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临沂中院召开涉保险纠纷府院联动座谈会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法院 > » 正文

山东茌平县法院开展扶贫帮包工作纪实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讯:(刁萌萌)山东省茌平县韩屯镇米庄村为“省定贫困村”,全村270户965人,其中贫困户达68户257人。去年以来,山东茌平县人民法院坚持深入帮扶村――韩屯镇米庄村,开展双联共建、精准扶贫帮包工作,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按下“快捷键”,使该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
 
  结对帮扶 高效扶贫
 
  2017年9月22日,茌平县韩屯镇米庄村的支部书记崔吉余见到前来慰问困难群众的黄鸿义院长,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感谢法院!感谢黄院长!自从法院帮我们村修通了公路后,村子的面貌可真是大变样了,很多年轻人也更愿意返乡回村了……”
 
  2016年年初,该院驻点扶贫米庄村,在实地考察完该村实际情况后,决定从改善村交通状况——修通村公路作为帮助该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并在县交通局的支持下投资60万元修建环村路。很快,推土机、压路机等机器的轰鸣声就打破了乡村的沉寂,更让村民们欣喜的是:短短30天的时间,他们期盼多年的一条2.1公里的水泥公路就已通车使用。
 
  在扶贫工作中,该院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黄鸿义院长亲自担任组长。该院127名干警分别联系1至4户村民,并将包村联系卡发放到所联系村民手中,通过结对帮扶的措施,确保与村民联系“全覆盖”,方便群众有困难第一时间联系到“包村联户”干部。
 
  “崔大娘,近来身体可好啊!家里养的这些小猪崽真是比原来肥了不少。”“米大爷,装上自来水以后用水方便了吧。”扶贫干警与村民心贴心地交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渴盼。一年多的时间里,该院扶贫工作组多次邀请高级畜牧师为65户养羊户和10多户养猪大户讲课,帮助230户村民完成了旱厕改造,为村民更新了自来水管道系统,让全村村民喝上了安全可靠的自来水。
 
  因地制宜 精准扶贫
 
  米庄村人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立村富民的主导产业。针对这种情况,该院扶贫工作组因地制宜,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为帮扶村量身打造致富计划。
 
  由于一些贫困户缺乏发展的经验,该院扶贫工作组便积极发动村内党员、致富带头人、在外发展的帮扶村成功人士,为贫困户发展产业作“指路人”和“护航人”,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等方式拓展帮扶村民的眼界。
 
  很快,该院帮扶工作组指导米庄村成立并注册了“茌平县盈收种植合作社”,随即开展梨树种植项目,又落实了141.2亩的地瓜种植项目。紧接着,为解决地瓜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在该院帮扶工作组的精心指导下,村民们自愿投标,建起了粉条加工厂,填补了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白。
 
  在该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扶贫工作组以基地建设为龙头、以项目覆盖为载体,全力扶持米庄村发展,确定了村集体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修建钢构车间、建设公路、安装路灯、建设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为村内产业发展奠基铺石。截至目前,该院扶贫工作组共为米庄村争取各项扶贫资金189.81万元。2016年底,该院所帮扶的米庄村68户贫困户已达到了脱贫标准。
 
  司法助力 暖心扶贫
 
  2017年5月22日清晨,乡间的薄雾还未散去,一辆自茌平县人民法院驶出的警车早已划破清晨的寂静,颠簸前行中扬起一路轻尘,朝着米庄村驶去。
 
  “法官,能不能帮忙看看我的案子和材料?”这一天注定是忙碌的一天。几天前在村中的大喇叭上得知法官来村办案的多位群众,早早地来到了村委会门前。带队的法官见状,耐心地对大家说:“大家不要着急,今天我们会在村里待一天,你们的事情我们都会逐一处理的。”说完,法官们顾不上休息,在“法官工作室”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是该院在米庄村村委会建立“法官工作室”以后经常出现的场景。“法官工作室”成立的目的在于为村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综合性、低成本的司法服务。通过定期举办法律培训班、畅通涉扶贫案件“绿色通道”等服务,将法律知识、诉讼知识、法院工作等渗入其中,极大消除了村民心中“法院门难进、官司难打”的顾虑。
 
  该院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帮助村委会完善了党组织建设和乡村管理工作规范。为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为其投资购置了4套办公桌椅、1台空调等办公设备,还修建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法制讲堂、道德讲堂、文体娱乐广场等,保障脱贫攻坚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深入开展。(茌平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