量积压长期结不了。团队组建后,案子怎么分?
王晓是临沭县人民法院最年轻的员额法官,记者看到她登陆了法官一体化平台后,系统显示她的团队当天又分了两个离婚案子。
系统又不是领导,它怎么知道要把两个离婚案子而不是刑事案子,分给王晓团队而不是别的团队?
王晓说,一个离婚案件立案后,系统会自动识别申报了这个专业的团队,然后再看他们手里的存案数量,对存案最少的团队进行分案。
临沭县人民法院将这种分案方式,形象地概括为“库存定量,结出递补”。通俗一点讲,团队结出一个案子,就给你补上一个案子。针对不同专业的团队,该院设置了不同的库存数,比如刑事团队,每月库存的案子不能超过10个。如果到了10个,那么系统就不会再给你分案。
结案多办案快,就给你分得多;结案少办案慢,就给你分得少。而办多办少,办什么类型的案子,都由团队的能力和意愿决定。团队可以把握工作节奏并预知当月的工作情况,手里没有积案甚至可以休它几天班。领导耳提面命催着大家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看着别的团队每月30个案子还“吃不饱”,自己的团队分了10个就“撑得慌”,谁能够服气?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态势就此形成。
三问:提速三分之二,究竟快在了哪里?
改革背景:随着经济社会活动的频繁及法治意识的增强,各地案件都呈现出逐步增多之势,同时实行员额制后具有独立审判资格的法官却又减少了,这就在法院内部形成了“案等人”的现象即“人案矛盾加剧”。但是在临沭县人民法院,“人等案”却成为常态。
今年截至5月20日,临沭县人民法院员额法官人均办案114件,位居全省前列;各团队存案数量10件左右,远远少于一般的法院;平均办案周期17.4天,仅为全省平均的不到三分之一。司法责任制改革后,“人少案多”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提速是如何实现的?
快在了分案。当事人来到诉讼服务大厅,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当场就能立案,立案后当天就能分案到审判团队。
快在了送达。给当事人送达文书,由立案庭改为团队主导。他们根据案情,可以委托送达团队集中送达,也可以自主通过电话、微信送达,甚至由团队上门送达。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提前介入,缩短办案周期,不少案子甚至在送达的时候就调解成功。
快在了速裁。设立2个速裁团队,在立案时即对纠纷进行甄别,符合速裁条件的,直接分流至速裁团队快速办理。今年一季度,速裁结案多达404件,占民商事案件的约四分之一,平均办案周期仅为10.6天。
快在了排期。原来立案庭统一排期,一看最近都有庭审,手头的案子往后拖拖吧。现在团队主导,完全可以见缝插针,有时候一上午可以安排两三个庭审,增加了排期开庭的灵活性。根据案情,也不一定非要留出15天的答辩期。
快在了特岗介入。一个疑难复杂案件,可能会耗时几个月,一般团队摊上这样的案子,就会积压案件从而影响整体效率。该院把此类案件筛选出来,由入额院领导带队的特岗团队办理,一般的团队就可以轻装上阵。
无论哪个环节上的提速,其实都是一个原因带来的,那就是团队说了算,原来干工作是机械地“来料加工”,现在是当自己的活干,必须保质保量。当自己的活干,驱动力来自绩效评价。
四问:绩效工资差别两千多,受得了吗?
改革背景:法官接受绩效评价并体现在各种待遇上,的确是个难题。所以,有的法院目前还是按档案发工资,有的虽实行了考核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待遇差别没有拉开,让大家都说得过去;再是按办案数量考核,一个简单的离婚案与一个企业破产案等量齐观。缺少严格的业绩评价体系,就可能使改革沦为“换汤不换药”。
临沭县人民法院的电子大屏幕,每月初都会滚动播出上个月审判团队的绩效考核情况。如上个月,有的团队得180多分,有的只得40多分。
这些分数,取决于办案的数量、质量、效率、难度等。比如,一个速裁案算1分,一个普通民事案件4.5分,一个普通刑事案件9分。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又千差万别,比如普通案件每增加一个被告案值就增加0.5分。
得分又换算成该院独创的“沭法币”,再与工资待遇挂钩。法官之间,每月工资最大差距2000多元,这在一个县城来说可算得上“巨大差距”。
除工资待遇外,得分还与职级晋升、考勤管理、荣誉表彰、行政保障、培训学习等逐一挂钩。考核排名前30%的团队,甚至可以免予考勤。评先树优就更好办了,按照分数从上往下捋,根本不用各部门提报、领导研究决定。
巨大的待遇差距的确让人有些受不了,那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弥补差距: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这,就是改革激发的内生动力。法官为了拼命“挣工分”而乱办案,怎么办?接下来的监督体系也是改革必不可少的一环。
五问:法官也要“挨审”,能适应吗?
改革背景:权力放开了,可能导致乱作为;以分数定待遇,可能导致片面追求工作量。所以,权力放下去,责任必须担起来,实现权责统一,这就是改革最需要配套的地方。担责任、受监督,是裁判者必须适应的新常态。
临沭县人民法院一方面给予审判团队充分的自主权,另一方面也给权力戴上“紧箍咒”。在考核中,对办案质量指标,比如上诉率、发改率,加大了权重。
该院借鉴听证会模式,建立了责任案件内部听证制度,让“法官审法官”,大家都红红脸、出出汗。上诉、发回改判的案件,控方为审管办,涉信访的案件,控方为信访团队,涉嫌违规违纪的案件,控方为监察室。辩方席上,坐着的都是案件的承办法官。听证会成员由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员额法官担任,一般一年进行一次换届,避免成员固化导致听证结果不公。一经听证被认定为责任案件的,将根据考核办法予以扣分。今年一季度,共组织召开听证会6次,听证案件22件,认定责任案件11件。内部听证制度,倒逼法官提高司法审判能力,规范审判行为。
此外,该院还制定了待岗惩戒制度,针对竞争上岗不成、不胜任现职工作、存在廉政风险的7名干警,实施了至少3个月的待岗惩戒措施。在待岗期间,取消职级晋升、荣誉表彰、绩效工资等待遇。目前,该院6名干警经考核合格后重新上岗。
采访后记
让我们倒着来看这个五个问题:没有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就不会促使法官多办案办好案;让法官多办案办好案,就得凸显法官的主体地位;凸显法官的主体地位,就得给予相应权力及科学分配资源(分案);给予法官权力和资源,就得去行政化。所以,临沭县人民法院的审判改革被称为“全流程改革”,既要动真格的,也要各项措施配套,不可能在某一方面单独突破,这就是临沭县人民法院带给我们的启示。
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发布的《五五改革纲要》,提出的案件繁简分流、完善送达模式、随机分案为主、法官惩戒制度等,临沭县人民法院已进行了先行先试,具有首创精神和借鉴推广价值。(山东省临沭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