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贴心人·明白人·知心人——记山东沂水沂城街道“愚公”徐海波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泰山魂——刘奉阁“活着一分钟,奉献六十秒”生命华章纪实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强调用“四个坚持”引领新时代的文艺工作。希望大家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是啊,一个人、一个团队,不能没有信仰和精神,不能没有追求和奉献,不能碌碌无为和黯然失色。毛主席曾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齐鲁大地泰山脚下的优秀共产党员刘奉阁,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事,立下“活着一分钟,奉献六十秒,直到停止呼吸”之誓言,一辈子学雷锋,成立起“奉阁志愿团”,模范地带领一群人用生命书写着精美画卷。
 
  ——题记
 
  中国好人刘奉阁在刻苦学习
 
  一
 
  有着“天下第一山”之称、气势雄伟磅礴的泰山,乃“五岳独尊”,中国人自古便崇拜之。在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今天,人们特别敬佩敢于登上峰巅的新时代“挑山工”。
 
  刘奉阁,半个多世纪以来坚持学雷锋做好事,“活着一分钟,奉献六十秒”,俨然似一部未完待续的精彩热播剧,一集比一集精彩,一集比一集生动,一集比一集感动人、激励人、教育人。“当代活雷锋”之他入选中国好人榜,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人,乃学而知之,并非神仙下凡一蹴而就。人人皆欲出彩、光彩、出人头地,“条条大路通罗马”然则何也?学习、拼搏、努力、自律、信仰、坚守、执着等人生加油站,以及其背后的精彩故事,给予诠释之。
 
  作家魏巍当年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高歌一曲,托起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先从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中筛选出20多个,再优中选优雕琢“和氏璧”,仅让5个尤为精彩的故事登台献艺,感动了亿万读者。
 
  全国工行系统离退休先进个人、山东省模范老人、泰安市文明市民、十大最美宁阳人——宁阳县工行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奉阁志愿团团长兼书记刘奉阁,无论是在学生时期、工作阶段,还是在退休之后的岁月里,总是与众不同,在人生大舞台上精彩地表演着,攀登着,传承着,奉献着。
 
  由一个人之“独角戏”发展到一群人之“大合唱”,让雷锋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艳丽芬芳,香气扑鼻。其可歌可泣之奉献精神,演绎出上千个精彩故事,甚至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诸葛亮草船借箭、廉颇负荆请罪等故事还精彩,还原汁原味,还接地气,不少故事让人感动得流下眼泪,伸出大拇指点赞+讴歌。其精美故事即使三天三夜亦说不完、道不尽、刹不住车。
 
  在宁阳县城有一个极其普通的工人文化大院。大门左右两旁分别挂着宁阳县奉阁志愿团、宁阳县奉阁志愿团党支部、宁阳县财贸系统老年大学、宁阳县工行老干部党支部四块大牌子,省、市、县有关领导莅临参观指导,新华社、中国报告文学、中国老干部、老干部之家、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泰安日报、时代先锋等众多媒体的记者、编辑、作家,纷纷前往捕捉新闻花絮,走进故事里,弘扬雷锋精神、宣扬奉阁精神,意犹未尽。
 
  瞧,那“善行天下,和谐中国”之宣传口号;看,那锦旗、奖杯、证书;听,岁月在表白——“奉阁志愿团”夕阳红们,言而有信,口号=行动,决心=奉献,故事=回报。他们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传承着“真善美”,认认真真地践行着党的服务宗旨,一步一个脚印地弘扬着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情真意切地传递着正能量,播撒着人间大爱……他们辛苦且忙碌着,幸福且快乐着,收获且憧憬着。
 
  2017年12月,泰安市宁阳县奉阁志愿团在山东省2017年度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出类拔萃,博得了头彩,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大红荣誉证书上,加盖着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委、省民政局、省环保厅、省文化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文联、省残联11枚公章,含金量之高,分量之重,令人羡慕,夕阳红们脸上爬满了笑容,乐开了花,幸福无比。
 
  山东工行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模范老人、泰安市道德模范、全市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泰山先锋红旗党支部、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组织、全省最美老干部艺术团……刘奉阁暨奉阁志愿团戴满了荣誉花环,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那是自然,亦为必然。其坚强亦并非天生的,他们每走一步皆为一种成功;每做一件事,皆为一份收获;每洒一滴汗水皆为一份奉献。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刘奉阁之暖人的“时代雷锋团队”因有爱而与众不同,因有鲜花和掌声而不平凡,因有精神和信仰而伟大!
 
  二
 
  刘奉阁不忘学习,学雷锋一辈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盛唐诗人贺知章写出了一首“借柳树歌咏春风”之咏物诗,说春风乃美的创造者。奉阁志愿团作为城市“美容师”,难道他们不是“美的创造者”吗?难道他们不是在“挑战不可能”吗?难道他们不值得“经典咏流传”吗?
 
  刘奉阁带领好几百位别样的挑山工,他们挑上泰山极顶的不是那会唱歌的精美的石头,而是会创造奇迹的文明的种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国梦”的冲锋号,是壮哉我中华凤凰涅槃的希望!
 
  耄耋之年的刘奉阁,50余载持之以恒,把“做人以德为本,奉献当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赤诚向党为人民,退而不休奉献不止;他有着一副热心肠,走到哪里便把好事做到哪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不知疲倦地做公益,一个人团结带领着一群人,用坚实的行动唱响爱的赞歌,系公认的“当代活雷锋”。
 
  这“活雷锋”之美誉并非石猴一般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而是有故事、有来头、有缘由的。
 
  1964年7月,刘奉阁从山东社会主义劳动大学毕业分配到宁阳县农业银行工作。那年正赶上当地发生洪涝灾害,他主动申请到受灾最严重的东疏农行所工作,而且捐出了第一个月工资的一半(16元),精神可嘉。他在抗洪抢险一线一干便是2年,没有给家中寄过一分钱。
 
  不仅如此,好戏连台。当初,他到东疏公社沙窝子村了解情况落实贷款时,在村头遇到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发呆,一问才知道这孩子是愁的没钱上学。心地善良的刘奉阁灵机一动,便以“亲戚”的名义到其家中了解情况,苦口婆心做通家长的工作,帮其交了学费,买了书包文具等,让孩子高高兴兴地重返校园。他还定期、不定期地去学校和孩子家中探望关照,使这个孩子进步很快。
 
  1964年冬天,刘奉阁曾为西疏村里的一位姓李的“五保户”守过尸,帮助料理了后事。时隔不久,他在去县里开会的路上,亦夜送过钢山公社留领墓村一位外出看望女儿行走艰难的老人呢。
 
  1965年春天,他带着整顿信用社工作组到伏山公社云山大队开展工作。当时,大队党支部书记时传俭给他们安排了较好的住处,而刘奉阁按照个人要求住进了最穷的老杜家。
 
  老杜外号叫“老滑鬼”,全家四口人,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老杜有个坏毛病,嗜酒如命,整天揣着个酒瓶子不放,可想而知,他哪里还有心思过日子?孩子哭,老婆叫,真是“家将不家”了,成为村里第一个吃救济粮的困难户。
 
  刘奉阁不嫌弃他家“脏乱差”,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的口粮奉献出来,甘愿吃瓜干喝玉米粥受苦。他一方面对老杜进行说服教育,帮助其参加劳动,并劝其戒酒;一方面协调办理贷款,帮助老杜家买猪仔搞养殖。渐渐地,老杜的思想有所转变,下决心戒掉了酒,科学养殖,“老滑鬼不滑了,乞丐生活不过了”。
 
  刘奉阁改造“老滑鬼”的故事,惊动了全村、全公社、全县,甚至全市、全省。
 
  先摸人物刘奉阁在“文革”前巡回作报告不少于50场,在宁阳县委大礼堂、县委党校、12个公社和大部分单位他都作过报告。东到南驿、西到鹤山,都是几十里开外,他全是步行去,不仅不误点,还总是提前到。
 
  那次他到鹤山公社作报告,天公不作美,刮风下雨,凉气逼人,他披着蓑衣、戴着草帽,深一脚浅一脚地拼命赶路,仍然提前半小时赶到了目的地。
 
  不必说他所报告的内容如何,光他那“落汤鸡”的模样就够感人的。长达近3个小时的报告特别精彩,无数次地被掌声打断。尤其是他成功改造“老滑鬼”的做法,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那时,刘奉阁遇到谁家的孩子上不起学便解囊捐助;谁家病人没钱治疗便有他之善举;谁家有困难便少不了他之身影。他的工资,除了购买《毛主席语录》和生活费,剩余的钱全部用来做好事了,口碑极佳。正因如此,当地群众才感恩于他,赠送“活雷锋刘奉阁”之镜匾,于是,他这“活雷锋”之名不胫而走。
 
  “活雷锋”之桂冠不是虚的,并非是“天下掉馅饼”,并非是昙花一现,并非是作秀“假积极”。过去进行时、现在进行时、将来进行时,他那闪光的足迹会说话,余音袅袅之现实版,其奉献精神是何等之高尚啊!
 
  校外辅导员刘奉阁给青少年讲解雷锋的故事
 
  三
 
  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地上的雷锋红彤彤俗,奉阁精神暖融融。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刘奉阁,1937年9月25日睁眼看世界。受“卢沟桥事变”等事件及社会现实之影响,可以说他的童年是比较苦涩的。
 
  在他9岁那年,尽管过着凄惨的日子,但他有着强烈的求学欲望。他多次悄悄地跑到私塾里隔窗偷听先生传经送宝,有一次被少东家发现了,那鄙夷的眼神和那凶神恶煞的样子他终生难忘。少东家手握着尖刀穷追不舍地追赶他,他只好拼命地跑啊跑,跑了将近一百米,幸亏遇到了一位老爷爷,才得以脱险。
 
  他14岁那年,春天喜结良缘,秋天才圆了入学梦。在求学期间,他自觉遵守纪律,学习非常刻苦,小学、初中、高中皆比较优秀,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小荷才露尖尖角”。1952年1月,他在家乡刘庄小学帮着做拥军工作,受到了康驿(第七区)政府的表彰;1953年2月,在蔡堂小学被授予济宁县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兼做社会宣传工作还受到了长沟政府的表彰;1957年被评为勤工俭学一级积极分子;1958年12月,被评为民兵五好干部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2年,他被保送上大学,第二年10月便被评为“学习雷锋标兵”。
 
  爱学习的他,57岁又考取拿到了山东省委党校本科文凭。“活到老学到老,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坚定”,所言极是。
 
  其实,刘奉阁从小便乖巧懂事。他8岁那年闹饥荒,靠打野菜撸榆钱度日,吃不了他沿街吆喝着换鸡蛋,煮熟后给父母和弟弟妹妹吃,他自己却舍不得吃。
 
  有一次,他拿着鸡蛋让母亲吃,母亲让他吃,他一看推迟不下便假装吃,剥好了皮突然捂进了母亲的嘴里。几十年来,老人多次讲起这个感人的小故事。
 
  侍候老母亲猜谜语远近闻名。老人在2004年去逝前病得说不出话来,只能发出“嘛嘛”声。刘奉阁他们一听到“嘛嘛”声,便开始猜谜语,问老人是不是大小便、是否喝水吃饭、是冷是热等。一次猜不中再猜,一人猜不准大家都动脑。
 
  有一天晚上,老人又“嘛嘛”起来,目不转睛地往东北方向看,谁问便指谁的脸,被指脸的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老人哭笑不得。猜了好一会儿,最后,被从新疆赶来的次子刘奉业(刘奉阁为长子)猜中了。原来老人是想看看他们弟兄几个在宁阳照的“全家福”,看后惬意地笑了,既开心又坦然。
 
  当时,年近80岁的邻居刘庆格,无儿无女,年老多病,穿着一件破棉袄放羊,刘奉阁见状,便把随身穿的大衣奉送给了他。“你帮着我拉麦子、掰玉米等不吃不喝不说,这还……”这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甘做人民的“铺路石”获好评。“共产党员一盏灯,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放光明。”山东省劳动模范刘奉阁更是如此。1998年退休以后,一月上千元的工资,且有劳模津贴,按说小日子够滋润的了。可他却放着清福不享,2002年毅然决然地回老家,唱响敬老养老赞歌的同时,坚持义务修路方便乡邻。
 
  其实,不奉献亦不是他刘奉阁之性格。
 
  修路,他磨坏了两双鞋子、用坏了两张铁锨,镢头和立镢(洋镐)亦换了新的。手脚磨破了不仅不叫苦,而且还不断地亨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呢。
 
  “人生难得孝养权,我工作在外几十年,一直没能好好地尽孝,也没能为家乡做点什么,趁这有生之年,我要补好这一课。我既要报答老母亲,又要报答父老乡亲,更应该好好地回报社会。”言之凿凿,情真意切。
 
  东刘庄村向东接苏桥村、向西接谭庄村、向南接济宁任城崔庄村的路段,以及几条生产路,当时全是土路。天长日久,尤其是经过雨季,路基被轧坏了,有的深窝子甚至能卧头牛,给行人和车辆带来了不便,出进村只能走北路。他多次给村里建议,可村里又没有这部分资金。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轻装上阵做起了“义务养路工”。
 
  “刘奉阁这样发挥余热为人民服务,积极为社会作贡献,令人敬佩。1996年村里铺修硬化村内主要街道时,他就带头捐款,全家奉献了8000多元,还上了报纸和电视哩。”村民刘奉德如是说,“修缮祠堂他还捐了10000元呢。”
 
  群众利益无小事,修桥补路风格高,大家谁不支持他?他搞这项“民心工程”,取土是个大问题。村民刘宗科被其无私奉献之精神所感动,主动对他说:“我家有一堆砖头块,您尽管拉来垫那些深窝子。别说我用不着,就是再用得着也没垫路要紧。”
 
  另一位村民亦告诉他,“我家屋后头有堆垃圾土,家里也有个小推车,您尽管推去垫路,您做好事谁不愿意帮您?”
 
  在其典型带动下,东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健、支部委员骆东凤、老党员刘庆印、刘奉仁等,有空亦去学雷锋做好事。
 
  在田间地头,路不好走,过路的车辆便往地里轧,路边户心疼庄稼便去截路,恶性循环造成路况愈来愈差。刘奉阁之义举,不仅便利了行人和车辆,而且还极大地保护了农田,大家道“OK”!
 
  有一天,他正在修补路面,按说车还能过得去,可一辆三轮车的喇叭响个不停。他回头一看,那位年轻的司机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向他打着“敬礼”!无言的赞歌使他感到了莫大的幸福和无比的快乐。
 
  过路行人冠以美称和当面道谢的不计其数,积德行善永远受人尊敬和爱戴。“鲜花”献功臣,“掌声”送劳模,人之常情。东刘庄村“两委”为刘奉阁赠送了“大善人”功德匾。
 
  “我要时刻牢记毛主席的教导,让思想支配行动,人虽退下来了,但思想不能退,共产党不能变色,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人就应该以德为本,奉献当先。我老伴和孩子们也都支持我。奉献孕育着欢乐,自己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好。”刘奉阁之此番话语,便把诗人臧克家赞美鲁迅先生之佳作《有的人》活脱出来了,给人以教育、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
 
  在家乡尽孝心、献爱心、发善心,亦正是奉阁精神之生动写照。
 
  济宁汶上当地的马记者不辞劳苦为刘奉阁曾在2003年1月22日、3月15日《济宁日报》发表了《老人病得说不出声 孝顺儿女猜“谜语”》《退休献爱心 修路便乡邻》,在2004年12月10日《人民权利报》发表了《省劳模退休以后》,在2005年10月11日《山东商报》推出了《省劳模的公仆情结》等,给予充分肯定、宣传和推广,亦客观地佐证刘奉阁在老家奉献那三年之春风、甘霖和阳光。
 
  庄严宣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
 
  《学习雷锋好榜样》唱得好——“……忠于革命忠于党……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是啊,“中国好人”“当代活雷锋”“优秀共产党员”刘奉阁,成功建起泰山老年人才服务中心奉阁工作站,模范地带出“泰山先锋红旗党支部”“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组织”“全省最美老干部艺术团”,“奉阁精神”不同样在服务征程中大放光芒吗?
 
  难怪中共宁阳县委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筹建“奉阁精神展馆”之红色计划,届时特大新闻将会走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及央视等高级别媒体之新闻会客厅。这是中共宁阳县委书记刘学保他们科学实施的一步暖棋,届时定会旗开得胜,笑逐颜开,其乐融融。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立即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活动之热潮。刘奉阁便是学雷锋积极分子。
 
  他1964年7月参加工作,1965年7月1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5月便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刘奉阁晓得做人要知恩、报恩、感恩。
 
  在山东省“灯塔-党建在线”微信公众平台,展播荣获2018年度全省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作品《赤城——聚焦共产党员刘奉阁》时,他道出了三个恩报答不完,“一个是生我的娘,第二个是培养和教育我的共产党,第三个就是人民”。这掷地有声之豪言壮语永远激励着人们阔步向前,奋发有为,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乃至优秀之答卷。
 
  在刘奉阁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只要一提起“大挎包”“粪箕子”“大黑碗”,人们便会想到当年的“活雷锋”——毛泽东思想宣传员刘奉阁。他在宁阳县下乡工作时,经常是左边背着大挎包,右边背着粪箕子,包里掖着《毛主席语录》、煎饼和大黑碗。他领了工资第一笔开支便是到书店抢购《毛主席语录》,走到哪里便把毛泽东思想宣传到哪里,到底花费了多少钱连他自己亦说不清。
 
  义务搞宣传辛苦更不用说了,饿了吃煎饼,渴了讨碗水喝,真乃发扬艰苦朴素优良传统之活典型。他背着粪箕子拾粪,走到哪个生产队便倒给哪个生产队,讲卫生的同时抓革命促生产嘛。难怪他1965年先后获得了泰安地区的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五好职工等荣誉称号,好荣光!
 
  无论是在学习阶段、工作期间还是退休之后,雷锋精神时刻激励着他为人民服务。尤其是退休以后的20多年来,他做的好事难以计数,奉阁志愿团的《功德簿》亦未能记下全部。
 
  人退休,思想不能停步,党员没有退休日
 
  刘奉阁一早一晚在小区做志愿者。家属院200多米长的胡同,他一扫便是30多年。
 
  他每天打扫卫生、开锁宿舍楼院门等不说,他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楼院东墙根建造起一座“祥和山”,跟真山似的,小桥流水人家惹人醉。既有幸福塔、思源湖、仙人洞、天池、飞来石等十大景观,亦有南山老人、镇山石、海豚浴水等不少小景观,陶冶情操。人们皆乐意在假山风景前合个影,留作纪念的同时,感谢刘奉阁这位真正的“职工之友”“优秀工会干部”“模范老人”。
 
  退休以后,无官一身轻,孩子们亦成家立业了,刘奉阁更是名正言顺地为大家当“服务员”了,集治安巡查员、水电义务维修员、调解员、情绪疏导员、卫生管理员于一身,忙得不亦乐乎。
 
  刘奉阁是群众身边的“活雷锋”,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他退休那年的一个冬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他惊醒,原来是患有严重肺结核病的离休干部老刘快不行了其老拌来搬救兵。刘奉阁急匆匆跑到病人家里,把病人背到人力三轮车上,立即奔向三里地外的医院。病人去世后儿女不在身边,刘奉阁挽起袖子便给这位老人穿衣整容,让他干干净净一路走好。
 
  2017年7月的一个晚上,吴月山老人病重,刘奉阁被叫去以后随即呼叫120抢救。老人咽气后,还是由他料理后事。面对僵硬的尸体,他要给吴老人拔掉喉咙、胸腔和尿道里的三根管子,尤其是尿道里的管子最难拔,他费尽全力连拔了三次才成功,尽管有一股刺鼻的腥臭味,他还是认真地为其净身、穿衣、整容,随火化车去了殡仪馆。回家时已是次日的凌晨了。
 
  刘奉阁对少年儿童更是倍加关爱。多年前,刘奉阁便在暑假给小区的学生们举办了“少儿花朵拳剑学习班”,没教材自己编,并且自费造了三十多把剑,组织孩子们集中写作业和学习拳剑健身。在学习班上,他给孩子们讲雷锋的故事,教育他们向先模人物学习,教导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锻炼成为国家之栋梁。
 
  2012年,他被聘为宁阳县第一小学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校讲历史、讲传统、讲雷锋精神,传递“红色基因”,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他成为孩子们心目中骄傲的“爱心爷爷”。
 
  在其积极倡导下,家属院于2005年成立了居民管委会,由老党员任楼长。哪家闹矛盾、需要帮助等,可直接到管委会求援。
 
  2006年6月,成立宁阳县工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时刻,他为营造良好的活动场所操心费力,还旧病复发做了小肠手术,轻伤不下火线为党工作。
 
  刘奉阁,连续十多年逢年过节自带慰问金到八仙桥街道敬老院看望老人们……多年来,刘奉阁以优秀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无私奉献之善举,激励和感召着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时代雷锋团队”。
 
  2013年,刘奉阁组织一批离退休老同志成立了“宁阳县奉阁志愿团”,亲自担任团长,桑逢岚任副团长;2014年,为更有纪律性、有组织性地开展服务活动,经批准成立了奉阁志愿团党支部(5人),他出任党支部书记,王登田任副书记。
 
  这个全省平均年龄最长的志愿团(最大82岁,最小51岁),支部班子成员平均年龄74岁。践行恒久誓言,续写不老青春……如今,刘奉阁已是82岁的老人,可他依然在忙碌着,尽管腿脚不如年轻时那么灵便。他人虽然早已退休,但党员没有退休日,献爱心不停步。
 
  当地白血病患者没钱治病,他捐款;本县一名大学生换骨髓,他献爱心;同事的孩子患糖尿病换肾,他拿出8000元;汶川、玉树大地震,他又带头捐款6000多元;2017年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他专门向党组织缴纳了3000元特殊党费。
 
  在刘奉阁家中最显眼的墙面上挂着一幅别致的“毛主席像”。是他在六十年代一针一线绣成的。画像左右两侧分别配上了“奉献”“奋进”字样。这是对毛主席的敬爱和对党的忠诚。激励全家人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不忘党的恩情,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之宗旨,积极奉献社会,奋勇前进,做党的好儿女。刘瑞华等子女们完全理解其父对党的一片赤城之心,心疼的同时还是理解和支持他的,妻子朱方英亦如此。
 
  今年3月8日,《大众日报》记者姜言明等人推出了《从一个人做好事到带动“一群人”做奉献,82岁老人刘奉阁——学习雷锋一辈子》大版块文章,展示奉阁精神,经典。
 
  刘奉阁和他身边的普通党员对党忠诚,让人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力量,一种坚定之信仰的力量。李桂芹、朱殿军、陈勇进等老同志怀揣着“报党恩”“献爱心”“作贡献”火一样的热情,欣慰地加入到刘奉阁的活雷锋团队。
 
  75岁的李桂芹加入奉阁志愿团,跟着上党课学习,“一天不听就跟少了点什么似的,所以我决定入党”。她2015年写了入党申请书,2017年被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
 
  74岁的朱殿军,系2008年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氏唢呐”第五代传人,目前是奉阁志愿团之夕阳美艺术团的指导教师,创作出天津快板《把心献给党》等佳作。“刘奉阁他们浑身充满了正能量,谁听说谁竖起大拇指,我加入他们的服务团队,本身也是一种荣耀,也感到自豪。”
 
  74岁的陈勇进,系宁阳县第二实验中学的退休教师,曾出版《追梦人生》等专著,文笔较好。他自愿加入奉阁志愿团以后,主动参加学习、做义工、搞捐赠的同时,主动担当起档案管理、《功德簿》记载工作,抒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之真实情怀,颇悦。志愿团办公室主任兼秘书的他,作为非党人士亦记下了3万多字的读书笔记。目前,他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呢。
 
  目前,奉阁志愿团已凝聚起346人,年底将逾400人,奉阁精神金光闪闪。
 
  刘奉阁在作报告
 
  特别的,刘奉阁签订了一份捐献书,他要在生命终结时,捐出眼角膜和遗体。他说,这是自己要做的最后一件好事……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写到此处,笔者不自觉地哼起了歌唱家毛阿敏演唱的《思念》来。
 
  五
 
  刘奉阁走到哪里便把好事做到哪里
 
  歌手卓依婷在《爱的奉献》中唱到“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确如此。
 
  刘奉阁,被评为全国工行系统离退休先进个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系山东省劳动模范、泰安市优秀共产党员、宁阳县十大文明之星等,光彩照人。
 
  他,从知党恩的少年,到感党恩的青年,再到一路跟党走的老年,青丝华发,赤诚不变,不间歇地践行着党的宗旨。从一年到几十年,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他用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与奉献精神,感召、引领越来越多的人跟随,永远跟党走。“活着一分钟,奉献六十秒,直到停止呼吸”。
 
  他为党和人民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奉阁精神”。仅最近几年,他又在省行、市行及肥城等县市区作报告50多次。
 
  “奉阁精神”即:“坚守信仰、永葆本色的忠诚品质;志愿服务、忘我奉献的大爱情怀;心系发展、老有所为的担当精神;求真求美、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
 
  2017年10月20日,中共宁阳县委组织部、中共宁阳县委老干部局、中共宁阳县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委员会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在全县离退休干部组织和离退休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奉阁精神、做最美老干部”活动的决定》(宁老干发[2017]12号)。
 
  学习“奉阁精神”,鼓励引导全县离退休干部塑造“最美形象”,唱响“最美声音”,传递“最美精神”。
 
  其实,在2005年7月,中共工行泰安市分行委员会授予其“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开展“向刘奉阁同志学习”的活动。
 
  “作为一名见证着党的发展壮大、国家繁荣富强的老党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更要时刻保持初心,一辈子信仰党,一辈子忠于党”。这并非是刘奉阁唱高调,他每天坚持学习政治理论2小时,时刻与党中央保持同频同向,整理出18本3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2016年,泰安市老年大学协会举办“庆祝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活动时,刘奉阁之《日记摘抄》荣获一等奖。
 
  他还撰写了《增强“四个意识” 牢记党员身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论“四个全面”》《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常态化制度化》等40余篇10多万字的党课讲义。
 
  每月的9日系奉阁志愿团的“党课日”,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中央精神、领导讲话等,确保老同志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组建“奉阁微党课宣讲团”,传递党的好声音,引导带动老干部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周二、周五,义务为老年人理发;周日为义务劳动日;设立“党员墙”,将46名党员的姓名和心语誓言全部上墙,让老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做表率;组织“十佳党员”“最美志愿者”等各类评选活动,用典型激励党员同志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创建一流书香大学,以学益智、以学增才、以学修身、以学养德,善于向书本学习、善于向实践学习、善于向先进经验学习、善于向别人取得的成就学习,不忘初心,永远跟党奋勇前进。
 
  4月19日星期五,上午9时许,志愿团理发组义务到八仙桥敬老院为老年人理发,一上午理了13位,老人们甚是感激。有两位老大娘激动地握住理发师的手连声道谢,敬老院颜院长亦伸出大拇指点赞!
 
  “一名共产党员,只有为民做事的起点,没有退休的终点,为人民服务不能论阶段,要论一辈子”。刘奉阁退而不休,依然坚持服务于民奉献社会:为家乡捐资修路,为患重病的孩子捐款,常年为社区打扫卫生、无私帮助邻里间化解矛盾、为孤寡老人穿衣送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志愿团成员自觉向他这位“大服务员”团长看齐,抢着做好事,并非仅仅是为了走上《功德簿》。
 
  《功德簿》记录下奉阁志愿团千余件好人好事
 
  《功德簿》上已记录的好人好事上千件,件件小事即为“付出小我、成全大我”之大爱情怀的充分体现。奉阁精神之内涵就在于“奉献他人,不求回报”,亦正如“当代雷锋”郭明义所说“服务他人,快乐自己”。
 
  “幸福在于奉献”,多做好事、善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必能使和谐社会更和谐。
 
  2016年,刘奉阁发动志愿团成立了以“救命、救灾、助残、助学”为主题的慈善基金会,他率先捐款5千元,其他成员捐款均在千元以上。目前,已有114人捐献爱心款8万余元。
 
  “我们老同志不能认为退休了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颐养天年了,我们要始终保持着冲锋陷阵、一马当先的干劲,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是啊,刘奉阁退休不忘本色,牢记使命职责,发挥自身优势,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件件传播党和国家的声音,为当地政府分忧,助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了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唱响时代主旋律,他带领志愿团积极创作出《总书记寄语》《拍掉身边“苍蝇”》《请公公》等50多个文艺节目,每年进广场、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演出40多场,以寓教于乐之方式宣传党的好政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备受欢迎。
 
  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攻坚阶段,志愿团主动与县创城办对接,认领了欣街中段、七贤路中段、西街中段的志愿服务工作。组织起36名志愿者上街执勤,捡拾垃圾、疏导交通。尤其是精心编排了《说说咱们的卫生城》等16个创卫专题节目,开展巡回演出27场,观众达3万余人次,成为创卫志愿服务之靓丽风景。
 
  他从早6点到晚9点,风雨兼程不停歇。有一天晚上,他骑着自行车巡查时不幸被车撞倒,车筐亦被挤烂了。一瘸一拐地回到家中,简单地包扎了一下手背上的伤口,又匆匆忙忙地上路巡查了……最美不过夕阳红啊。
 
  创建卫生城,我行动,我光荣
 
  刘奉阁他们不遗余力地献智献力,敢于担当,力争当好党之声音的宣传员、政府决策的参谋员、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员,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宁阳竭忠尽智、再立新功,获点赞!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老同志要知足感恩,要主动找乐子,展示夕阳之美,夕阳之乐,过和谐阳光幸福的晚年生活”。
 
  刘奉阁建立了一校一站一团——为老同志们打造出学习活动之家,创办了县财贸系统老年大学(让老年人不出大门即可上大学)、老年活动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活动)和夕阳美艺术团(精彩节目展风采)。老同志们争做生活方式文明健康、心态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老人”“幸福老人”“时代老人”。
 
  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一笔宝贵财富,开展“学习奉阁精神 做最美老干部”活动,的确是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引导老干部增添正能量的重要举措,亦为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有益探索。
 
  宁阳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刘奉阁之精神传承,已经决定了筹建“奉阁精神馆”大楼,一层为大厅,二、三层为办公区域以及功能空间,四层为奉阁精神展厅,室内展陈面积约460平方米。展厅以“奉阁精神”为展览主题,以刘奉阁之感人经历,以及刘奉阁带领奉阁志愿团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为展览叙述脉络,通过展示奉阁志愿团的感人事,提炼宁阳当地党员干部的精神缩影,为党员群众群策群力建设好文化学习的精神家园。
 
  形式上,采用文献资料图书文字介绍,影像资料多媒体播放,实地陈列,场景复原、互动等表现形式,增强展览主题的视角表现力,将奉阁精神融入展厅的设计当中,使观众在观展的同时,充分学习奉阁精神,提升自身阅览精神,提升自身党性修养,营造起良好的党性教育氛围。
 
  “奉阁志愿团/晚霞尚满天/和谐的社团/温馨的家园/坚守的信仰/无私奉献/不忘初心/对党忠诚到永远/啦啦啦……”《奉阁志愿团团歌》唱出了奉献老人们之心声。
 
  《为了谁》歌中唱到“烛光中你的笑容/暖暖的让我感动……走过雨走过风/慢慢地把心靠拢/就让我默默地真心为你……”刘奉阁引领着志愿团的夕阳红们,不同样走过风雨慢慢地把心靠拢、默默地真心为人民吗?他们别样之笑容不同样暖暖的让大家感动吗?刘奉阁54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雷打不动,痴心不改,“活着一分钟,奉献六十秒”,誓言=行动,这是何等之善举啊!按郭冬临的小品语音来说“你真是活雷锋哦”。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模范老人刘奉阁用一颗暖暖的爱心,播撒着文明,书写着生命之华章,擎起了一片艳阳天。
 
  也许有人说他傻,而且傻得可怜,也许有人说他这个“时代雷锋”团队傻帽,而且傻得可悲。倘若所有的中华儿女乃至全天下的炎黄子孙都有这股傻劲的话,那么,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会提前实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亦会早日绽开灿烂之笑脸。  (作者:中国报告文学作家、时代先锋杂志副主编 马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