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通运输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
作为一名资深交通人,据我所知,一直以来,绵竹市委市政府给予了绵竹市交通运输局莫大的帮助与支持,在这种优势下,绵竹市交通运输局紧扣新时代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相关要求,全面深化“三五三三”发展思路,将“路通”升级为“路畅”,拔高为“路优”。
目前,绵竹市建成了“畅连城乡,纵横交错”的立体骨架路网体系,现拥有1条国道(G545),4条省道(S1、S107、S216、S419),27条县道,108条乡道和906条村道,通车里程达2099.94公里,路网密度为169公里/百平方公里,市(县)镇村“三级”实现道路硬化率100%,探索建立了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三级”养护机制,实现建制村通客车率100%,充分整合农村淘宝、快递和邮政等资源,建成了覆盖全域的“金通”物流网络,进一步推进了城乡运输一体化发展,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和全省“金通工程”样板县。极具科学性、前瞻性地提出了“三高三环五轨五快四干”的“十四五”工作目标,奋力打通绵竹西北走向的交通梗阻,实现绵茂公路通车,连年在德阳市交通运输系统年度考核中名列前茅。尽管如此,个人从建管养运四个方面出发,有一些个人思考。
一、以科学规划为前驱,构铸质优、畅捷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可见交通对于地方的发展是何等重要,绵竹市交通运输局立足当下,对标职责,构建“三高三环五轨五快四干”的对外交通系统;“三高”为S28遂黑高速绵茂段、成都经济环线高速德都段绵竹连接线、成万高速;“三环”中心城区环城路、城区外二环、城区外三环;“五轨”为山地轨道绵竹九顶山支线(天府德阳冰雪小镇支线)、德阳S11延伸线、德天铁路、成彭什绵城际铁路、成兰铁路;五快为回澜大道至德都高速绵竹支线快速通道、S216连接G545快速通道、G545连接S216快速通道、月季大道连接G545快速通道、德阳至绵竹快速通道;四干为G545、S107、S216、S216。
按照前期规划,优化完善以铁路及轨道交通为重点的都市圈综合交通网络,协同推进公交服务同城化,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进铁路扩能改造升级。聚焦“同城同网”目标,统筹道路建设标准标准和时序,推动都市圈交通由“互联互通”升级为“直连直通”,将干线公路作为城市联通主动脉进行重点打造。绵茂公路是“5.12”特大地震后列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项目,北接G213线至甘肃,西接G317线进入西藏,对加强德阳、阿坝两地经济合作、物资信息交流,完善全省公路网络,稳定康藏地区和建立进藏生命通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沿线德阿产业园及绵九产业园的产能进一步释放,促进两地经济发展。
二、以严格管理为保障,夯实安全、法治根基。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提高普通公路抗灾防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投入力度。加强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工作,构建覆盖全路网超限超载治理监管网络。严格实施驻站联合执法,加强路面联动联合执法。深入开展车辆治理专项行动,公安交通协同实施超限超载非现场处罚,建立交通、公安数据共享互认机制。加强应急演习演练和信息报送机制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应急保障系统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面精简交通运输行业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项目。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强化行政问责。综合执法改革后,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相对集中执法权,强化交通行政、执法主体地位,整合路政、运政执法资源,建立权责一致、高效有序的交通综合执法体制。加强交通运输部门干部职工和执法人员学法、用法能力建设。同时定期组织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以案释法专题活动和法治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三、以创新养护为依托,建立新型、互动模式。
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为手段,做到专群结合、有路必养,切实养好护好公路,大力强化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专业化、机械化、规范化,持续推进全市公路养护工程,使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注重养防结合,充分发挥县级机械化养护中心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定期对辖区内公路桥梁、隧道进行技术状况评定,对地灾多发路段、大型桥隧特别是绵茂路山区段进行观测和应急处置,保障观测人员及技术手段,新建应急综合管理监测系统。
同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培训方式,采取“人工+机械”适时调度互补模式,加之组织“爱路护路”宣传活动,充分调动了全民参与护路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以客货运输为己任,打造智慧、便民交通。
目前智慧交通更多的事运用于运输方面,要建立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务必要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人、车、路、环境4要素的全面感知、协同互联、高效服务,具备一定判断、创新、自组织能力的智慧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充分提高“大数据”应用分析能力,通过对数据的“再加工”、“再利用”,探寻道路客运发展规律,持续发展个性化运输服务,扩大接驳运输试点范围。继续推进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和镇村公交三级客运网络融合、有机衔接,实现“同站台,零换乘”,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运交通系统,不断提升运营服务水平。
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得以传统方式发展为基础,继续推进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加气(油)站和充(换)电站等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南(南广场)客运中心枢纽改造、新建城北(北广场)客运枢纽、城西(五路口)客运枢纽提档升级等建设项目。以“金通工程”为抓手,按照“一点多能、一网共用、深入融合”发展原则,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节点体系建设,解决服务群众“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促进农产品和商品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严格严格按照“三不进站、六不出站”管理规定执行,常年开展党员先锋模范活动,持续开展中高(中)考期间“爱心助考”活动,开通上门接送“天府行”定制客运,极大的方便了老百姓生产生活。
五、以从严治党为导向,构建高能、廉洁队伍。
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坚持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推动交通运输工作科学发展的具体思路和举措。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机制,随时掌握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加强责任追究,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同时加强干部队伍的培训、培养和教育,培养和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动绵竹交通运输事业优质高效发展储能蓄力。
(作者:绵竹市交通运输局 王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