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退休人员去世后,剩下的养老金如何处理?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时鑑教授:光彩照人好辉煌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2020年寒冬,笔者有缘参加一次小聚,应邀出席的有中共济宁市委党校时鑑教授。他带去了一本精心撰写的《易经注译解读》,在场的济宁市报告文学学会乔元亮会长在翻阅这部著作的同时,与时教授亲切交谈,为其几十年辛勤笔耕不辍之精神和对儒学精髓之独到见解以及其著述等身之丰硕成果所震撼,当即给笔者布置任务,一定要给时教授写一篇有分量的报告文学,在《报告文学·时代先锋》杂志作为重点宣传,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作为重点推荐。
 
  感谢生活,时鑑一直勤奋努力
 
  时鑑教授自己曾写过两篇自传文字:《感谢生活》和《我一直在努力》。笔者从文中了解到时鑑名字的来历和他一直努力奋斗的人生历程。
 
  1957年10月5日,时鑑出生于济南市大明湖畔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实为其外婆家)。其外祖父朱松亭引经据典为其取名“时鑑”。“鑑”字取意于司马光所著史学名著《资治通鑑》。
 
  据朱松亭解释,“鑑”有三种意义:镜子、审视、可训之事。其意即希望外孙将来首先要像镜子一样洁净,清清白白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其次要鉴人察已,对人要辨善恶,对己要三省吾身;第三,长大成人以后,能够献身于历史研究。
 
  时鑑在济南市外婆家大约生活了三年,后因赶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才被在原济宁县(今济宁市任城区)工作的父母接回济宁,和其兄长时钢一起在黄家街上寄宿制幼儿园。他的父亲时玉山、母亲朱纹均为小学教育工作者。
 
  虽然经历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但时鑑自认为其童年时代是快乐的。在幼儿园里,他和其他的小朋友们,排队伸出小手清洁,排队到餐厅吃饭,排队到教室听课,排队上厕所等,这种排队意识的集体生活,使他懂得了一切都要遵守纪律。他五岁时便回到母亲所在的济宁县二十里铺公社朱元庄小学上小学。
 
  时鑑的爷爷时云常青壮年时在外当店员,有时靠打鱼为生,其大伯时玉珍早年参加了八路军,奶奶被还乡团逼死在磨房里。其父时玉山,好不容易上到四年级,后来靠自学考上了管吃不交学费的师范学校。毕业后走上了教育岗位,因工作勤奋,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
 
  1955年,时玉山被任命为济宁县廿里铺中心校校长,负责管理指导二十里铺、长沟、南张三个区乡(公社)的教学工作。工作上可谓一帆风顺。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59年,反右倾整风案件甄别平反,从未被划过右派的时玉山却莫名其妙的接到了一纸“摘帽、撤职、降薪”的通知,后因申述无门患上了精神病,病愈后被安排到长沟公社白果树小学任教。
 
  “文化大革命”开始,其父时玉山受到冲击,“三上三下”,时鑑亦因此受到同龄人的欺负,以至于其性格变得沉郁内向,且有着自卑感,幸福的童年渐趋变得有几分苦涩。
 
  1968年冬天,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作出“教师回原籍”之决定,济宁县率先执行,于是其母便带着他与兄妹一起回到其父之故乡——京杭大运河畔的汶上县南旺公社杏林村。
 
  时鑑和哥哥同在南旺龙王庙小学上六年级(即初一)。尽管他们睌到校两个多月,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时鑑竟以满分夺冠,其优秀作文亦曾两次上了公社街上的墙报栏,增强了其学习的信心。
 
  1970年,时鑑七年级还未上完,便辍学以回乡知识青年身份在村里参加劳动。1972年冬天,他开始做临时工,被县财政局抽去参加丈量土地。后来,他又在建筑社干小工,还到南站棉厂干临时工。1974年春天,待棉厂棉花加工结束后,他又回村参加生产队劳动。时鑑这段经历,用孔子的话说即“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1974年8月25日,已经是回乡知识青年的时鑑,接到县知青办的通知“上山下乡”。他和其他18名青年集中学习四天后,8月31日到汶上县城关公社柳行大队“安家落户”。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锻炼,使他对农活有了全面的了解。
 
  时鑑从小酷爱读书。1975年夏天,他在知青点阅读到一部《草原新牧民》,从中受到启发,竟然做起了写小说的梦。不久便开始动笔写作长篇小说《红色的种子》,讲的是一个济南知识青年申学锋两次下乡的传奇经历。耗时四载,1979年夏天,他把26万字的小说文稿邮寄给山东人民出版社,收到的却是一纸退稿通知。
 
  1975年12月,时鑑被招工进入汶上县电力工业局当电工。1976年4月,由于其父亲政治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他申请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1976年年底,时鑑被抽调到济宁地区电力工业局组建线路工程队,由于其技术过硬,他被委任为线路工程队副队长。1977年冬天,因队长费秀湖出国援助尼泊尔,他便接任了队长职务(那时其三年学徒期限还未满)。
 
  1977年深秋,国家恢复高考,从未进过中学校门的时鑑,在母亲鼓励下参加了第一次全国高考,但因不到录取分数线而名落孙山。在其后一年半的时间里,他边工作边学习,奋发努力,终于在1979年以汶上县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可喜可贺!
 
  1983年大学毕业后,时鑑被山东省委组织部分配到中共济宁地委党校(1984年改为济宁市委党校),在文史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由于工作积极,表现出色,他1986年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7年,济宁市委党校办校刊(季刊),时鑑被抽调到理论研究室(后改为科研处)参与校刊编辑工作。校刊三易其名,最后定名为《济宁论坛》。他从《济宁论坛》创刊号一直做到出版第102期,其中主编40期,是历任主编中时间最长的一位。
 
  1986年,时鑑有幸参与了山东大学教授赵凯球主持的《中国皇帝全传》写作,承担了南北朝梁陈两个朝代的编写任务,写成16万字的书稿。书稿被全部采用,这是时鑑从事人物传记写作的起点。
 
  1989年,而立之年的时鑑在享誉学术界的《文史哲》杂志发表了学术文章;同年主编出版《孔孟之乡历史名人》(30多万字),时任济宁市委书记王玉玺题写书名,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题辞,史学大家安作璋作序,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0年,他主编《乡镇工作经验选萃》(48万字),全国16个省市党校理论工作者和一线乡镇工作者配合供稿,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1年,他主编《共产党员知识辞典》(106万字),由红旗出版社出版。本辞书共收词目3121条。2003年冬天,时鑑到济宁市建委联系工作时,市建委主任郝进告知:“你那本《共产党员知识辞典》我现在还用着哩!”他为此感到欣慰。
 
  1996年,时鑑主编《孔孟之乡名人名胜名产》,分《孔孟之乡历史名人》《孔孟之乡现代名人》(著名词作家乔羽题写书名)、《孔孟之乡名胜名产》(时任济宁市委书记王修智题写书名),上、中、下三卷共计148万字,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作品荣获济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杰出贡献奖。
 
  同年,他写作出版了第一部传记性专著《楷模》。从李大钊到江姐(江竹筠)共选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烈士110名,全书48万字,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荣获了山东省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图书类精品工程奖。时鑑因此被破格评聘为历史学副教授。
 
  从1997年起,时鑑便萌发了写作《古今中外千人传记》之念头,欲为公元2000年以前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各类人物写传记,为中外读者奉献一份精神食粮,为青少年奉献一份励志教材。
 
  经过三年的艰辛努力,时鑑于1999年完成了四卷本《中华历代英杰传记》,含古代《脊梁》、近代《先驱》、现代《楷模》和当代《共和国英模》,全书共计210万字,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时鑑被下派到汶上县康驿镇肖庄村,任包村工作组组长,为村里创建文明一条街、修建学校、操持建大棚搞产业结构调整、帮扶困难户等,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发表在《济宁日报》等市级以上媒体的报道有十好几篇。
 
  如:在2000年7月5日第二版、19日第六版、9月13日第三、五版《济宁日报》,连续发表了《市委党校驻肖庄村工作组为学生讲解人生观教育》《特别的爱献给“第二故乡”——记市委党校驻汶上县康驿镇肖庄村工作组》《肖庄村“特殊村民”的故事》《恩泽桑梓》;在2001年1月10日第六版、16日第二版、4月10日第三版《济宁日报》,发表了《肖庄有了阅报栏》《爱心温暖贫困生》《时鑑捐书款助肖庄》……
 
  肖庄村群众代表到济宁市委组织部为其送锦旗。时鑑被评为济宁市驻村工作先进个人、工作组被评为先进集体。后来,他资助前石塘村困难学生的故事,亦被马记者搬上了《大众日报》等。
 
  2001年,时鑑参与主持《中共济宁市委党校校志》编撰出版工作,被评为市委党校先进工作者。同年,他又主持党校全市系统人才队伍调研规划课题工作。
 
  2002年,时鑑应红旗出版社邀请,撰写《听毛泽东讲中国》(36万字)。
 
  2003年,时鑑写作《国际共运风云人物录》(60万字),全书收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杰出人物38名,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同年,他被评聘为历史学教授。
 
  2005年,时教授写作了《共和国元帅》(62万字),收录朱德等九位元帅,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社长镡德山担任责任编辑。
 
  2006年,时教授写作《共和国领袖》(70万字),收录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邓小平六位领袖。
 
  2007年,时教授写作《孟子传》(26万字),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同年,他荣获“济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8年,他编著《荣氏家族根在济宁》,由中国诗联出版社出版。
 
  2010年,他写作了《曾子传》(26万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儒学大师骆承烈和时任中共嘉祥县委书记李长胜分别作序。
 
  2012年,他参与济宁市政协大型文史课题写作任务,撰写《济宁状元与进士》(38万字),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2014年,时鑑在对直销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直销运作模式研究》(30万字),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5年,他写作了《至圣孔子传》(60余万字),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2016年,时教授写作了《易经注译解读》(60余万字),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于2019年修订再版。
 
  2018年,他写作了《中华历代先贤论政德》(48万字),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2020年,时鑑应山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王玉玺特别邀请,写作了《滕文公与孟子》(30万字),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2020年,疫情期间,时鑑除应邀外出讲课便宅家闭关,写成80万字的《时鑑讲论语》,注译解读《论语》亦快乐。
 
  每每呕心沥血完成一部佳作,时教授总有一种快慰之感、成就之感、幸福之感。
 
  著述等身,每本书皆为精品
 
  1988年,时鑑主编《孔孟之乡历史名人》。史学大家安作璋先生在序中称赞之,“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科学性为一体,再加上体裁新颖、文字流畅,的确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历史读物。这项工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均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时鑑在《孔孟之乡历史名人》第一版前言中写道:“做一个人不容易,成为一个名人更不容易。书中所选人物大都是经过一生的奋斗才达到了他们所能达到的顶峰,这就更值得人们敬慕与效仿。”
 
  “人物选收原则不是把名人搜罗无遗,而是通过入选人物传记全方位、多视角地反映济宁历史,反映济宁各个层次代表人物的奋斗与追求。同时,也表现出济宁市人杰地灵的风貌。”
 
  “作为一个青年人,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切莫要留下‘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叹。当前,我们正处于飞跃发展的新时期,作为一个青年人,特别是孔孟之乡的青年人。只有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发扬古代先贤们的闪光之点,才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做出无愧于先人、亦无愧于后人的光辉业绩。”这段话既是时鑑对青年人的劝勉,亦为他此后几十年如一日之写照。
 
  1990年,时鑑主编《乡镇工作经验选萃》。1983年,中国农村实行政社分开,由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政府。到1989年,乡镇政府已经两次换届,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乡镇工作,大家均处于摸索阶段。时鑑抓住这一机遇,向关心研究乡镇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和战斗在一线的乡镇工作者约稿,最后收入16省117篇文稿,全面反映乡镇党建、经济、文化、乃至乡镇企业、计划生育等工作现实情况。河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的祝志刚审阅全书后对时鑑说:“这部书很有嚼头。”
 
  《乡镇工作经验选萃》一书,得到省级单位领导的欣赏与支持,时任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喜凯、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崔凤舞,应邀欣然同意担任该书顾问。进入21世纪,时鑑去邹城市委组织部联系工作时,看到一位工作人员正捧着那本《乡镇工作经验选萃》认真阅读,便与之交谈,他夸赞“这本书的确很接地气,非常有实用价值”。
 
  1991年,时鑑主编《共产党员知识辞典》。他在代表本书编委会所写的“编者的话”中指出:“本辞书编写的目的,是为适应新时期共产党员教育、学习和自我修养的需要,提高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他们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经得起执政党的地位和改革开放两个方面的考验。”
 
  这部辞典在编纂过程中,得到了中央党校、红旗出版社和山东省委党校等单位有关专家、教授的指导,参加编写者有山东、河南两省十余所党校及其他单位的理论工作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题词:“刻苦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求是杂志社副总编兼红旗出版社社长牛欣芳题写书名。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韩树英作序,称赞这部辞典“既包括了党的建设知识、党的历史知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知识,又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还包括了一般性的科学文化知识,其内容应该说是比较丰富的”。并指出:“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是对共产党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没有这方面的起码的、基本的知识,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1996年,时鑑总编《孔孟之乡名人名胜名产》,上、中、下三卷即:《孔孟之乡历史名人》《孔孟之乡现代名人》《孔孟之乡名胜名产》。其中,《孔孟之乡现代名人》为重点,选收人物分12个方面,145人。选收人物的原则“其一是想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关心别人实质上是关心自己,这是人物传记之所以受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是通过人物传记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济宁的历史,从而给后人留下一份可供资信的历史资料”。
 
  《孔孟之乡名胜名产》,重点在名胜古迹和工业名优产品及农业土特产品。为了让读者更全面了解济宁,特别邀请济宁市及所属各县市区政府首脑撰写了介绍济宁市及所属各县市区情况的署名文章,并请济宁市经委、外经贸委、农办和几家业绩比较突出的工业行业主管公司经理,从各个角度介绍了济宁市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书中充分表现出济宁名胜古迹所蕴含的无限风光。未曾来济宁游览者可从中了解详细情况;来济宁游览者可用它做一名出色的导游;游览过济宁者可以在阅读中回味游览过程,从而加深美好的记忆。
 
  时鑑在这部书的前言中提到了“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什么?文化在何地?他说,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举凡人们所创造的、所研究到的甚至所关注到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文化。譬如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到过冰山,但冰山所有具体现象的综合体,我们便可称之为冰山文化;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和研究刚刚起步,但我们却可以堂而皇之地称太空中的一切为太空文化。然而,这种广义的文化令人难以琢磨,甚至无所适从,因此,我们最好还是倾向于狭义的文化,即人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其表达形式,一是文字,二是语言,另外还有图片、音像等,而最适用于保存和流传的,当然还是文字。”
 
  “正是有了对文化的这种理解,我才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而有意义的工作,我才能够在种种挫折面前保持了足够的勇气,我才能够坚守住自己的阵地不动摇、不退缩,在历时八年多的漫长岁月之后终于完成了《孔孟之乡名人名胜名产》这部煌煌巨著,并诚惶诚恐地献于读者面前。”
 
  当年,太史公司马迁作《史记》“甘苦倍尝”。时鑑以太史公为榜样,才勇于把苦和累咽在肚子里,默默地“咀嚼与品味”。难怪在该书付印之时,不少人曾对他说:“我们原没有想到你能办成这件事,你付出的艰辛劳动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济宁史志办一位朋友对时鑑说:“这部书不敢说后无来者,但至少说是前无古人。”就在2020年,时鑑与这位朋友聊起这段往事时这位朋友说:“就是到现在,也没有一本济宁历史专著能超过这部书的价值。”
 
  1996年,时鑑写作《楷模》。这是一部通过烈士事迹反映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全貌的一部传记体专著。其收选人物有三个原则(鲜明特点):力求典型,事迹突出;注重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貌;传主牺牲时均在50岁以下,其中39岁以下的烈士占80%以上。时鑑撰写这部著作,就是“希望读者通过本书,既能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历程,又能学习到先烈们为中华民族解放而献身的高尚品德和革命热情,从而激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热情”。
 
  时鑑在《楷模》前言中写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的。先烈们的革命业绩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用烈士的事迹教育我们的人民,教育我们的干部,教育我们的党员,教育我们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白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做人,应该怎样学习和工作,才无愧于面对先烈的英灵,才无愧于我们所处的伟大的时代。”
 
  《楷模》荣获山东省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图书类精品工程奖。这是自该奖设立以来,济宁市唯一一部著作获得图书类精品工程奖。因此,时鑑被破格晋升为历史学副教授。
 
  1999年,时鑑出版《中华历代英杰传记》。1996年,时鑑去北京中南海、中宣部、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等单位向《孔孟之乡名人名胜名产》入选传主送书,在光明日报社见到孙明泉记者(后曾担任光明网总编辑),向他赠送《楷模》一书。孙明泉建议时鑑写一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英模人物传记,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此后三年时间,时鑑一鼓作气,独自写下四卷本煌煌巨著《中华历代英杰传记》(200多万字):中国古代史《脊梁》、中国近代史《先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英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和国英模》。
 
  《中华历代英杰传记》荣获山东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图书类)。那时,济宁市只有时鑑一人两次获得该奖项,为孔孟之乡济宁争得了荣誉,增光添彩。
 
  2000年,中共济宁市委领导中心组理论学习,在市委党校举办。校党委把《中华历代英杰传记》送给与会人员每人一套。曾参加会议的微山县委原书记、后任职济宁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的秦绍忠亲口对时鑑说:“伙计(方言,对朋友的亲切称呼),你那套书写得真不孬,我就放在床头上,晚上有时间看上一篇两篇,一年下来就全都看完了,收获不小。”
 
  《中华历代英杰传记》出版资金几乎全是时鑑一人垫付,他当时的想法就是“姑娘打扮好了再出嫁”。但当这部巨著全部印制完毕,他准备联系入选传主单位宣传推销时,却接到了到汶上县康驿镇肖庄驻村任务。时鑑作为包村工作组组长,以英烈、英模为榜样,一直坚持在工作第一线,修建学校,帮助农民建大棚搞产业结构调整等,忙得“不亦乐乎”。因其工作积极努力,获济宁市委、市政府嘉奖,包村工作组亦被评为先进工作组。
 
  2001年,时鑑参与主持出版《中共济宁市委党校校志》。包村工作临近结束时,校党委又安排他负责筹备写作校志。时鑑全力以赴,冒着酷暑,在已经发霉的几大箱财务账本中寻找线索,到各地寻找知情人采访座谈,率先写出16万字的记事体裁校史资料,为写成20多万字的《中共济宁市委党校校志》奠定基础,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济宁市委党校校庆刚结束,时鑑又接受了一项任务,主持全市范围内课题中的子课题,党校系统人才队伍情况调研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这项课题。他在校党委专门召开的会议上作了汇报,顺利通过了该项调研课题。
 
  正是由于包村、撰写《校志》和主持调研课题这三件大事,耽误了获奖之作《中华历代英杰传记》宣传推销的最佳时间段,结果造成这部书成摞堆积,其垫付资金随嫦娥奔月去了。
 
  2002年,时鑑撰写《听毛泽东讲中国》。2002年初,时鑑接到红旗出版社邀请,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写作《听毛泽东讲中国》一书,花费将近一年的时间。正是由于这部著作的写作,时鑑对毛泽东的历史有了一个亲密接触的机会,这对他后来写作《共和国元帅》《共和国领袖》皆为很好的铺垫和预演。
 
  2003年,撰写《国际共运风云人物录》。早在1997年,时鑑便萌发了写作《古今中外千人传记》之梦想。1999年出版的《中华历代英杰传记》即为《古今中外千人传记》之重要组成部分。
 
  时鑑在汶上县康驿镇肖庄村包村时与笔者相识相交,他曾言:“我来肖庄包村,最大的牺牲不是在于自己工作努力和投入几万资金,而是牺牲了写作时间。”经历了三年多时间,他终于回归到了属于自己的写作道路上。
 
  《国际共运风云人物录》收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国际共运著名人物38人。时鑑原本写作51人,入选人物包括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由于各种原因,出版社责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78级历史系毕业的汪新建议,本书截止到赫鲁晓夫。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站在刚(为父亲下葬)挖出的土堆上发表讲话说:“一个有权利称作人的人离开了我们。但不幸的是,像这样真正的人太少了。”
 
  为写作《国际共运风云人物录》,时鑑利用2003年暑假时间,自费在北京40多天,每天早9时到下午5时,水米不沾,尽情在书海里遨游,采撷搜集资料。因为穷困潦倒,时鑑在北京住15元(地下室还要25元)一天的旅馆,每天靠方便面充饥。他在家亦是靠一天三顿面条简单的生活。正是由于这样不规律的工作方式,时鑑患了严重胆结石病症。
 
  在写作《国际共运风云人物录》期间,时鑑毎每被伟人业绩、伟人魅力、伟人思想所感染,心中常常充满了一种难以抑制的激情,同时亦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发生的失误而扼腕。他在书之前言中指出:“应当看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一场前无古人的、无可借鉴的,需要促进人们思想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运动,这场运动必将在总结经验,吸取失误、挫折教训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在写作过程中更加坚定不移地相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尽管道路曲折、漫长,但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因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代表的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根本利益,因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并在继续产生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这样伟大的杰出人物”。正是因为这种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时鑑在这本书的封底,用红色大字写上了恩格斯的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004年2月,《国际共运风云人物录》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在此之后,时鑑全力投入到《共和国元帅》的创作激情中。
 
  2005年,他在《共和国元帅》前言中这样描述,历经两年多激动人心的日日夜夜,终于完成了此书的创作,一种令人欣慰、自豪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传主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他们出生于清朝末期飘摇动荡的时代,是清政府逐渐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危难一步步加深的时代,同时亦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并领导民主革命用武力推翻清王朝的时代。时代对他们来说,既是不幸,又是机遇,因为那个时代使得他们不再走一条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读经、科举、升官的老路,而是走上一条争民主、讲科学、闹革命,靠枪杆子救国救民于水火的强国富民的道路,并由此谱写了“中国20世纪最为宏伟壮丽的历史篇章”。
 
  他们正是在二十世纪20年代大浪淘沙的岁月,经过观察、比较、思考,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聚集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并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无私地忠于职责的典范朱德、勇敢的农民的儿子彭德怀、胸有渊渊韬略的刘伯承、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陈毅、忠诚革命贯平生的罗荣桓、任务重于生命的徐向前、中国导弹之父聂荣臻、矢志共产宏图业的叶剑英,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历史功绩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颂扬。
 
  “回顾重温共和国元帅们的成长经历,有助于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广大青少年要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不断进取,以国家、民族、人民为重,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用自己的勤奋努力成就一番造福于社会的不朽事业。”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规定,出版涉及副国级以上国家领导人传记,需要新闻出版总署审定。为了顺利出版《共和国元帅》,时鑑寻找出版社标准最重要的就是权威性。所以,他选择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社编辑翻看书稿后,建议时鑑请示出版社社长镡德山。镡德山听了时鑑对本书的陈述,非常欣赏,不仅同意出版而且自告奋勇担任责任编辑。社长亲自担任责任编辑,这对时鑑来说是一大荣耀。为了更好的出版这本书,镡德山又指定张晓彤为责任编辑,协助审稿工作。一部书有两个责任编辑,这在时鑑出版的几十本书中,乃是唯一的一次。
 
  《共和国元帅》选题报送新闻出版总署,果然遇到了麻烦,原因在于元帅传记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写作,这不符合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常规。考虑到镡德山社长亲自当责任编辑,出版总署把选题特别报送中央办公厅审定。中央办公厅认为,既然是元帅传记,那就请中央军委派专家审定。中央军委专家审读书稿,最终同意出版此书。就这样一波三折,《共和国元帅》终于面世。遗憾的是,由于某种原因,时鑑写的林彪元帅传未能收入其中。
 
  《共和国元帅》出版后,济宁市各县市区组织部皆有订购,其中市中区组织部订购50本之后,又打电话续订200本,分发到科级以上领导干部。
 
  后来时鑑到微山县监考,遇到组织部李干事,说到他夫人温女士一次感冒,在家休息一星期,正好看了这本书,连声夸赞。
 
  2019年,时鑑夫人韩和平女士在家看电视剧《彭德怀》,时鑑告诉她要想全面了解彭德怀,可以看看《共和国元帅》。她不仅看了《共和国元帅》,亦看了《共和国领袖》,点赞丈夫“你写的书真好!”
 
  在为出版《共和国元帅》奔波忙碌之时,时鑑即开始了《共和国领袖》的写作。本书收录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邓小平、陈云六位领袖,通过这六位领袖的生平,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前后七十多年的历史,真实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历史,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其中毛泽东和邓小平传记各达到20万字,是朱德元帅传记的一倍。写作《共和国领袖》,对时鑑亦为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涤。
 
  《共和国领袖》写成后,时鑑先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出版《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金冲及主编)一书的责任编辑审阅此书,得到他的赞赏与认可。但这时镡德山社长已经退休,所以时鑑决定另选出版社,为此他找到人民出版社编辑鲁静,鲁静曾做过国家领袖传记系列丛书的责任编辑。她把书稿收下,过了一段时间,给时鑑打电话说帮助联系了华侨出版社郭岭松主任(现为华侨出版总编辑),并且已经把书稿转交给他。
 
  华侨出版社对时鑑之《共和国领袖》书稿审读后,非常认可,于是按程序报送新闻出版总署,但迟迟不见回音,最后石沉大海。
 
  总结经验教训,正是由于出版社的规格和时鑑名不见经传的身份,导致《共和国领袖》出版搁浅。时鑑不由对当初选择出版社有些后悔,如果再坚持一下,找找中央文献出版社现任领导,或找找红旗出版社,或许能顺利出版。
 
  时鑑准备创作《国际共运人物传记》八卷本400万字。当《共和国领袖》写成后,时鑑又在酝酿一个宏大的写作计划: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共产党宣言》为标志,到2008年已经走过160周年的历程,时鑑决定以写作和征稿方式,完成《国际共运人物传记》八卷本煌煌巨著。这亦为时鑑《古今中外千人传记》之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6年深秋,当时鑑教授正在为《共和国领袖》出版和《国际共运人物传记》写作而殚精竭虑操劳之时,命运之神给他开启了通往另一片天地之道路——走进国学研究,特别是深入学习领会感悟儒家文化之人生历程。
 
  为“三圣”作传,深刻领悟儒家思想
 
  2006年深秋的一天下午四点多钟,时鑑在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来自济宁市委办公室,通知他晚上六点到(济宁)香港大厦。时鑑按时赶到香港大厦,才知道是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姜化铸找他(首次见面),交给他一个任务:写作《孟子传》。
 
  面对这样一个不是以组织名义交给的硬性任务,时鑑当时是拒绝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他正在为《共和国领袖》的出版、为《国际共运人物传记》八卷本的创作、为实现二十卷一千万字的《古今中外千人传记》的志向而努力奋斗着。
 
  当时一起座谈的有李木生,他已经写了一部《孔子传》(亦是应姜化铸安排所写,大约十万多字)。时鑑回家给夫人韩和平说起此事,夫人觉得这是好事并鼓励说:“十几万字对你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时鑑决定应允,翌日晨便电话告知了姜化铸。谈起写作字数,姜化铸说“不是写十几万字,而是要写二十几万字,而且要求三个月完成写作任务”。
 
  尔后,时鑑便立即投入战斗,大量搜集资料,用很快时间确定写作提纲(即二十章目录)。
 
  当时已经出版的以传记体裁写成的《孟子传》主要有五部:第一部即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吕涛之《孟子评传》;第二部即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曹尧德之《孔子传》;第三部即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杨国荣之《孟子评传》;第四部即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曲春礼之《孟子传》;第五部即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杨泽波之《孟子评传》。
 
  评传体裁书名一般都会明确标明“评传”两个字,这种体裁主要是对传主思想观点的评述,真正涉及传主生平的记述部分很少,分量一般不会超过十分之一。曹尧德和曲春礼之《孟子传》则是文学体裁,或者说是小说体裁,虚构成分较多,特别是一些场景描述,看起来很真实,但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作者之想象。
 
  时鑑教授作为一个历史学者,他写的人物传记则是历史体裁,注重学术性和真实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推敲。曹尧德自称是两千多年来第一个为孟子立传的人,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从陈述历史的角度而言,从历史传记体裁的角度来说,时鑑才可称之为是两千多年来第一位为孟子立传之人。
 
  时鑑在《孟子传》前言中写道:“本书虽和文学体裁的《孟子传》同名,但却不是文学体裁,也不是评传体裁,而是一种历史的叙述,即传记体裁。本书力图以传主所历年份为经,以传主所言所行为纬,重现传主跌宕起伏、悲喜坎坷而又荡气回肠的一生。”“惟其如此,笔者在写作中更感到史料的匮乏,和在各学派争论中难以取舍定夺。”
 
  他作为一名历史学教授,历史的使命感使其既不能虚构故事情节,又不能人云亦云,只能多看多想,充分占有资料,努力汲取前人和当代同仁的研究成果,理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头绪,以此展开叙述孟子一生经历。
 
  时鑑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特别喜爱人物传记的写作,并在10年前的不惑之年立下写作20卷本1000万字的《古今中外千人传记》之宏大志向。2006年是其知天命之年,20卷巨著已经出版六卷,一卷(《共和国领袖》)在新闻出版总署待审。此时由时鑑来写《孟子传》,他以为这是命运之神在其知天命之年最好的恩赐,所以他想在此感谢命运之神,并再一次感谢所有在其工作和写作生涯中给予过帮助的人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支持,我将用终生勤奋不懈的努力,来报答你们对我的厚爱。”
 
  2007年4月,时鑑之《孟子传》(26万字)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他从接受写作任务,到写成并出版前后不到半年的时间,足见其勤奋,足见其驾驭历史传记体裁和文字功底之深厚。《孟子传》责任编辑姜婷婷谈到审稿感想说:“时老师写的东西读起来非常轻松,即使审稿时有些改动,其实也是可改可不改的。”
 
  时鑑之《孟子传》被邹城市委、市政府列为第一个“中华母亲文化节”礼品用书。他在书之内封上写道:“谨以此书献给第一个中华母亲文化节,献给天下所有为子女作出仪表的伟大母亲。”在前言中还有三个“感谢”,第一个感谢即“感谢山东省邹城市举办首届‘中华母亲文化节’,并让我来写《孟子传》,使我有了这么一个接近圣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机会。”
 
  他在前言中对孟子表示了高度崇敬之情:“悠悠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纷纷扰扰的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年代,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客和湮灭的陈迹,渐行渐远。但先圣先贤们的思想却像不灭的星光,始终闪耀在高远辽阔的苍穹,照亮着后人摸索前行的道路。”“亚圣孟子的思想,始终是中国儒学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作为中国传统的正统思想镌刻在每一个国人的心海里。孟子的王道主义虽然失败了,但是他追求美好理想社会的百折不挠的理念,他的璀璨耀人的人格理想,始终绽放出艳丽的花蕾,在千古历史长河中放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辉……”
 
  “亚圣孟子,以其真善美的纯洁心灵,以其高扬的人格旗帜,以其浩然正气的大丈夫气慨,以其对民生的热切关注,以其拯救天下于水火的道义承担,以其对政治理想的执著追求,以其刚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可以传万世而不朽矣!”
 
  《孟子传》写完不久,时鑑又接到嘉祥县委、县政府之邀请:写作《曾子传》,字数要求和《孟子传》相同。
 
  这部著作写作难度更大,当时没有任何一种体裁的曾子传记著作,时鑑其实就是在做一项“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开创性工作。
 
  时鑑在《曾子传》前言中写道:“写完《孟子传》,我就开始酝酿写作《曾子传》。因为这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学界第一次为曾子立传,所以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第一大困难是资料匮乏(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老朋友沈效敏和宫衍兴两位先生,他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研究成果赠送给我,为我写作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正是在收集资料、研究资料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曾子学说的精髓,认识到曾子在儒家学说传承中的地位,特别对曾子的人格理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现在,我就借用这次写作前言的机会,把我的理解分享给读者朋友。”
 
  谈起曾子学说,时鑑认为概括起来可以说一是重视仁、内省,二是重视孝悌。孔子关于内省与仁的关系有一个名词,叫做“内省思仁”,这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曾子以“忠恕”解释孔子“一贯之道”,主张“吾日三省吾身”,反映了其思想向“内省”的发展。他肯定、赞扬“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之君子人格,体现了其主体意识之觉醒。
 
  他认为曾子的“内省”,最主要的还是要归结到“仁”上。可以说在《论语》中,曾子常常是以弘大刚毅之形象出现的,而这个形象的背后,无疑是为孔子所倡导的仁的精神力量所支撑。曾子正是通过对仁的深切体会,确立起具有高尚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充满献身精神之道德境界。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云:‘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此可谓之乃曾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通读《曾子传》可以发现,曾子以38岁为分界线:38岁以前,曾子是以“见”的积极进取面貌出现的;38岁以后,曾子则是以一副“隐”的遁世形象留给后人去品味。在这方面,曾子学说嫡传者子思最为得其真传,子思除了曾在卫国做过短时期的官之外,为了不“屈己”以“制于人”,而选择了一条“抗志以贫贱”的无愧于道的坚守气节之路。
 
  在曾子学说中,孝道占据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今存《大戴礼记》中,有八篇托名曾子的著作。其中《曾子本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四篇相连的文章,皆有关于孝道之论述。战国末年托名为曾子所著的《孝经》,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在孝道理论方面的一个总结。正是在《孝经》以及《孟子》《礼记》等儒学典籍中,曾子被塑造为儒家学派的大孝典范,并被孝道派推崇为孝道理论的创立者。
 
  曾子这种藐视富贵的高尚品格,无疑给我们在当今社会中树立了一面清澈的镜子,让我们不时对照这面镜子扪心自问,自己慎独了没有?内省了没有?面对自己的内心良知,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自律我们的一言一行?
 
  时鑑感慨,诸位读者若能从这一点上与之产生共鸣,他花费两年多时间写作这部《曾子传》,亦即得到最大的宽慰和奖赏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教授在《曾子传》前言中引述范仲淹之《岳阳楼记》文字发出感叹,同时亦为对社会传统文化道德复归之呼唤。
 
  时任中共嘉祥县委书记李长胜在《曾子传》序言中写道:“时鑑教授撰写的《曾子传》由中国社会出版社隆重出版了,这是曾子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弘扬曾子优秀文化的一件大事,令人欣喜。”
 
  “《曾子传》对曾子的核心思想作了系统诠释,是时鑑教授长期研究、孜孜以求的心血结晶。《曾子传》的出版,填补了曾子研究中缺少全面反映曾子言行生平著作的空白,也为进一步弘扬曾子优秀文化、进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在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特向社会各界推荐此书,并向时鑑教授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敬意!”
 
  骆承烈教授在序言中称:“真正对孔子思想领会准确、理解深刻、又能薪传下去的,是比孔子小46岁的曾子。曾子将孔子的学说传给孔子嫡孙孔伋(子思),孔伋的弟子又传给孟轲,这样薪火永传,代代不断,使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逐渐发展,服务于中国历代社会,铸造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础,曾子功不可没。”
 
  “时鑑教授的《曾子传》,用大量资料进行编排,对曾子的一生及思想予以再现,不但有一定学术价值,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人们读过此书,不但能够了解、熟悉曾子这位儒家学派中承上启下的思想家,更可从他的思想和行为中受到教益。我们学习古人,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使国民素质提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切实的贡献。”
 
  时鑑写成《曾子传》,本打算一鼓作气,开始酝酿写作《孔子传》。正在此时,时鑑又接到市政协安排的一个任务:写作《济宁状元与进士》(系市政协组织济宁市文史工作者创作的大型文献资料中的一部)。整理这部大型文献资料的发起者系时任济宁市政协主席赵树国(山东荣成人),他在济宁担任市委副书记和政协主席多年,对儒家文化非常热爱,为整理出版济宁文史资料、宣传儒家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时鑑在为写作《济宁状元与进士》搜集资料时发现,济宁的确是文脉兴盛的吉祥之地,从唐代科举开始到1905年科举终结,一千多年时间,三四百场进士开科考试,山东全省总共出状元43人,而济宁市就占了11人,是全省四分之一强,占全国总数三十分之一,比很多省份科举状元总数还要多。
 
  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亦由于一些进士事迹不多,功名不显赫,在近五百名状元与进士中,能够写成两千字以上文字的仅为50多人。
 
  《济宁状元与进士》出版后,《济宁晚报》花费近一年时间,以每周刊登一人传记专栏形式,对这50多人传记文章进行连载,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时间转眼到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11月25日莅临济宁,视察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6日,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随后同有关专家学者代表座谈,听取大家发言后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讲话,在全国范围引起强烈反响,神州大地掀起学习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中共济宁市委党校闻风而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以儒家文化为内涵的领导干部政德教育工作。
 
  为配合领导干部政德教育工作,时鑑接受校党委安排写作《孔子传》。由于年龄原因,他此时已不再担任《济宁论坛》主编,故可全力以赴投入到写作中去。时鑑为写作《孔子传》,经市文物局协调,到曲阜孔府、孔庙、尼山、周公庙等古迹文物景点实地考察,搜集翻阅大量资料,最终写成60多万字的《至圣孔子传》,2015年9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时教授在前言中写道:“从2006年到2015年近10年时间,我先后完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至圣孔子三位儒学圣者的传记写作,我本人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不觉其长的学习过程,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而又奇异莫可言状的心灵成长过程。10年,从生理年龄上说,我从中年步入了老年;10年,从心智层面上说,我从自我清高,喜欢独来独往,开始尝试融入人群,融入社会。在成为历史学教授之后第三年,我开始花费10年时间,借助写作《孟子传》《曾子传》《至圣孔子传》,与优秀传统儒学文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习和融入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我人生的未来发展,将会起到无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这一点,我想如果没有这10年与儒学文化的亲密接触,是完全体会不到的。我从孟子那里感受到激情,我从曾子那里懂得了弘毅,我从孔子这里学到了智慧。我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我撰写的儒学三位圣人的传记,能与我一起体验心智的成长和成熟,这实在是一个很有意义、蕴含丰富哲理的心路历程。”
 
  “写作《孟子传》《曾子传》,固然感受到儒学文化之博大深厚,感受到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感受到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正气”,但仍然是把曾子、孟子作为一个人来写作的。直到开始酝酿写作《孔子传》,笔者还是抱着一个想法,写出一个真实的孔子,写出一个直白的孔子。但在写作过程中,我的思想却悄然发生变化。直到写完这部书,我终于决定这部书书名不再仅仅是《孔子传》,而是加上孔子的封号‘至圣’,于是这部书名确定为《至圣孔子传》。相信读者认真阅读过这部著作,就会切实感受到孔子之所以被称之为至圣,就其言行,就其思想,就其怀抱仁德之心之格局境界而言,完全是当之无愧的。”
 
  “在公元前几个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释迦牟尼、耶稣、孔子三位哲人,他们针对人类如何面对无休无尽之苦难给予不同的解释。”
 
  人类如何面对无休无尽的苦难?释迦牟尼回答说:人有报应,前世之因必有后世之果,人们要想摆脱苦海,就要积德行善,求得福报。为了安慰处于苦难中的人们灵魂得救,于是送给人们一个梦想,那就是西天极乐净土。即为佛教学说。
 
  人类如何面对无休无尽的苦难?耶稣回答说:人有原罪,原罪是人类一切罪恶、灾难、痛苦和祸乱的根源。人们要想救赎自己,就要顺从忍受各种苦难。为了安慰处于苦难中的人们灵魂得救,于是送给人们一个梦想,那就是天堂。即为基督教学说。
 
  人类如何面对无休无尽的苦难?孔子回答说:人性本善,人类自己能拯救自己。人们要想摆脱苦难,就要仁德修身,忠恕待人,贫而好乐,奋发进取。为了安慰处于苦难中的人们灵魂得救,于是送给人们一个梦想,那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即为儒家学说。
 
  比较三位哲人,释迦牟尼与耶稣讲的是避世,而孔子讲的是入世。换言之,只有孔子为人类找到了一条摆脱苦难的最佳途径。人类要生存,人类要发展,不是在西天极乐净土,亦不是在美好天堂,而是永远生存在现实世界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才是最伟大的哲人,才称得上人间至圣。人类如何面对无可回避的种种困惑,就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和答案。
 
  以仁德修身,以仁德治国,这是孔子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亦为儒家学说最为核心之精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正是深得儒家学说之真谛。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强国的梦。中国梦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便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融入”两个字非常重要,这是时鑑教授一个脱胎换骨的历程,亦为其成为儒学大师所经过的一段心路历程。
 
  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他继续在儒学博大精深之领域中奋力遨游,并由此体验到更深层次之内涵,由此觉悟儒学思想之真谛和精髓。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下一章节跟着时教授之脚步娓娓道来。
 
  解《易经》讲《论语》,完成《儒源》创作
 
  时教授在写作《至圣孔子传》的过程中,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深刻理解了孔子,完全懂得了孔子,其标志即为对孔子思想发展阶段的认识和断定,即为从德义角度(高度)理解了孔子所作《易传》,在此基础上写出一部60多万字的《易经注译解读》。
 
  《论语》述而篇第十七章:“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说过一段话:“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和司马迁的这两段话,明明白白说明了孔子与《易》之关系。孔子所传六部著作,《易》排在第三位,在《诗》《书》之后,在《礼》《乐》《春秋》之前。到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六部著作上升到“经”之高度,即为“六经”。后《乐经》失传,只留下“五经”,而《易经》被列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孔子五部著作中,最最难懂的莫过于《易经》。1996年,时鑑花了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套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主编的《文白对照十三经》《文白对照诸子集成》。十三经第一经即为《周易》,由黄寿祺、张善文两位教授注译。时鑑硬着头皮读了一遍,结果并没有看懂。从此把这部著作束之高阁。
 
  直到20年后写作《至圣孔子传》,时鑑为理解孔子、讲述孔子,对“乾卦”“坤卦”“贲卦”“益卦”“损卦”等卦进行认真研究,特别是孔子把《易》分成“幽赞”“数理”“德义”三个层次,这让他豁然开朗,由此掌握了理解《易经》之钥匙。于是,他在写完《至圣孔子传》后,全身心地投入,仅用一年时间便写成60万字《易经注译解读》。2016年9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2019年6月,经过修订再版。
 
  在讲述时教授写作《易经注译解读》过程之前,需要明确两个学术问题:孔子思想发展阶段、《易经》和《周易》的关系。
 
  孔子思想发展阶段,学者通常理解为先礼后仁两个阶段,或者理解为仁为体礼为用。按照《论语》里仁篇第十五章曾子所言,即“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时教授写作《至圣孔子传》发现,孔子思想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礼,标志是齐景公问政,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二个阶段是仁,标志是颜回问仁,孔子回答是“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第三个阶段是德,标志是孔子晚年喜《易》,“《易》之要,在《易》之德。《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
 
  《易经》和《周易》之关系。当今学者,包括儒学大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把《易经》和《周易》等同起来,这实为不妥,至少可以说是不严肃的。《易经》源于《周易》,没有《周易》便没有《易经》;《易经》内涵包括《周易》,谈《易经》不能不谈《周易》,但谈《周易》可以不讲《易经》。
 
  《周易》是周文王姬昌和其第四子周公姬旦所作。姬昌被囚于羑里七载,推演八卦作六十四卦卦辞;姬旦于东征前后作六十四卦爻辞。六十四卦图形配上周文王卦辞和周公爻辞,便形成了完整的《周易》。《周易》之“周”,并非周朝之“周”。周朝之周作为国号,是纪念其发源地周原之意。而《周易》之周,则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郑玄语)。
 
  《周易》问世以来,一直作为王公贵族占卜之用,甚至孔子亦曾“吾百占而七十当”,意即孔子说自己占筮一百次有七十次是应验的。也许正是这百分之三十的不当,让孔子对《周易》卜筮功能产生怀疑,于是认真研究《周易》,用《周易》帛书的说法为“居则在席,行则在橐”,用司马迁的话说即“韦编三绝”,最后发现《周易》之精髓是“德”,在此基础上写出《易传》。《周易》加《易传》,才可以称之为《易经》,而《易经》之名出现,则是在西汉王朝独尊儒学之后。
 
  可以说,在周文王、周公父子写出《周易》之后五百年时间里,只有孔子真正懂得了《周易》;而孔子之后两千多年时间里,孔子所讲“《易》之德”没有一个学者真正弄明白,甚至有学者否认《易传》为孔子所作。而时鑑教授写作《至圣孔子传》,一个最大的收获,那就是真正懂得了孔子,真正懂得了《易经》,在此基础上写成《易经注译解读》面世。
 
  时鑑在《易经注译解读》前言中写道:“写作《至圣孔子传》,接触到《益》《损》《贲》几个卦,和马王堆帛书《周易》,对孔子思想有所了解。”其后,他为《论语》《孟子》写作分类解读,为写作《尚和合》部分收集资料,特别是写作《中华历代先贤论政德》,深入接触到《周易》十几个卦,阅读了大量《周易》《易经》解读著作,发现在《周易》《易经》研究上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没有达到孔子对《周易》“德”的理解和阐发的高度;第二,对原文解读很多地方是望文生义或者是牵强附会,没有把卦爻辞意弄明白;第三,解释文字,包括白话译文不能晓畅易懂,读者很难看明白解读者说的是什么意思。于是,他在《中华历代先贤论政德》写作完毕之后,即着手广泛收集资料,开始了《易经注译解读》的写作。
 
  “我写作《易经注译解读》给自己立下三个原则:第一,阐发《易经》德义之旨奥,或者说是精髓。学易者都讲究师从和学派,那我就师从孔子,属于易经德义学派吧!第二,解读《易经》,一定不能脱离每一卦的主题思想。这一点,让我在学术上如鱼得水,解开了许多卦爻词句上的疑难之点。我把通往《易经》顶峰看作是一条难以通过的路,如果没有前贤的指引或者说开山的功夫,我难以向前走一步路。但是经过历代先贤筚路蓝缕、勤奋开辟的这条路上毕竟还有巨石和深坑,我做的就是碎石和填坑的工作,好在有孔子《彖》《象》作前引,这个工作做得自己还算满意。第三,我写的《易经注译解读》,要让十二岁的小学毕业生就能看懂。我的梦想是,小孩子小学毕业,初中入学考试结束,在暑假的时间,静心读读《易经注译解读》明白人生的道理,知道立志成为君子。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能做到这点,我就倍感欣慰了。
 
  “按照咱们中国人的算法,我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六十岁之年能与《易经》结缘,这要感谢盛世,感谢时代。如果没有这十几年的国学热,如果没有习近平主席2013年11月26日视察济宁曲阜,没有济宁市委党校响应习近平讲话开展的政德教育,就没有《至圣孔子传》的写作出版,就没有《中华历代先贤论政德》的写作出版,就没有我走近《易经》并为之注译解读的可能。我所做的只能是以感恩的心,继续努力,努力,再努力!人到六十第三春,那就让这个青春绽放得更美丽、更绚烂、更辉煌吧!
 
  “现在《前言》就要收笔了,这是我写作几十部著作最长的一篇前言。从清晨5时55分的阳光,经过中午的疾风骤雨,到现在已经是万籁俱寂的深夜。有意义、有激情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伏案疾书、直抒胸臆的感觉,真好!”
 
  2016年9月,《易经注译解读》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2019年6月修订再版。
 
  2015年春天,市委党校校党委安排时鑑教授写作《中华历代先贤论政德》,这是一部对中国历代先贤修身养德经典名句作出注译评析之著作。这部著作搜集先贤名句586条,按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理念,分为“修身”“立志”“信念”等24个篇目。此书写成于2016年2月18日,其后因种种原因,到2018年9月才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时鑑在前言中抒发其写作感想:“在写作本书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受到中华历代先贤一颗颗激情跃动的心,感受到历代先贤修身养德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历代先贤为追求人类美好理想而付出的勤奋和艰辛。所有这些,都让我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力量,感受到激动,感受到热血沸腾。我由此坚信,人生善性仁德义行的修养体验永无止境,让我们每一个人,在这条光辉大道上,朝着最高境界奋力而行。笔者愿以此与诸位读者共勉。”
 
  还在写作《孟子传》《曾子传》之时,市委办公室主任姜化铸曾对时鑑教授说,如果能写出孔子、曾子、孟子“儒学三圣传”,就可以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外礼品用书。时鑑在完成《至圣孔子传》《中华历代先贤论政德》《易经注译解读》之后,便开始筹划如何出版《儒学三圣传》系列丛书。为此,他向时任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陈国华作了专门汇报,得到了赞同和支持。
 
  一天,陈国华派人到市委党校找时鑑教授拿走《至圣孔子传》《曾子传》《孟子传》,说是要送给有关领导。后来时鑑得知,这三本书分别送给了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杨东奇、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济宁市委组织部部长孔凡萍,受到领导们的充分肯定。马平昌还建议把封面“干部政德教育培训教材”改为“干部政德学习读本”。市委党校主要领导得知此事,建议时鑑向市委打报告,请求资助出版《儒学三圣传》丛书。
 
  时教授为精益求精,当时没有向市委打报告,而是决定重写《曾子传》和《孟子传》。这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在写作《至圣孔子传》和《易经注译解读》过程中,他对儒家思想有了深刻理解,这样再按时间顺序写作《曾子传》《孟子传》就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更好地阐释儒学思想发展全貌;二是前期写的《曾子传》《孟子传》分别字数为二十几万字,总字数还不及《至圣孔子传》一本书,所以时鑑教授决定把曾子传和孟子传分别扩展为60万字以上,并且书名和《至圣孔子传》保持一致,分别为《宗圣曾子传》和《亚圣孟子传》。
 
  时鑑以学者严谨的态度写作。譬如曾子故里,有嘉祥和平邑两地学者争执不休,各说各的理。他决定以公正的态度审读有关资料,客观分析两地学者理由,作出公正的判断,若平邑确实是曾子故里,则要放弃自己第一次写作《曾子传》所持观点。
 
  经过认真梳理资料发现,曾子平邑说的始作俑者其实是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王雅量,曾任大理寺少卿一职。晚年致仕,主持修撰《沂州志》,作《曾子费人考实》一文,遂为曾子故里平邑说之嚆矢。时教授针对该文八条论据,逐一辨析,写成《王雅量〈曾子费人考实〉评析》一文,在《济宁日报·文化周末》整版发表。
 
  在写作《曾子传》期间,时教授曾被一所民营学校请去,其中一项工作就是给高一六个班学生教国学课。因为挤占写作时间,他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在坚持完成一年教学工作后主动辞职,全身心投入到《宗圣曾子传》和《亚圣孟子传》写作中去。
 
  2019年12月22日8时46分,时鑑终于完成了《亚圣孟子传》写作任务,这亦标志着《儒学三圣传》写作任务的完成。就在此时,他暮然发现:“事情竟然是那么巧合,今天正是冬至,也就是孟子去世殡葬忌日。屈指算来,孟子离世已经2307年。又一巧合之处,笔者完笔《亚圣孟子传》,距孟子出生时间为2390周年。第三巧合,今天天气阴冷,为今年冬天所少见,是为天亦祭悼思念孟子否?笔者坐思这三处巧合,真乃时焉?天焉?命焉?性焉?”
 
  写成《儒学三圣传》,时鑑本应该联系本丛书出版事宜,但由于一项新的写作任务,于是不得不推迟了《儒学三圣传》出版工作。
 
  事情的由来开始于2019年深秋,济宁市读书协会邀请时鑑教授讲述《论语》,具体内容是宪问篇第三十一到四十章。读书协会每周三晚上举办讲座,《论语》讲述是讲座选题中重要一项。他讲完后,读书协会评价认为,在已经请来讲授《论语》的专家学者中,以时鑑教授讲得最好。于是讨论决定,请时教授重新开始,从头讲述《论语》。他欣然答应,决定在2020年春节后开始,四到五个星期安排一次《论语》讲座——《时鑑讲论语》。
 
  本着对听众负责的精神,时鑑认真备课,光是购买已经出版的《论语》注译解读类著作,就花费近万元。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读书协会周三读书讲座受到了严重影响,他闭关写作,到2020年12月22日,终于完成了80万字的《时鑑讲论语》一书书稿。
 
  在阅读已有《论语》解读类著作,深入研究《论语》篇章过程中,时教授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第一,不懂《易经》就无法正确解读《论语》,这是因为,《易经》是《论语》之基础,懂得《易经》,特别是懂得《易经》乾卦卦辞“元亨利贞”,才能达到解读《论语》的思想高度,才能充满正能量。第二,不是君子就无法正确解读《论语》,这是因为,解读者达不到《论语》格局,就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会对《论语》章句歪曲理解。第三,不懂历史,不知道孔子生平就无法正确解读《论语》,这是因为,《论语》所讲,都有历史背景,或者是一定语境,只有懂得历史,知晓孔子生平,才能正确理解解读《论语》每篇每章之内涵。
 
  时鑑本来就是历史研究工作者,这十几年时间写作《儒学三圣传》《中华历代先贤论政德》《易经注译解读》《滕文公与孟子》,为写作《时鑑讲论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写作《时鑑讲论语》过程中,时教授进一步开阔了视野,由此产生了创作出版《儒源》系列丛书之想法。儒源,顾名思义,即儒学的本源。了解儒学本源,就要了解孔子、曾子、孟子的生平,了解他们的言行和著述。《儒源》系列丛书包括《至圣孔子传》《宗圣曾子传》《亚圣孟子传》《易经注译解读》和《时鑑讲论语》五部著作。不仅有《易经》《论语》,同时亦包括了对《大学》《孝经》《中庸》和《孟子》儒家经典之解读和阐释。
 
  时鑑教授正在为《儒源》系列丛书校对、出版工作而努力,我们期待着这一煌煌巨著的顺利面世。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其《儒源》系列丛书,将是儒学研究史上的一座丰碑,不仅会推进当代儒学思想精髓的普及与宣传,而且会成为传世之作,泽及后世。
 
  弘扬荣氏文化,荣氏家族根在济宁
 
  2005年7月4日(星期一),时鑑教授到济宁市委宣传部理教科送一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年的稿子,正巧遇到汶上老乡隋唐,由此得知时任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祖籍在汶上。他回到党校后向时任校党委书记秦绍忠做了专题汇报,得到了重视和支持。7月8日(星期五),他便去汶上县苑庄镇演马村荣氏长支居住地实地考察。
 
  演马村有清代同治八年建造的家祠,供奉荣氏一世祖子褀公塑像。正上方匾额为“三乐风高”,两旁抱联上联为“曰人曰男曰寿当时问答垂千古”,下联是“封子封伯封侯弈世曾尝历万年”。清末民国时期,荣氏族人婚丧嫁娶,要到祠堂祭拜祖宗,禀告祖先。
 
  匾额“三乐风高”和祠堂上联典故出自荣氏鼻祖荣启期(昌伯公)与孔子相见的一段故事。孔子曾任中都宰,深秋季节带弟子们游览泰山,归途路过郕邑郊野,闻听琴声悠扬欢乐,循声寻去,却见一翻穿皮袄、外扎长带(鹿裘带素)的老者。孔子近前问之:“先生何乐?”老者正色回答:“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祠堂下联典故出自荣氏一世祖荣旂(子褀公),荣旂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小孔子九岁。《荣氏宗谱》称他帮助孔子“删《诗》赞《易》序《书》定《礼》,共维斯道于不坠”。晚年在汶上昙山一带“抱道自处”,选定昙山厌次岭为其安葬之地。
 
  时教授到演马村考察荣氏家祠,没有围墙的院子里布满了木头和玉米秸,他和一同去的荣维元打扫了一个多小时,才得以开门进祠堂。祠堂三间,里面只有一个供塑像的土台,塑像、匾额、抱联都没有存留。屋顶几处露天,最大的一处有几平米大小。屋檐下有两块清同治八年刻制石碑,碑文是当时官府免除三乐社徭役之文告。
 
  荣维元家里保留有1987年所修《荣氏宗谱》。这是第八次荣氏修谱,第一次修谱是在北宋初期,由子褀公四十六世孙荣諲撰修。尊启期老(荣启期)为荣氏鼻祖,尊子褀公(荣旂)为荣氏远世一世祖。
 
  时教授连续几天,抄誊《荣氏宗谱》资料,对荣氏一族历史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荣氏一姓本为周朝姬姓,周武王时期有荣公为“十乱”大臣之一。乱,其实是治理的意思。荣公初封陕西户地,周公东征取胜后,再封荣锜涧(今河南巩县西),建立荣国。
 
  周庄王四年,荣叔公奉王命来鲁国,调和齐鲁两国矛盾,“有功于鲁”,被鲁桓公封为上谷大夫,封地郕邑。时过102年,荣叔公家族喜添男婴,根据“五世别其族”周礼,为纪念祖居地荣国,以荣为姓,取名荣启期。荣启期在九十岁高龄与孔子相见、留下“三乐”佳话。荣氏一族祠堂堂号即为“三乐堂”。
 
  荣旂去世后,其子荣金度迁居昙山脚下,初名厌次村。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乱(兵燹)迁居堤口美化大庄。唐代晚期,子褀公三十八世孙荣助因设教授徒,徙居任城八里店。荣助八世单传,有荣諲(仲思公),进士出身,官至户部副使、集贤殿修撰。荣諲传十四世有荣清(水濂先生),明初迁徙无锡梁溪,此即荣毅仁荣氏家族之源流所在。无锡梁溪荣氏康熙年间修谱,尊仲思公为近世一世祖。荣毅仁即仲思公三十一世孙,远祖子褀公七十六世孙。
 
  大约在元末明初,汶上荣氏长支因水患而由堤口迁往城东周村,在此居住二百多年。明末清初,荣氏长支与人发生诉讼,迁居演马村。时至二十一世纪初,演马荣氏长支有一千多人,仍居住此地。“文化大革命”之前,荣氏长支十六岁以上男子,皆要在春秋清明、十月初一去昙山祭祀荣世鼻祖荣启期和荣氏一世祖子褀公。
 
  7月12日,时鑑在荣维元陪同下前往昙山(白石乡境内)考察荣子墓。山坡上有一堆白色石头,即为荣子墓。墓前有一巨大碑座,墓碑于1958年被山下村民拉去修建水塘。据《荣氏宗谱》记载,这座碑是清康熙年间所立。荣启期墓原来在子褀公墓附近,墓碑、坟茔已不复存在。2008年,时教授在山下吴村一农户院墙外面找到了启期公墓碑残片。
 
  当时昙山山体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荣子墓所蹬吉宝山被东北人打石挖成一座空山,昙山东面有湖北人采金。同行的荣维元沮丧地对时教授说:“靠演马荣氏之力,是无法阻止破坏荣氏祖墓的行为的。”
 
  回到济宁,时鑑梳理资料,写出一本《荣氏宗谱考》,于2005年10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在此基础上,时教授一面上书济宁市委,时任市委书记贾万志对保护荣子墓作出批示;一面联系各地荣氏亲属,为弘扬荣氏文化事业而四处奔波。
 
  时教授热心从事荣氏文化事业,一是因为荣氏一世祖荣旂子褀公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荣氏文化事业和儒学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是因为以荣毅仁为代表的无锡梁溪荣氏家族,享誉海内外,是唯一被毛泽东、邓小平所称赞之家族。
 
  时鑑本来计划写成《荣氏宗谱考》,然后拜见荣毅仁先生。然而意想不到的是,2005年10月26日荣毅仁先生病逝于北京。11月3日上午,荣毅仁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隆重举行。
 
  2005年11月11日,《济宁日报》发表时教授撰写的《荣毅仁祖籍在济宁》一文,在济宁引起强烈反响。当天下午,曾任汶上县委副书记的王超到时鑑办公室,一起谈论此事。
 
  为进一步了解荣氏家族的历史,时鑑于11日晚坐火车去无锡拜访《无锡梁溪荣氏家族史》主编荣勉韧先生。第二天早上,赶到无锡荣巷,在荣勉韧安排下,荣永庆陪其参观荣巷。中午在餐馆吃饭时荣勉韧先生赶来,告知一个消息:荣毅仁安葬仪式下午二时在马山华侨公墓举行。时鑑应邀与荣巷荣氏代表一起参加了安葬仪式。送行五百余人各送一朵黄色康乃馨放在墓上,荣毅仁墓的东面最高最大的即为时鑑所献。
 
  那次在无锡,时鑑认识了荣諲三十三世孙荣伟。以后在十多年荣氏文化事业中,荣伟一直是时鑑最真诚的合作伙伴。11月12日午夜时间,汶上隋唐和荣维元赶到无锡。13日上午,荣伟陪同时鑑一行再一次去马山华侨公墓祭拜荣毅仁。然后,时鑑一行从高速回济宁。在上高速公路之前,时鑑一行还祭拜了位于太湖湖畔的荣宗敬墓。荣宗敬墓地楹联上联为“民族经济先驱”,下联为“创业精神楷模”,墓后上方文字为“功在华夏”。
 
  返济后,时鑑先后写成《我参加了荣毅仁葬礼》等系列文章,发表在《济宁日报》,反响极为强烈。12月26日,荣伟应邀来济宁考察。市委书记贾万志安排市委副秘书长李春兴为代表,与时教授一起接待。第二天(星期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时鑑、荣伟一行在汶上县副县长王金生陪同下参观宝相寺,当他们走进供奉殿时,工作人员迎上来说:“诸位与佛有缘,今天是阿弥托佛的诞辰。”正是因为这句话,时教授在设计昙山保护规划图时,设计在吉宝山建造46米高的十三层吉宝塔,供奉26米高的阿弥托佛神像。吉宝塔对面即为荣子墓,荣子墓右边是伏羲殿,左边是老子殿。荣子墓下面是太极八卦广场,整体设计意在烘托荣子子褀公儒家代表地位。整个设计目标是把昙山建成荣氏家族之精神家园。
 
  2007年,荣氏文化事业得到济宁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孙守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川、市委副书记赵树国等领导多次批示,常务副市长张术平受市长张振川之委托,专程到党校调研,并以市政府名义发文,提出对昙山和任城八里店荣氏祖林进行保护。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确立“荣氏家族根在济宁”课题,成立以时鑑为主任的济宁市三乐文化研究中心。
 
  工作快马加鞭,就在那一年,经济宁市政府批准,由时鑑教授为主导,在昙山举行荣氏一世祖子褀公诞辰2548年纪念活动。济宁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派代表参加并敬献花篮;无锡、北京、上海、河北等地荣氏亲属派代表参加。在济宁市博物馆举行荣氏家族根在济宁书画名家作品展,全国几十位书画名家奉献书画,全面展示荣氏家族以孝为集中代表的家族历史。济宁市委副书记赵树国等市领导参加书画展开幕式。另外有近百名荣氏亲属和济宁有关代表,应邀参加由济宁市三乐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荣氏文化高层论坛。
 
  2008年6月12日,昙山荣子墓和演马荣子祠堂被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在相关文件中,对济宁市三乐文化研究中心近几年来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
 
  2008年,时鑑把2007年“荣氏家族根在济宁书画展”书画作品结集出版,这是一部大型书画集,全面反映了荣氏家族发展历史,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为画集作序。在《荣氏家族根在济宁书画名家作品集》首发式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成文暨市政府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
 
  2008年农历十月初一,子褀公诞辰2549年祭祀大典在昙山举行(笔者作为济宁市三乐文化研究中心成员,撰写过《荣氏之根家在汶上》《拥抱荣氏文化》等文章)。那一年,演马荣子祠堂亦得以修缮,荣子塑像亦被重新立在祠堂正中。由市政府审定批准的《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总则2008—2030)》第三十九条文物保护规定:规划文物保护用地一处。即把八里店荣氏祖林列为文物保护。另外,八里店西面规划新建路段,为纪念荣諲取名为“进士路”。
 
  2009年,荣克敏、荣克勤兄弟热心参与荣氏文化事业。福布斯2004中国富豪榜,荣克敏以1.74亿美元列为第78名。福布斯2005中国富豪榜,荣克敏以1.91亿美元列为第105名。
 
  那一年,荣克敏先生有捐资意向。荣氏家族南北代表会议,决定主办子褀公诞辰2550年祭祀大典,会议决定四个依靠:济宁市、汶上县两级政府,济宁市三乐文化研究中心和演马荣氏长支。但在祭祀典礼进行中,参与祭祀大典活动的一位荣姓,以“荣家的事荣家做”为名,私下串联,在活动结束时宣称筹备成立“全球荣氏宗亲联谊会”(后在香港注册成立)。
 
  2009年荣氏祭祖组委会还有一个决议,此后三年一小祭,五年一大祭。但从2009年到2020年,荣姓从没有一次举行全国各地祭祀子褀公活动,最多来济宁祭祖者,一次是聊城荣姓亲属,来了十几个人;一次是无锡荣姓亲属,来了十几个人;再就是2018年聊城荣氏祠堂落成,邀请全国荣姓亲属参与典礼,然后于农历十月二日中午到昙山,结果连一个集体祭祀仪式都没有举行。
 
  正是从2009年起,荣氏文化事业陷入低谷。但时教授一直在坚持(笔者亦是积极配合),除一年两次在汶上昙山和任城八里店祭祀荣氏先祖之外,2012年为无锡梁溪荣氏近世一世祖荣諲仲思公和八里店唐宋荣氏先祖立碑。2013年由济宁市文物局安排,任城文物管理所对任城八里店(当时属于北湖度假区)荣氏宗祠遗址做文物保护第三次普查,认定保护面积为3.2万平米。
 
  2013年,无锡梁溪荣氏亲属邀请时鑑到荣巷,荣克敏、荣伟亦参加了此次聚会。无锡梁溪荣氏亲属十六位代表签字,表示支持时鑑教授在济宁主持荣氏文化事业。聚会当天下午,荣克敏、时鑑由无锡梁溪荣氏亲属陪同,参观荣毅仁纪念馆并在荣毅仁塑像前合影纪念。
 
  无锡梁溪荣氏亲属以无锡梁溪荣氏文化研究会名义,给济宁市委、市政府致函,表示支持时鑑教授主持济宁荣氏文化事业。但遗憾的是,由于济宁市委、市政府已经换届,主要领导不了解情况,这封信函泥牛入海,再无回音。
 
  2017年,时鑑联系荣克敏、荣伟、汶上演马和任城八里店等地荣氏亲属,筹备成立汶上县荣子研究会。荣克敏及时按照汶上县民政局要求,交付研究会筹备资金。按照荣克敏先生意见,副理事长资格为捐资一万元。由于各种因素,研究会到2020年9月3日正式成立。荣克敏先生为会长,荣伟、时鑑、荣新奇、荣祥照、李贞江、荣现全为副会长。
 
  2019年9月14日,时鑑应邀在济宁市百姓讲堂讲述《荣子的故事》,点击量在万人次以上,《济宁晚报》整版刊载,在济宁市引起强烈反响。
 
  2020年12月22日,时教授完成《时鑑讲论语》80万字写作任务,开始过问八里店荣氏宗祠遗址保护情况。原来是太白湖新区已经把这块土地卖了出去,先是卖给尚德教育公司,土地用途是建造学校,后来又转给一家房地产公司。时教授去济宁市规划局查找文物保护用地,才知道2014年规划局重新规划,由于人员变动,没有及时沟通,这块文物保护用地已经另作它用。为此,他给市领导提出“太白湖新区八里店荣諲陵墓亟待保护”的建议,报告2020年12月28日报给市政府,市长林红玉当天批示,请任庆虎副市长安排文化和旅游局张弢局长抓紧提出建议。张弢局长安排给分管局长,然后由太白新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操作。
 
  太白新区文化和旅游局邀请文物局老文物工作者召开座谈会,最后意见是“完善尹营、荣氏等家族和庙宇的具体范围,并列入资料中”;“宋代荣諲墓地,目前尚无确证材料,未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建议在项目设计时适当留出空地,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该墓,即可在空地中设置保护园区”。后经太白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和有关部门联系,认为这里已经确定为商品住宅,因此决定在80×40米范围内、深度在5米重新勘探。之所以确定五米深度,是因为这里是黄泛区。时教授在勘探现场看到,沙土和淤泥达到四、五米深,才知道北宋荣諲墓已经难以找到。特别是明代多次黄河泛滥,四五米深的淤泥,再加上淤泥上面的洪水,历史上八里店村民不知多少次迁离故土,又多少次回来重建家园。这种对故土的留恋执著精神的确值得钦佩与讴歌。不过亦正因为如此,墓地所在位置根本无法确定(勘探据说亦没有结果)。
 
  实际上,通过间隔式的钻眼勘探方式并不可取,深入挖掘又不现实,再加上千年古墓葬能不能留存亦值得让人怀疑。时教授决定以八里店为荣諲故里继续呼吁,通过建造荣諲纪念馆来保留城市记忆。离八里店不远的地方还有唐朝任城王李道宗墓。李道宗系文成公主之父。
 
  时鑑在有关报告中写道:“建立荣諲纪念馆理由:其一,荣諲为北宋进士,是当代学子勤学之榜样;其二,荣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特别是任职广东转运使职务期间,开山劈石,修栈道七十,使广东从蛮荒之地成为神州,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其三,荣諲为政刚正不阿,坚持正义,勤政廉政,《宋史》卷三三三有传;其四,荣諲是一代词人,《全宋词》收有其《南乡子·咏梅》;其五,荣諲作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荣旂子祺公后人,热心族务,修撰《荣氏宗谱》,成为孔孟颜曾亦不曾达到的最为完整的家谱;其六,荣諲后人明初迁往江南无锡梁溪,民国初年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荣氏家族,被毛泽东、邓小平称赞的家族唯此一家。”
 
  “建造荣諲纪念馆对激励学子勤奋好学,对党政干部廉政勤政教育,对增加济宁与享誉海内外的荣氏家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为海内外荣氏亲属留住乡愁,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建立李道宗纪念馆理由:其一,李道宗为唐初三大名将之一,为唐朝建立与稳固作出重要贡献;其二,李道宗受封任城王,为济宁历史增光添彩;其三,李道宗墓遗址在任城(今太白湖新区);其四,李道宗女儿作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汉藏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把文成公主进藏作为六个实例之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济宁(任城)作为文成公主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作为文成公主进藏的起点,建立李道宗纪念馆,不仅可以增加济宁与西藏文化交流,还将对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把记忆留住、乡愁留下,是绕不开的重要课题,考验的正是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时教授关于在太白湖新区建立李道宗纪念馆和荣諲纪念馆的建议,既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之指示精神,又符合太白新区需要保留人文底蕴的实际情况,亦是对济宁市和太白湖新区领导暨有关部门负责人“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个考验。再加上适合建造这两座纪念馆的两块地还没有被征用。如果这两块地再被征用了,那任城王李道宗、文成公主和北宋进士荣諲在济宁的记忆,就会彻底被湮灭了。这将是济宁人的耻辱,亦将是济宁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创建慧海国际,让商业回归商道
 
  时鑑在1997年立志撰写《古今中外千人传记》之时便有一个想法:作为一个司马迁、司马光一脉相承的历史学家,就应当安于寂寞、安于贫困,安心创作,才能留下传世之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与我没有什么关系。”
 
  2000年冬天的一天,时鑑应一个朋友之邀,在济宁市物资局四楼听了一堂课,当时亦未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因为看到不同品牌产品效果比较,买了一款丽齿健牙膏。正是这款牙膏,他后来才知道这原来是一次安利合作伙伴每周举办的常规课。
 
  2004年前后,时鑑夫人的哥哥韩亚宇加盟安利,韩和平亦因此做起了“伟大的”安利事业。由于这个缘故,时鑑经常跟随夫人在济宁市区域内听安利课。转眼五年过去,他作为中青年专家高级知识分子,听了那么多课,竟然不知道安利究竟是什么,更不知道安利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2008年,时鑑的女儿时煚大学毕业,在办理出国留学期间,亦跟她妈妈做起了安利。2009年春节,接到安利公司邀请函,时鑑一家三口到安利工厂参观。在参观过程中问题抢答环节,这一批几十位参观人员中,没有做过安利事业的时鑑教授获得唯一一等奖。在身体体检环节,夫人韩和平和女儿时煚健康指标大大好于时鑑,他由此感到:“(安利)纽崔莱这个营养保健食品真的很神奇。”尽管如此,时鑑仍没有做安利的想法。
 
  2009年4月23日,时鑑夫人和女儿不在济宁,走前安排时鑑去代她们听一堂课。正是这样一堂课,让时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讲老师是一位年约四十岁的妇女,名字叫赵丽卿。她因父亲病故,高中没毕业就接班当了工人。2003年加盟安利,三年时间做到高级营销经理,年收入百万元。
 
  时鑑因此产生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一个高中肄业的女人,三年时间便能年收入百万元?如果自己拥有一百万元,写作《古今中外千人传记》便有了经济支持。当年自己七年级未上完便考入山东大学,如果用三年时间能年收入百万,便能过上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心灵自由的休闲生活,何乐而不为?他于是决定在安利挖到第一桶金(亦为人生挖到第一桶金)。
 
  他自信能用三年时间做到高级营销经理。“如果这样年收入百万元,有钱有闲,再写作出版传记书籍,就不用求爷爷告奶奶求人家赞助了。我自信自己的行动能力和学习能力,我一定做得到,我一定要努力钻研,尽快从外行转入内行。各行各业只有成为内行才能挣到钱,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从这时起,我真正做到了每会必到,每到必记。”“安利直销商团队培训两天时间都是星期六星期天,我星期五晚上坐火车出发,星期六清晨到达千里之外的北京、南京等城市,星期天晚上坐火车回来,星期一可以赶上回单位正常上班。”
 
  “经过无数次课堂学习和外地大型培训,我对直销事业理念,安利企业文化、奖金制度、纽崔莱营养保健食品,甚至雅姿化妆护肤品,特别是款款产品的天然环保的特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我最为欣赏的是安利直销行业的包容性,在会场讲台上可以看到身价过亿元的老板,全军曾经最年轻34岁就是副师级的副省级高干,曾留学国外、甚至有美国绿卡的教授学者、学历最高的双博士,还有下岗工人,身高不足1米的侏儒,有口不能说有耳不能听的聋哑人,大字不识一个的家庭妇女,七八十岁的白发老人,甚至有小儿偏瘫、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都可以在安利直销舞台上取得传统行业根本不能实现的成功。”
 
  “是什么吸引了社会上那么有地位、有名望的人进入安利?是安利的自由、家庭、奖励和希望吸引了他们。是什么成就了这些普通平凡人,其中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被社会遗忘的人群?是安利公开公平公正的奖金制度,做到得到,销售业绩、聘位面前人人平等。正如王慈官先生(《远离贫穷》作者)所说,18岁青年和88岁老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点上,博士和文盲站在同一个起跑点上,男女老少站在同一个起跑点上,这就是公平,这就是安利,这就是直销。”时鑑有所感叹和感悟。
 
  他自述其学习心路历程——“我不仅在会场里学,而且在书本里学,看光碟,听磁带,上互联网看视频,很快成为安利专业学习户。然而遗憾的是,在直销行业里光凭个人学习是无法成功的。直销是销售产品的行业,更是建造团队架构的行业,是助人成功才能助己成功的行业。作为一个教授,我不能像推销员一样推销产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个教授,我也无法让别人走进安利做推销员。我曾问夫人,把人找来做什么?夫人回答得很干脆:‘学习。’我第一次感到了迷茫。我可以保证自己每会必到,但却无法影响别人走进安利会场,更无法影响别人成为推销员。没有团队合作伙伴的倍增,没有团队销售业绩的倍增,想要得到想要的结果,那是难于上青天。”
 
  时鑑感叹:“安利真如昊天苍穹一样广阔辽远,看懂安利真是非常困难。听懂看懂再加入,这在直销界对每一个人来说几乎都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很多人懵懵懂懂进入直销,最后结果是有人看不到前景在哪里就自己离开了,有人坚持到最后穷困潦倒成为直销难民,即使在直销业做到年收入千万以上的成功者,也不能说自己真正看懂了直销。”
 
  转眼一年过去了,时鑑虽然在安利事业投入资金、时间不少,且没有经济收入,但收获亦算不少,一是懂得了财务自由,懂得了团队建设;二是懂得了如何用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疾病;三是接触到刮痧、拔罐、按摩等中医疗法,考取刮痧理疗营业资格,并通过刮痧等经络疏通配合纽崔莱调理好几种疑难病症。所谓疑难病症,就是在医院需要动手术割除或者终生服药的慢性病。
 
  在取得这些收获的同时,时鑑并没有多少成就感。他说:“给人调理病症,救死扶伤,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这时我的迷茫又出现了,难道说我的志向只是当一个救死扶伤的名医?我的团队在哪里?我的被动收入在哪里?我的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心灵自由在哪里?我的历史巨著《古今中外千人传记》又如何写作,如何出版?”
 
  2010年,时鑑为寻求问题的答案,解开心中的迷茫,便开始尝试跳出安利看安利,从整个直销业的产生、发展与未来研究直销行业。
 
  他在安利之外第一个了解的直销公司是新时代国珍,主打产品是松花粉。当时济宁国珍团队骨干绝大部分系从安利跳槽过去的。从制度层面上,新时代和安利最大的区别就是业绩不归零,再就是新时代是央企民族企业、共和国的长子。时鑑至少参加新时代十几次两天以上的培训会议。直到有一次,会议上表彰四位三级经理,他们加盟起点至少是六万,有一位淄博朋友,是三十万元加盟。从那次会议之后,时鑑再也没有参加过新时代国珍培训会议。
 
  在新时代培训会议上,时鑑曾被团队领导人的一句话所震动:“新时代不是卖产品,而是做培训、建团队。”在直销行业,卖产品做推销员只能成为直销难民,没有团队建设也就没有财务自由。这一理念在其他直销公司看得更为清晰和明白。但应该指出,懂得了这一理念,只不过是在做法上有所改进,或者说有所遵循,而并不是真正懂得直销。
 
  其后两年多时间,时鑑除了坚持在安利培训会场学习之外,还参加了中脉、权健、罗麦科技、爱睿希、康宝莱、春芝堂等十几家直销公司培训会议,从网络上研究对照各家奖金制度,包括近几年在济宁掀起小高潮的华莱黑茶与和治友德、艾多美、苏州绿叶、“(头发)一吃黑”等,发现这些直销(传销)公司皆属一个套路,有加盟门槛,有会员歧视,按加盟数额限制代数,限制周封顶奖金数额等。
 
  时教授评论直销行业,包括已经获得直销牌照的91家直销公司,只有安利是一家唯一正规的直销公司。他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直销运作模式研究》一书,2014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报送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和商务部,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工商管理总局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并委托济宁市工商管理局相关科室人员与其座谈,认真听取意见。
 
  时鑑在《直销运作模式研究》最后一篇文章《坚持而不放弃,不断探寻前进的道路》(副标题“笔者研究直销的心路历程”)中写道:“通过几年来对直销界的种种现象仔细观察,对眼花缭乱的奖金制度反复比较研究,终于有了拨开迷云见青天的顿悟感觉”,由此得以顺利撰文出书。
 
  经过直销前后五年多的亲身实践与理论研究及比较思考,时鑑自信已经具备了借助直销平台帮人助人实现成功的能力。优质产品生产供应商、直销商培训系统、咨询线联手合作,打造出帮助每一个普通平凡人梦想成真的平台。他计划用十年时间帮助成千上万普通平凡人梦想成真,真诚希望看到大家幸福快乐的笑脸。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2日会见各界优秀青年代表,提出青年人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作为一个普通平凡人,请问问内心,你还有梦想吗?你还敢追梦吗?直销行业是实现你创业追梦的最佳平台。加盟慧海系统、加入康美乐健康美丽快乐俱乐部,你就一定会实现心中的所有梦想。”
 
  在采访中,时教授告诉笔者:“直销行业作为商业模式,它与传统商业模式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第一,消费者参与商业模式,让普通消费者可以通过这种模式,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人生梦想。第二,团队倍增,没有团队就没有直销,倍增机制可以快速组建团队。”
 
  直销模式的这两大特点,其实亦为一把“双刃剑”。倘若不懂得这一点,不能正确运作这一模式,则会被其伤害。这亦是直销行业产生直销难民的最根本原因。
 
  时鑑对目前商务部已经批准的近百家直销公司研究比较,发现真正符合商业精髓的,其实只有安利公司。除安利公司之外的直销模式,至少存在三大弊端:价格虚高(使最初加盟者成为受害者,继而为了一己私利而为虎作伥)、门槛额度多变(譬如年销售额曾达到200亿的一家直销公司,2011年加盟门槛为1.9万元,2012年上升为2.6万元,其后升至5万元、6万元以上,违背了消费者参与商业模式之初衷)、格局受限(直销商业模式是由生产商坐庄,一家生产商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倍增之要求,从而造成乱象丛生)。
 
  时鑑认为,作为直销员,在直销行业有两种运作途径:销售产品(直销员通过推荐、培训并形成销售团队,但仍然不能脱离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子)和通过推荐合作伙伴快速倍增团队。加盟直销模式,只是销售产品,那就不如做单层次专卖店直销。
 
  加盟安利能不能通过推荐合作伙伴实现人生梦想,很多人认为安利奖金制度绝对不适合这样做。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安利创始人老狄维士在一次会议上曾讲,“有很多人不敢出去销售,口里嚷嚷着,我不是卖东西的料子。果真如此,那你可以从推荐的方式来销售。”这段演讲让时鑑醍醐灌顶,迷茫多年的疑惑在此荡然一清。
 
  为帮助人们真正弄懂直销模式,时鑑在2014年创作出版了《直销运作模式研究》,创立慧海系统,然后准备掀起一场商业革命。
 
  然而就在此时,他担负起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重任,其后耗时六载,写作出版了《至圣孔子传》《易经注译解读》《中华历代先贤论政德》和《滕文公与孟子》四部著作,扩展《曾子传》成《宗圣曾子传》,扩展《孟子传》成《亚圣孟子传》,并用一年时间写成80万字的《时鑑讲论语》,由此形成《儒源》五部十卷本三百多万字之煌煌巨著。
 
  在研究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思想的同时,时鑑一直关注着直销商业模式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直销公司的沉浮甚至覆亡,更加揭示出直销商业模式之弊端。正因如此,他决定铲除直销弊端,降低流通利润,降低加盟门槛,让消费者真正受益。这就是他2018年创立慧海国际之初心和使命。
 
  时鑑教授,乃高人也
 
  说“时鑑教授”是高人,其实他并非是“高富美”。他个头不高,中等身材,长着一张温厚纯朴的脸。他,学识渊博,智慧过人,几乎年年出版大部头作品,“半头砖”“整砖”甚至“大坯块”对他来说真的不算夸张。他凭一己之力完成四卷本210万字《中华历代英杰传记》,完成五部十卷本300多万字的《儒源》还不算;他还要完成8卷本400多万字的《国际共运人物传记》;20卷本1000多万字的《古今中外千人传记》。另外,他还有解读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和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宏伟计划。
 
  时鑑教授待人温和,讲《易经》《论语》等儒学理论头头是道,深入浅出,服务大众,没有一点儿大教授的架子,平易近人,看上去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他脑子里有智慧,肚子里有学问,血液里有黄金,骨子里有气节。他不愧是山东大学历史系的高才生,不愧是济宁市委党校的资深教授,不愧是硕果累累的文化学者,不愧是著述等身的人物传记作家。
 
  时鑑评聘副教授、教授皆系凭着过硬的优秀成果破格的;他曾两次获得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精品工程奖;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理论工作者等,令人羡慕。
 
  时教授的确是一位高人、一位大写的人,只不过有点儿内秀,身藏不露,一般不接受采访,不善张扬,只是以过硬的作品来彰显其含金量,此乃“墙里开花墙外香”,“坐在飞机上吹喇叭,名(响)声在外”。
 
  然而,好酒也怕巷子深,就连众人皆知的茅台酒亦是重视宣传策划,故笔者作为时教授之忠实粉丝,斗胆为其写点文字,深夜长谈不动笔,多挖深掘素材硬是往脑子里装,算是班门弄斧吧!反正辑录、整理出初稿还需要回审,恰似笔者前几年研读、抄写、理解其《易经注释解读》,算是拓宽取经渠道吧。
 
  笔者在广泛涉猎其著作、浏览相关资料、梳理可选素材的过程中,眼睛被擦亮,脚印湿漉漉,收获沉甸甸,颇悦。
 
  时教授系一位高产文化学者、人物传记作家、易经研究专家,“撰写五千年人物传记,感受天地间浩然正气”,令人敬仰。
 
  早在1996年,他便立下了自己的生活信条:以诚心待人,以善心待人,勤奋工作,自强不息,努力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曾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雷锋有句名言:“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中国好人”刘奉阁亦曾这般表白:“活着一分钟,奉献六十秒。”
 
  俗语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真金不怕火炼。”“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当代雷锋”郭明义说得好,“服务他人,快乐自己!”“不行春风何得秋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胜于雄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息尚存,奋斗不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一切的一切,在光彩夺目、辉煌卓著的时教授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这些激励人们斗志的名句格言,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笔者坚信并祝福:时鑑教授之《儒源》五部十卷本早早问世、从事荣氏文化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为弘扬儒学思想大放光彩、慧海国际成为改变商业模式的先驱者、一定会完成《古今中外千人传记》之写作梦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今已逾花甲之年的时鑑教授,正在沿着修身养德之光明大道勤勉前行,正在为实现消费者受益的商业模式而积极努力,正在为千千万万的读者提供精神食粮而勤奋不止,正在为社会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递着正能量。
 
  时鑑教授颇值得人们学习,向他致敬!为之点赞,为之喝彩,为之颂扬,深信其诗和远方更加迷人!(作者:马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