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退休人员去世后,剩下的养老金如何处理?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当代活雷锋”——刘奉阁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马继东)
 
  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给大家提出希望,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确,一个人、一个团队,不能没有信仰和精神,不能没有追求和奉献,不能碌碌无为和黯然失色。毛主席曾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齐鲁大地泰山脚下的优秀共产党员刘奉阁,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事,立下“活着一分钟,奉献六十秒”之誓言,一辈子学雷锋,成立起奉阁志愿团,模范地带领一群人用生命书写着精美画卷。笔者在今年4月21日山东法制传媒网推出逾万言的《泰山魂——刘奉阁“活着一分钟,奉献六十秒”生命华章纪实》,今奉上片“压缩饼干”以飨读者。
 
  ——题记
 
  一
 
  气势雄伟磅礴之泰山,中国人自古便崇拜之。在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今天,人们特别敬佩敢于登上时代浪巅的“挑山工”。
 
  刘奉阁,半个多世纪以来坚持学雷锋做好事,“活着一分钟,奉献六十秒”,好似一部未完待续的热播剧,一集比一集精彩,一集比一集生动,一集比一集感动人、激励人、教育人。
 
  2018年2月,“当代活雷锋”刘奉阁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
 
  人生在世,皆欲出彩、光彩、出人头地,“条条大路通罗马”然则何也?学习、拼搏、努力、自律、信仰、坚守、执着等“人生加油站”的故事给予诠释之。
 
  作家魏巍当年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动了亿万读者。全国工行系统离退休先进个人、山东省模范老人、泰安市文明市民、十大最美宁阳人——宁阳县工行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宁阳县奉阁志愿团团长兼书记刘奉阁,在人生大舞台上精彩地表演着,攀登着,传承着,奉献着,其精神更是感动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
 
  由一个人的“独角戏”发展到一群人的“大合唱”,让雷锋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艳丽芬芳、香气扑鼻。其可歌可泣之奉献精神,演绎出上千个精彩故事,原汁原味接地气,颇让人感动,故纷纷点赞、讴歌、颂扬!
 
  在宁阳县城有一个极其普通的工人文化大院,省、市、县有关领导,总是挤出时间频频莅临参观指导,颔首赞许;新华社、中国报告文学、中国老干部、老干部之家、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泰安日报、时代先锋等众多媒体的记者、编辑、作家,总是不辞辛劳积极前往捕捉新闻花絮,踊跃走进故事里,弘扬雷锋精神、宣扬奉阁精神,意犹未尽;广大离退休老同志,总是争先恐后地拥抱奉阁志愿团,争分夺秒地做好事,其乐无穷。
 
  瞧,那“善行天下,和谐中国”之宣传口号;看,那锦旗、奖杯、证书之荣誉;听,岁月表白之铃声——奉阁志愿团夕阳红们,言而有信,口号=行动,决心=奉献,故事=回报。实实在在地传承着“真善美”,认认真真地践行着党之宗旨,一步一个脚印地弘扬着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传递着正能量,播撒着人间大爱……刘奉阁他们辛苦且忙碌着,幸福且快乐着,收获且憧憬着。
 
  2017年12月,泰安市宁阳县奉阁志愿团在山东省2017年度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博得头彩,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加盖着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委、省文联等11枚公章的大红荣誉证书,分量之重,夕阳红们脸上爬满了笑容,乐开了花,幸福无比。
 
  山东工行优秀共产党员、泰安市道德模范、全市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全省最美老干部艺术团……刘奉阁暨奉阁志愿团,用花环筑起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动听迷人。
 
  他们每走一步皆为一次成功;每做一件事,皆为一份收获;每洒一滴汗水皆为一份奉献,每获一次奖皆为一份荣耀。人类因梦想而伟大,这支暖人的“时代雷锋”团队因有爱心和奉献而出类拔萃,因有鲜花和掌声而不平凡,因有精神和信仰而更伟大!
 
  二
 
  诗人贺知章之《咏柳》借柳树歌咏春风,赞春风为美的创造者。奉阁志愿团作为城市“美容师”,难道他们不是“美的创造者”吗?难道他们不是在“挑战不可能”吗?难道他们不值得去“经典咏流传”吗?
 
  刘奉阁带领好几百个新时代“挑山工”,他们挑上泰山极顶的不是那会唱歌的精美石头,而是能创造奇迹的文明种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国梦”的冲锋号,是壮哉我中华凤凰涅槃的希望!
 
  耄耋之年的刘奉阁,50余载持之以恒,把“以德为本,奉献当先”作为其座右铭,赤诚向党为人民,退而不休奉献不止;他有着一副热心肠,走到哪里便把好事做到哪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个人团结带领着一群人,用坚实的行动唱响了爱的赞歌。
 
  1964年7月,刘奉阁从山东社会主义劳动大学毕业分配到宁阳县农行工作。那时正发生洪涝灾害,他主动申请到受灾最严重的东疏农行所工作,而且捐出了第一个月工资的一半(16元),两年间却未给家中寄过一分钱,精神可嘉。
 
  当初,他到沙窝子村了解情况落实贷款时,遇到一个愁的没钱上学而发呆的孩子。心地善良的刘奉阁帮其交了学费、买了书包文具等使其重返校园,定期不定期地关照之。
 
  1964年冬天,他曾为西疏村里一位姓李的“五保户”守过尸;曾夜送过钢山公社留领墓村一位外出看望女儿行走艰难的老人;1965年春天,他带着整顿任务到伏山公社云山大队开展工作,主动要求住进了最穷的老杜家。
 
  嗜酒如命的老杜外号“老滑鬼”,全家四口人,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系村里第一个吃救济粮的困难户。刘奉阁不嫌弃他家“脏乱差”,把自己的口粮奉献出来,甘愿吃瓜干喝玉米粥。刘奉阁既对他进行说服教育,帮其参加劳动和戒酒,又协调办理贷款,帮助买猪仔搞养殖,使“老滑鬼不滑了,乞丐生活不过了”。
 
  先摸人物刘奉阁在“文革”前巡回作报告不少于50场。那次他到鹤山公社作报告时,天公不作美,他披着蓑衣、戴着草帽,提前两个小时动身,深一脚浅一脚地拼命赶路,其“落汤鸡”模样颇感人。长达近3个小时的报告精彩极了,无数次地被掌声打断。尤其是他成功改造“老滑鬼”的做法,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那时,做善事的他口碑极佳,故当地群众赠送了“活雷锋刘奉阁”之镜匾。这“活雷锋”桂冠并非是“天下掉馅饼”,并非是昙花一现,并非是作秀“假积极”。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全是进行时,与时俱进做好事,其闪光的足迹活化着余音袅袅,其奉献精神是何等之高尚啊!
 
  三
 
  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地上的雷锋红彤彤,奉阁精神暖融融。
 
  刘奉阁,1937年9月25日睁眼看世界,其童年并非幸福快乐。在他9岁那年,有着强烈之求学欲望的他多次跑到私塾里隔窗偷听先生讲课,有一次被少东家发现了,手握尖刀穷追不舍地追赶他跑了近百米,那鄙夷的眼神和那凶神恶煞的样子他终生难忘。
 
  他14岁那年,春天喜结良缘,秋天终于圆了入学梦,小学、初中、高中,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五十年代初,上小学的他曾做拥军工作和社会宣传工作,受到当地政府表彰,还被评为济宁县优秀少先队员。
 
  好戏连台,他又陆续被评为勤工俭学一级积极分子、民兵五好干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等。1962年9月,他被保送上大学,第二年10月便被评为“学雷锋标兵”。
 
  爱学习的他,57岁又拿下了山东省委党校本科文凭。“活到老学到老,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坚定”,所言极是。
 
  其实,刘奉阁从小便乖巧懂事。他8岁那年闹饥荒,靠打野菜撸榆钱度日,吃不了他沿街吆喝着换鸡蛋,煮熟后给父母和弟弟妹妹吃,他自己却舍不得吃。有一次,他拿着鸡蛋让母亲吃,母亲让他吃,他一看推迟不下便假装吃,剥好皮却捂进了母亲的嘴里。
 
  “共产党员一盏灯,走到哪里便在哪里放光明。”山东省劳动模范刘奉阁更是如此。1998年退休以后,却放着清福不享做公益。2002年回老家唱响敬老养老赞歌的同时,坚持义务修路获好评。
 
  其实,不奉献亦不是他刘奉阁之性格、之做派、之禀赋。
 
  修路,他磨破了两双鞋子、用坏了两张铁锨,镢头和立镢(洋镐)亦换了新的。手脚磨出血泡不仅不叫苦,而且还不断地亨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呢。
 
  2003年,他还曾将随身穿的大衣奉送给了无儿无女、年老多病的邻居刘庆格。“你帮着我拉麦子、掰玉米等不吃不喝不说,这还……”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人生难得孝养权,我工作在外几十年,一直没能好好地尽孝,也没能为家乡做点什么,趁这有生之年,我要补好这一课。我既要报答老母亲,又要报答父老乡亲,更应该好好地回报社会。”言之凿凿,情真意切。
 
  当时村外的几条土路,路基大都被轧坏了,有的深窝子甚至能卧头牛,给行人和车辆带来了不便,他便做起了义务养路工。
 
  “刘奉阁这样发挥余热为人民,积极为社会作贡献,令人敬佩。1996年村里铺修硬化村内主要街道时,他就带头捐款。”村民刘奉德如是说,“修缮祠堂他也积极搞奉献。”
 
  修桥补路为人民服务,但取土是个大问题。村民刘宗科等被其奉献精神所感动,主动为其提供砖头块、垃圾土、小推车等,鼓励、支持、助力他当好“活雷锋”。
 
  有一天,他正在修补路面,一位开三轮车的年轻司机向他打“敬礼”。无言之赞歌使他感到了莫大的幸福和无比的快乐。
 
  过路行人冠以美称和当面道谢的不计其数,积德行善永远受人尊敬和爱戴。家乡为其赠送了“大善人”之功德匾。
 
  “我要时刻牢记毛主席的教导,让思想支配行动,人虽退下来了,但思想不能退,共产党不能变色,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人就应该以德为本,奉献当先。我老伴和孩子们也都支持我。奉献孕育着欢乐,自己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好。”刘奉阁把诗人臧克家赞美鲁迅先生之佳作《有的人》活脱出来了,给人以教育、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
 
  在家乡尽孝心、献爱心、发善心,不正是奉阁精神之生动写照吗?!
 
  笔者曾经为其在2003年1月22日、3月15日《济宁日报》发表了《老人病得说不出声 孝顺儿女猜“谜语”》《退休献爱心 修路便乡邻》,在2004年12月10日《人民权利报》发表了《省劳模退休以后》,在2005年10月11日《山东商报》推出了《省劳模的公仆情结》等,给予充分肯定,亦客观地佐证了刘奉阁在老家奉献那三年之春风、之甘霖、之阳光。
 
  四
 
  《学习雷锋好榜样》之歌唱得好。优秀共产党员刘奉阁,成功建起泰山老年人才服务中心奉阁工作站,模范地带出泰山先锋红旗党支部等,其奉献精神不同样在服务征程中大放光芒吗?
 
  难怪中共宁阳县委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奉阁精神展馆”,届时特大新闻将会走进《人民日报》等高级别媒体之新闻会客厅。这是中共宁阳县委书记刘学保他们开展党建工作的一步暖棋,届时定会旗开得胜,笑逐颜开,其乐融融。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立即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活动之热潮。刘奉阁便是典型的学雷锋积极分子。
 
  他1964年7月参加工作,1965年7月1日光荣入党,1966年5月便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在山东省“灯塔-党建在线”微信公众平台,展播荣获2018年度全省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作品《赤城——聚焦共产党员刘奉阁》中,他道出了三个恩报答不完,“一个是生我的娘,第二个是培养和教育我的共产党,第三个就是人民”。这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永远激励着人们阔步向前,奋发有为,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
 
  在刘奉阁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只要一提起“大挎包·粪箕子·大黑碗”,人们便会想到当年的“活雷锋”——毛泽东思想宣传员刘奉阁。他在宁阳县下乡工作时,经常是左边背着大挎包,右边背着粪箕子,包里掖着《毛主席语录》、煎饼和大黑碗。他领了工资第一笔开支便是到书店抢购《毛主席语录》,走到哪里便把毛泽东思想宣传到哪里,脚印深深皆是情。
 
  他饿了吃点煎饼,渴了讨碗水喝,真乃发扬艰苦朴素优良传统之活典型。他背着粪箕子拾粪,走到哪个生产队便倒给哪个生产队,讲卫生的同时抓革命促生产。难怪他1965年先后获得了泰安地区的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五好职工等荣誉称号,好荣光!
 
  雷锋精神时时刻刻激励着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是退休以后的20多年来,他做的好事难以计数,奉阁志愿团之《功德簿》亦未能记下全部。
 
  刘奉阁一早一晚在小区做志愿者。家属院200多米长的胡同,他一扫便是30多年。他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楼院东墙根建造起了一座“祥和山”呢,跟真山似的,小桥流水人家惹人醉。既有幸福塔、思源湖等十大景观,亦有南山老人、镇山石等不少小景观,陶冶情操。人们皆乐意在假山风景前合个影,留作纪念的同时亦感谢他!
 
  退休以后的他名正言顺地为大家当“服务员”,集治安巡查员、水电义务维修员、调解员、情绪疏导员、卫生管理员于一身,忙得不亦乐乎。他是群众身边的“活雷锋”。
 
  在他刚退休那年的一个冬夜,便将患有严重肺结核病的离休干部老刘送医院,后帮其穿衣整容料理了后事。
 
  2017年7月的一个晚上,他又关注重病老人吴月山,呼叫120抢救。老人咽气后,他吃力地为老人拔掉喉咙、胸腔和尿道里的三根管子,为其净身、穿衣、整容,随火化车去了殡仪馆,回家时已凌晨一点了。
 
  刘奉阁对少年儿童更是倍加关爱。多年前,他便在暑假里给小区的学生们举办少儿花朵拳剑学习班,没教材自己编,没剑自费打造。他给孩子们讲雷锋的故事,教导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12年,他被聘为宁阳县第一小学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校讲历史、讲传统、讲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为孩子们心目中骄傲的“爱心爷爷”。
 
  在其积极倡导下,家属院于2005年成立了居民管委会,由老党员任楼长,极大地方便了解决家庭矛盾等问题。
 
  2006年6月,成立宁阳县工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时刻,他为营造良好的活动场所没少操心费力,还旧病复发做了小肠手术,轻伤不下火线为党工作、卖力和奉献。
 
  刘奉阁,连续十多年逢年过节自带慰问金到八仙桥街道敬老院看望老人们……多年来,刘奉阁以优秀共产党员之人格魅力、无私奉献之善举,激励和感召着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时代雷锋”团队。
 
  2013年,刘奉阁组织一批离退休老同志成立了宁阳县奉阁志愿团,亲自担任团长,桑逢岚任副团长;2014年,为更有组织性、纪律性地开展服务活动,经批准成立了奉阁志愿团党支部(5人),他出任党支部书记,王登田任副书记。
 
  这个全省平均年龄最长的志愿团,支部班子成员平均年龄74岁。践行恒久誓言,续写不老青春……如今,刘奉阁已是82岁的老人了,可他依然在忙碌着,人虽早已退休,但党员没有退休日,继续献爱心。
 
  当地白血病患者没钱治病,他捐款;一名大学生换骨髓,他献爱心;同事的孩子患糖尿病换肾,他奉献8000元;汶川、玉树大地震,他又带头捐款6000多元;2017年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他积极缴纳了3000元特殊党费。
 
  在刘奉阁家中挂着一幅别致的“毛主席像”,是他六十年代一针一线绣成的。画像两侧分别配上了“奉献”、“奋进”字样。此乃对毛主席之敬爱和对党之忠诚。激励全家人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做党的好儿女。刘瑞华等子女们完全理解刘奉阁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尽管心疼他还是理解和支持他的,妻子朱方英亦如此。
 
  刘奉阁他们对党忠诚,让人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力量,一种坚定之信仰的力量。李桂芹、朱殿军、陈勇进等老同志怀揣着“报党恩、献爱心、作贡献”火一般的热情,欣慰地加入到奉阁志愿团,奉献自我。
 
  目前,奉阁志愿团已凝聚起346颗火热的心,奉阁精神金光闪闪。
 
  特别地,刘奉阁签订了一份“捐献书”。他决定在生命终结时,捐出眼角膜和遗体,做最后一件好事。令人敬仰!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写到此处,笔者不自觉地哼起了歌曲《思念》来。
 
  五
 
  《爱的奉献》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确如此。刘奉阁,被评为全国工行系统离退休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等,光彩照人。
 
  他,从知党恩的少年,到感党恩的青年,再到一路跟党走的老年,赤诚不变,不间歇地践行着党之宗旨。从一年到几十年,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他用共产党员之人格魅力与奉献精神,感召、引领越来越多的人永远跟党走。
 
  他为党和人民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奉阁精神。仅最近几年,他又在省行、市行及肥城等县市区作报告50多场。
 
  “奉阁精神”即:“坚守信仰、永葆本色的忠诚品质;志愿服务、忘我奉献的大爱情怀;心系发展、老有所为的担当精神;求真求美、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
 
  2017年10月20日,中共宁阳县委组织部、中共宁阳县委老干部局、中共宁阳县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委员会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在全县离退休干部组织和离退休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奉阁精神 做最美老干部”活动的决定》(宁老干发[2017]12号)。学习“奉阁精神”,积极引导全县离退休干部塑造“最美形象”,唱响“最美声音”,传递“最美精神”。
 
  其实,早在2005年7月,中共工行泰安市分行委员会便授予其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开展“向刘奉阁同志学习”的活动。
 
  “作为一名见证着党的发展壮大、国家繁荣富强的老党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更要时刻保持初心,一辈子信仰党,一辈子忠于党”。这并非是刘奉阁唱高调,他每天坚持学习政治理论两个小时,时刻与党中央保持同频同向,整理出18本3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
 
  2016年,泰安市老年大学协会举办“庆祝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活动时,刘奉阁之《日记摘抄》荣获一等奖。
 
  他还撰写了《增强“四个意识” 牢记党员身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等40余篇10多万字的党课讲义。
 
  每月的9日系奉阁志愿团的“党课日”,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中央精神、领导讲话等,确保老同志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组建“奉阁微党课宣讲团”,传递党的好声音,引导带动老干部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周二、周五,义务为老年人理发;周日为义务劳动日;设立“党员墙”,将46名党员的姓名和心语誓言全部上墙,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做表率;组织十佳党员、最美志愿者等各类评选活动,用典型激励大家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创建一流书香大学,以学益智、以学增才、以学修身、以学养德,不忘初心,永远跟着党奋勇前进。
 
  4月19日上午9时许,奉阁志愿团理发组义务到八仙桥敬老院为13位老年人理发,老人们甚是感激;4月26日,志愿团为15位残疾人捐赠了轮椅和双拐,且奉上了精彩的文艺演出……
 
  “一名共产党员,只有为民做事的起点,没有退休的终点,为人民服务不能论阶段,要论一辈子”。刘奉阁退而不休,依然坚持服务于民奉献社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志愿团成员自觉向“大服务员”刘奉阁看齐,争做“活雷锋”。
 
  奉阁精神之内涵即“奉献他人,不求回报”,恰与“当代雷锋”郭明义所言“服务他人,快乐自己”合拍。“幸福在于奉献”嘛。
 
  2016年,刘奉阁他们成立起以“救命、救灾、助残、助学”为主题的慈善基金会,他率先捐款5000元,其他成员捐款均在千元以上。目前,已有114人捐献爱心款8万余元。
 
  “我们老同志不能认为退休了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颐养天年了,我们要始终保持着冲锋陷阵、一马当先的干劲,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是啊,刘奉阁退休不忘本色,牢记使命职责,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为当地政府分忧,使和谐社会更和谐。
 
  为了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唱响时代主旋律,他带领志愿团积极创作出《总书记寄语》《拍掉身边“苍蝇”》等50多个文艺节目,每年进广场、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演出40多场,寓教于乐,宣传党的好政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备受欢迎。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攻坚阶段,志愿团主动承担起欣街中段等路段的服务工作。36名志愿者每天上街执勤,捡拾垃圾、疏导交通,并且精心编排了《说说咱们的卫生城》等16个创卫专题节目,巡回演出27场,观众达3万余人次,成为创卫志愿服务之靓丽风景。
 
  有一天晚上,刘奉阁骑着自行车巡查时不幸被车撞倒,一瘸一拐地回到家中,简单地包扎了一下手背上的伤口,又匆忙上路了……
 
  刘奉阁他们不遗余力地献智献力,敢于担当,力争当好党之声音的宣传员、政府决策的参谋员、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员,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宁阳竭忠尽智、再立新功,能不获点赞吗?!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老同志要知足感恩,要主动找乐子,展示夕阳之美,夕阳之乐,过和谐阳光幸福的晚年生活”。
 
  刘奉阁建立了一校一站一团,带领老同志们争做生活方式文明健康、心态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老人、幸福老人、时代老人。
 
  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一笔宝贵财富,开展“学习奉阁精神 做最美老干部”活动,的确是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引导老干部增添正能量之重要举措,亦为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之有益探索。
 
  宁阳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刘奉阁之精神传承,筹建“奉阁精神展馆”大楼,一层为大厅,二、三层为办公区域以及功能空间,四层为奉阁精神展厅,室内展陈面积约460平方米。展厅以“奉阁精神”为展览主题,以刘奉阁之感人经历,以及刘奉阁带领奉阁志愿团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为展览叙述脉络,旨在彰显当地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为党员群众群策群力建设好文化学习之精神家园。
 
  “奉阁志愿团/晚霞尚满天/和谐的社团/温馨的家园/坚守的信仰/无私奉献/不忘初心/对党忠诚到永远……”《奉阁志愿团团歌》唱出了奉献老人们之心声。
 
  《为了谁》歌中唱到“走过雨走过风/慢慢地把心靠拢/就让我默默地真心为你”。刘奉阁引领着志愿团的夕阳红们,不同样走过风雨慢慢地把心靠拢、默默地真心为人民吗?他们之笑容不同样暖暖的让大家感动吗?
 
  刘奉阁54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雷打不动,痴心不改,“活着一分钟,奉献六十秒”,誓言=行动,这是何等之善举啊!他用一颗暖暖的爱心,书写着生命之华章,擎起了一片艳阳天。
 
  也许有人说他傻,而且傻得可怜,也许有人说他这个“时代雷锋”团队傻帽,而且傻得可悲。倘若所有的中华儿女乃至全天下的炎黄子孙皆有这股傻劲的话,那么,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会早日实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亦会早日绽开灿烂之笑脸。(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作家、时代先锋杂志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