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退休人员去世后,剩下的养老金如何处理?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山东郯城归昌乡陈龙:返乡创业显身手 扎根乡土“新农人”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李静良)在山东省郯城县归昌乡陈庄村,有这样一个三口之家,居然全是新型职业农民,这别说在县里,在山东省也是一件稀罕事。陈龙就是这个家庭的户主,又是郯城县农大家庭农场的法定代表人,同时也是郯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的创始人。近年来,他流转土地成立家庭农场,经营土地200多亩,托管土地3600亩,飞防面积6000余亩,给乡亲们提供水稻育苗、机械插秧、无人机飞防等多项优惠服务。陈龙带着家人一起种田,农场年实现经济收入30多万元。陈龙的事迹2次登上央视《军事与农业》频道、6次被《人民日报》刊发。2022年,他被推选为郯城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
 
  返乡创业承包“撂荒地”
 
  今年49岁的陈龙,1989年中学毕业到淄博的一所技校学厨师,毕业后在当地找了份厨师工作,收入不错。1998年元旦,陈龙回到老家结婚时,看到村民因外出务工、经商撂荒的这一块、那一块的土地,他感到很心疼。婚后第二年,他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当时其弟弟在外地当兵,妹妹刚出嫁,加之母亲因伤心过度,身体状况十分不好,无奈之下,陈龙辞掉淄博的厨师工作,返乡照顾母亲。期间,陈龙想着那一块又一块“撂荒地”,能不能给自家带来赚钱的机会,并且实现照顾家庭和种田两不误?基于此,他就想方设法先说服妻子,第一季租种了本村村民26亩土地种上了小麦。等到麦收季节,由于地块分散,收割太慢,又缺少大的晾晒场地,一场少见的连阴雨,使刚收割或没收割的麦子都生芽了,让他损失惨重,妻子跟着抱怨。陈龙想,总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吧。就这样,当年秋季,他又转租亲戚13亩地,总面积达到39亩,种植19亩水稻,20亩地瓜,通过精心管理,水稻和地瓜喜获丰收,收入2万多元,这让陈龙初尝规模种植的甜头。2003年,陈龙又主动与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协商签定种植协议,承包160亩的“撂荒田”。在他的辛勤劳作下,粮食生产又获得大丰收,他也成为当地有名的科技种田明白人、科技示范户和种粮大户。
 
  转变思路推广新技术
 
  在种粮面积稳定之后,如何提高科学种田的水平,成了陈龙考虑的首要问题。为了学习新技术,陈龙订阅了有关农业科技与生产方面的书籍及报刊,闲遐之时,他就反复学习。随着农业科技知识积累和经常与农业专家沟通交流的人脉关系,陈龙与县种子公司签订了长期的良种供应合同,凡是有优质品种,优先供其示范种植。为了提高粮食质量和产量,他在县农业局技术人员指导下,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最大化地提高生产经营效益。首先,严格遵守科学种田,粮食品质不断提高,从一般的口粮上升到具有保健功能的富硒产品、绿色产品,所产粮食均作为临沂市姜湖贡米米业有限公司生产原粮。其次,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小麦种植上重点推广应用了稻茬麦免耕条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同时,积极引进推广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在水稻种植上引进968和苏绣867等优良品质,示范精确定量栽培、水稻机械化栽培、“稻鸭共育”、“物理灭虫”、无人机飞防等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均获得了成功,种植效益不断提高。2006年县农机局在归昌乡搞水稻机械插秧试点,陈龙率先推广使用了机械插秧技术,当年投资30余万元自购插秧机4台,农用机械10台,与新沂市水稻机械插秧合作社杨云峰联手,除在当地推广应用机械插秧技术外,又联系到东北三省,微山湖跨区作业,仅此一项,年创收8万元。2014年,陈龙购买并应用智能灌溉设备,实现了远程控制浇水作业和大田物联网“智慧农业”。通过将手机APP与监管系统相连,随时随地了解农场的农业生产作业情况,对保证作业质量、宣传服务效果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他积极向周边的群众宣传水稻机械插秧的好处,义务传授水稻机插秧育秧、插秧技术。据悉,在陈龙带动下,归昌乡2019年水稻机插率达到90%,亩均节约成本50元,增加产量50公斤,一减一增有力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与时俱进办家庭农场
 
  当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后,陈龙看到办家庭农场的美好前景,就有了创办家庭农场的想法和强烈意愿,在县、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率先出击,于2014年成功注册了“郯城县农大家庭农场”,领取农大家庭农场的营业经营权。首先,他与周边村民协商,又高价流转土地110亩,实现土地成方连片,利于机械化操作。2016年以前,陈龙生产的稻米全部被当地姜湖米业公司作为原粮收购并进一步加工销售。2017年,陈龙注册了自有品牌,将农场生产的稻谷包装成“郯陈”牌大米进行销售。2018年获得临沂市姜湖贡米米业有限公司—“姜湖”商标的授权,实现“郯陈”商标的延伸。农场扩大加工规模,加工农场生产的稻谷,包装成“姜湖郯陈”、“姜湖富硒”牌大米,以每公斤6—18元的价格销售,提升了产品价值,增加了经济效益。
 
  陈龙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为农民解决种地无劳力、无技术问题。他为周边群众搞代育秧、代插秧、代管理、代种植、代收获等服务方式。他通过学习获得无人机操作证,成为了全县操作无人机第一人,已经被县农业局指认承担全县农作物无人机飞防工作。如今他的家庭农场共经营土地230亩,其中流转土地200亩,托管邻村农民30亩。家庭农场里雇佣长期工1人,临时用工10余人,农药机防组11人。此外,陈龙与本村村民联合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满足自己生产的同时,积极为村民进行作物病虫飞防和种植收获等托管服务,对困难群众和无劳力户,陈龙免费或低费服务。2019年飞防作业面积达到2000亩,还跨区域在河南作业了800多亩。2022年,他提供育秧服务面积2000亩、插秧服务面积5000亩、水稻打药飞防服务面积3000亩、小麦打药飞防服务面积6000余亩、全环节托管面积2000亩。陈龙还与河南省、济南市明水区、临沂市河东区和莒南县签订3600亩粮田“托管”服务协议。通过土地托管服务,使农民种植粮食增加收入的同时,又可以外出务工挣钱。
 
  提升自我“充电”补能量
 
  近几年,只要能报上名的培训,陈龙几乎场场不落,学习科技和经营管理,向更优秀的职业农民请教经验。这其中,2014年,临沂市农业局举办的临沂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他参加的第一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这次培训上,老师介绍说盲目扩大经营规模不会提升效益,要因地制宜、少而精,有农业精品意识。陈龙听后启发很大,随之就开始了机械化、绿色化、品牌化经营,逐渐实现了增收。之后,陈龙还参加了国家重点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临沂市农业局举办的赴台湾农业培训等。据陈龙介绍,自己农业经营思路的转变和拓宽,源于这20多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陈龙还专门到四川农业大学学习,取得了大专文凭。他还带动妻子和儿子参加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农业技术。现在,一家三口都取得了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儿子也成了修理无人机的“专家”。
 
  陈龙说,他24岁的儿子陈斌,原在西安上的大学,学的是信息工程专业。2017年刚毕业,陈龙劝说孩子回来种地。一开始,陈斌很排斥,认为当农民得干繁重农活。陈龙就让陈斌先负责田里的物联网建设,操作无线传感器和摄像头。陈斌发现,种田科技含量很高,如果好好管理,也能实现自我价值。于是陈斌对种地产生了兴趣,毕业后返乡加入家庭农场,并且立志要成为“农三代”。
 
  身为职业农民,陈龙意识超前,他是当地第一个用机械插秧的人,第一个用无人机飞防的人,第一个在稻田里用上物联网的人,还是第一个进行稻虾共养的人。
 
  甘于奉献乐当践行者
 
  2015年,陈龙的郯城县农大家庭农场被推荐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他感到莫大的荣幸,也感到一名新时期青年农场主和新型职业农民的责任,他在做好各项托管服务的同时,主动与本村的10名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在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指导他们学用科技,实现科技脱贫。
 
  2017年,当地小麦大面积暴发条锈病时,陈龙不仅将自己托管服务的小麦及周围群众的小麦完成了防治,还联合有无人机的朋友,组织15架无人机远赴河南参与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攻坚,免收服务费用,有效减缓灾情,陈龙还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至今对村内6户脱贫享受政策的困难户的土地进行全程免费托管。
 
  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不仅积极参与村内卡点值班值守,还组织12名农民成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利用各类新型农业(植保)机械,为全乡各村、学校、机关及企业,免费提供消毒防疫服务。并向陈庄社区疫情防控人员捐赠大衣20件,向当地疫情防控一线捐赠400元,为疫情防控执勤人员免费提供盒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奉献一己之力。此外,他先后捐款3万余元帮助村内硬化、架桥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龙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群众的认可,也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表彰奖励。2014年度获得郯城县新型职业农民优秀学员;2015年度获得临沂市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山东省12期新型职业农民优秀学员;2016获得山东省优秀基层植保员、临沂市示范家庭农场一等奖、市农业局统防社会化服务组织;2017年获得省优秀新型职业农民、省家庭农场示范场、临沂市中级职业农民和沂蒙乡村之星;2018年被临沂市农业局评为“十佳”农民、临沂市优秀助理农艺师;2020年度获得齐鲁乡村之星、省“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农大家庭农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第一批典型示范家庭农场;2022年2月,获得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颁发的鲁渝合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山东省郯城县归昌乡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