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阳新县中医学四代传承人成名记实
山东法制传媒网:(邓家喜)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金钥匙。2019年10月25日在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吹响了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号角,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的时机。习近平主席在这次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些年,中医药蓬勃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关注!
发展中医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中医振兴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步入了行稳致远的“快车道”。中医药“简、便、验、廉”根深叶茂,“一株小草、一枚银针”发展前景正“如虎添翼”。但是,由于历史对中医药挖掘欠账太多,造成中医药学人才的断层,传统中医学无人接班的局面。再加上中国舆论场疾患深重地抹黑中国中医学,江西成名中医药科技公司董事长成名为此感到极为焦虑。他认为,无论那些摸黑中国中医药学中国舆论场怎样颠倒黑白,自己通过中医治疗治愈的无数患者就是最好的佐证。
过去一段时间中医药“遇冷”,归根结底,还是忘记了“守正”,全国各大医院为了迎合市场,创新上盲目西化、推广上夸大神化,结果适得其反,中国中医药学只能在夹缝中生存。然而,不论是中医药学低谷时期,还是国内国外少部分人不信中医药学甚至相信鬼神能治病的时候,中国中医世界们并没有放弃中医药学传承,都在为中医药学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2019年10月,中国中医火了,各种新闻媒体如雪片飞扬。中国中医药学传承世家们在守正中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时刻。
成名三十来年对中医药学的坚守和不放弃,终于在当今中医学界得到正名,并成为中医药学弄潮中的佼佼者了,但是他并没有把自己名望作为一种赚钱的工具,而是为了让更多的群众特别是家庭困难的群众得到更好更快的医治。在当今,部分知名的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一床难求还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中国有千千万万和成名一样有着爱心的中医师一直在基层为这群看病难的患者默默的耕耘着,并为中医药学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名,中医师,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人,临床中医30年。成名在儿时就是一名好学的孩子,特别是在幼年时期,祖母和年幼的表弟突发疾病而无钱医治离世的痛苦,至今还在心灵中留下着阴影,同时也让他产生要当一名医生的念头。可是在八九十年代,农民家的孩子又有几个能够上大学学医呢?在痛苦悲伤中,成名立志把祖父遗留下来的中医药方在自己生病时进行实践,并从中领悟中医药的各种疗效。
成名为了寻找中医更好的秘方,他踏进大别山区李时珍故乡,在大中医学家的故土学习中医学术。他把《本草纲目》这本老祖宗活产物作为突破口,并从中华民族几千年养身理念及实践经验以及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逐步领悟中华民族伟大特色中医中识别上万种中药材的各种用途,在实践中获得各种治疗方法的良方,并且一一记录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自家祖传的一点秘方已经满足不了他对中华民族中医学认知,有些秘方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今天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对身体保健的需求,于是他决定自费参加全国各种中医药学培训班与交流会,并从中领悟中华民族传统医学中的奥妙,将来为广大群众的健康长寿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学习中医,因为中医学习时间长,特别是中医把脉这项基本功是在漫长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所以学中医出名早也很不容易。学中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医行医证很难拿到,在行医中并且得不到相关部门的认可,也让一部分年轻人不愿学,也不想学,不如学西医拿证快,赚钱来得快。
成名认识到:“中医强,则国强,人民强,则健康。中华民族的国宝中医药物,不仅仅是医疗 ,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中华古文明的延续,是在当代的传承和创新”。成名认为,中医传承几干年来早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虽然不是人人都能领悟透彻,但是却是人人都需要的,因为预防保健,才是治末病的首位,而不是等生病了再去住院,通过西医的短期效率,换来身体的“伤痕累累”,以及身体的内消耗。中医讲究的就是防范于未然,所以中医一直都在为国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成名还认识到,“中医中药是国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中医文化的沉淀,如何发扬光大,凭一己之力很难去参透其中奥妙,但是只要你刻苦去钻研,没有不成功的路。”在中医传承和创新这条漫漫长路上,成名无疑就是那位信念坚定的领路人了。郭霭春说:“名相治国,名医活人”。成名为中医复兴和创新所做的出的努力,已远远超出了“名医活人”的范畴,其更深远的意义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是对历史中华民族中医药学的一种尊重与保护。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世家的优势,成名曾多次拜访国医大师张大宁、朱良春、郝万山、孙光荣等名家,向他们学习中华中医药学的治疗方法,并且结合自己在临床诊治中所发现的病因,很快找到了部分康复的治疗新方法,特别是患癌病者延长生命的最佳治疗方法。
“发誓立原,品德立世,诚信为人,济世阌人。”古人从医立德的誓言牢牢印记在成名的心中。成名说,学习中医药学的目的,是让所有生病的人都看得起病,并且得到好的医治。成名在中医药学学习中有了一定成就,就决定回到老家开办自己的中医诊所,开始为农村穷困家庭看病抓药。九十年代普遍都穷,农村地区的很多人生病了都是能熬几天就熬几天,实在熬不住了才去看医生。穷困家庭出身的成名,自然懂得农民的疾苦,所以病人看病抓药大都赊账,因此成名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得更加拮据,开办的诊所不但没有盈利反而欠债无数。但是成名先生是心有大爱之人,更深知中医传承的重要性,所以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依然不改治病救人的初衷。
他说中医看病要有爱心,不能把拜师获得的荣誉作为发家致富敲诈的砖块,要有高尚的医德;要有信心,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中要有创新,中医要创新就要有发展;要有恒心,恒心就是认准目标,一定要坚持,没有二十年的临床经验就学不到好的医术。成名一边读经典,如黄帝内经等;一边拜师学艺,学习名家临床经验,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30来年的实践经验,成名逐步擅长用中医药治疗胃肠道病、肝病、肾病、呼吸道病、心脑血管病、风湿骨病、妇科病、不孕不育等多种疑难病,其挖掘民间秘方、验方,结合个人经验组合方剂“咳喘灵方”“胃痛灵方”“腰腿痛灵方”“腹泻灵方”“癌症良方”“心脑血管病良方”“龟鸡气血双补方”等10个经验药方临床效果非常明显,目前已通过国家有关专家的论证,准备申请中医药专利保护。
成名在从医过程中,并没有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小镇圈子内,要想为更多的病患者医治,就要不断提高自身医术。成名曾拜张俊庭为师,在其指导下中医医术有了长足的提高,还把成名编入自己编撰的《中国名医大辞典》中。在行医过程中,成名还先后在郝万山、沈绍功等国医名师学习班学习,并到中医肾病奠基人国医大师张大宁学习班多次学习深造,一有时间就去参与国家组织的各种中医学术交流会,向全国著名的中医传承世家学习临床经验,并与自己在治病中的经验结合,研发数十种中医方剂,供全国爱好中医的同行学习。
成名在三十来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就是在西医治疗见效快的基础上,再通过中医的调理治病效果会更加明显。在今天快节奏的生活中,成名结合临床实践,又对部分不注重保养身体的人群提出了另外一种保健的方法,就是药食同源治病法,就是在日常饮食中防患疾病,并开发出更为适应当前时代生活的中医产品,这是中医史上的一大创举。因此,他在江西省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个中医药科技公司来生产药食同源食品,第一个结合民间美食制作而成的“蟠桃酥”饼干,具有养护脾胃和助消化的作用,这款中药配方的饼干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良药苦口的固有形象,更让现在年轻人在享受中华美食的同时能够防范病从口入病源源头进行扼杀最佳的防范措施,特别是工作比较忙而来不及吃早餐的人群,吃几块“蟠桃酥”饼干更有利益健康。
成名在阳新县龙港镇开办自己的诊所以来,开始只在本地为病患者进行治疗,名气并不大,所以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医术。近几年,成名治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并且各种重病患者治愈率越来越高,且收费又很低,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目前每天都有数十人到此看病,这些患者不仅有当地患病群众,还有外省及国外的患者闻名而来。
成名在中医学研究的成就,得到了全国知名中医药学专家的认可。他撰写了50多篇临床经验文章在中国中医药报、民族医药报、科学导报、中华特色医疗研究等杂志上发表。1993年至2019年先后获得各种荣誉、新华网中国好医生评选入选中国名医榜以及中央电视台最美医生评选、国务院新闻办,文化部指导最美中国符号人物、中央电视台点亮人生栏目联合主办时代楷模第12届爱心中国10大杰出人物。2019年获得第13届中国杰出管理年会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中医药行业杰出创新人物。2019年10月获得国家名片“时代造人物,人物影响时代”限量版中国邮票珍藏邮册。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 0周年之际,“中国智慧,世界共享”优秀中医传承人献礼全球巡展活动中,成名被推选为美国站巡展嘉宾,并于10月1日至7日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展播。成名中医方面的成就先后有人民网、中国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华网、健康报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大河网、最美中国符号网、北方网、长江网、华龙网等媒体进行报道或转载。
成名还兼职全国部长将军养生课题组成员,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文化转移中心药食同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健康中国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特色疗法与适宜技术联盟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硏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医祖庭医圣仲景智库基层专家委员,中国中医疑难病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好人中国》大型公益活动联合发起人,中国公益人物组织特邀顾问等。业绩录入《中华中医疑难病名医榜》、《杏林春暖之特色中医》、《岐黄薪火传承人》、《时代楷模》、《科学中国人》、《世界优秀名医大辞典》、《中华百年人物名典》、《跨世纪人才大典》、《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中国人才专家大辞典》等三十多种国家级国际级大辞典。作者单位: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改革办、财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