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姜彦平)杨福文,男,汉族,1973年4月生,本科文化,200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阳谷县人大代表,现任郭屯镇九都杨党总支书记。杨福文原本在县城从事建筑行业,事业有成。2012年他毅然决然地回到村里,挑起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十余年里,九都杨村从脏乱不堪的落后村变成了一枝独秀、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儿和省级法治示范村。
重塑作风纪律,多措并举,巧解矛盾,依法治村初见成效。在村级治理中,杨福文注重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探索出了适合本村的治理方式。“以前来村委会找人全得靠运气,村委会经常没人值班、村干部把公章带回家办公、干群关系紧张等情况时有发生。”杨福文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塑作风纪律。“我们新的班子规范了规章制度,明确了坐班制,规定办公设备必须到村委会使用……”杨福文回忆说。在他的带领下,九都杨村创办了“有事您说话”接待中心,村干部轮流坐班,让群众有问题到村委会能找得到人、能解决问题。杨福文还将“一村一顾问”的作用充分发挥,借助法律顾问做好宣传教育作用,在解决矛盾纠纷时,积极主动为村民联系法律援助;同时,充分利用好村“五老”志愿者队伍,推动矛盾的化解,做到大事小事不出村。建立了九都杨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村级民主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经过一系列措施,干部队伍精神面貌有了质的改变,村民对村委的成见有了很大改观,也有效地维护了村庄稳定和群众利益。
创新党建工作,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教育基地扎根英雄故里。在党建工作上,杨福文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锐性和前瞻性,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关键还得看我们党员干部”杨福文深知宣讲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任职以来,他坚持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交流,推动理论宣讲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主动抓好组织建设,从制度上对村干部进行规范管理,带领村两委主动严格执行,树立榜样。定期召开支部会议、党员大会,深入了解和掌握全村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鲁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的建成,成为九都杨村的一张“红色名片”,村里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红色教育,重温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杨福文的带领下,九都杨村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以建设和美乡村为中心,通过治理村居环境、完善村内基础服务设施,一改“脏乱差”的局面,“美亮净”成为其新代言词,村子里的好风景变成了好“钱”景。“好多外出务工的村民经常打电话问我,看到家乡发展起来了,想回家创业。我都很自信地跟他们说,抓紧回来,机会很多。”杨福文这样说道,“第二把火”的燃烧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村子广泛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全镇发展打造新样板。
完善基础设施,心系群众重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杨福文的号召下,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定期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困难,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级治理和村庄事务,共同推动村庄和谐稳定发展。“大家选我当支书,就要对得起村民对我的信任,咱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杨福文任职以来,争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改善了村子农业生产条件;新修公路、自来水改造、煤改天然气等,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村内道路实现了硬化、绿化,墙体美化,路灯亮化,建设了文化广场三处,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高标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提高了村级办公条件,也提升了办公效率。
通过十余年的发展,九都杨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法治乡村、红色乡村,杨福文在基层治理中也在持续发挥着作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人大、郭屯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