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朱玉富)
火热六月,故乡有约。芒种之时回老家帮家人到庄稼地里割麦子。尽管戴着草帽,但草帽的阴晾太小了,挡不住头顶上诺达的阳光,更挡不住阳光灸烤的土地热焰,上晒下蒸直烤得人头发昏。感觉好像中暑了,急忙赶回村子父亲的老屋里,喝一碗凉茶,光着脚丫,让凉爽的泥土“档门”氤氲流汗的脚板。
我们的村子是济南市钢城区艾山的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山村,上草下石的(茅屋)村子被三面环山的翠绿包围着。走进去,就看见一片幽暗的、宽阔的上草下石的茅草屋,错落有致,深入其中。人,一下子便感到凉爽了,安宁了。人在屋阴里,再看屋阴之外如火欲燃的阳光,两者形成凉爽和灸热鲜明的对比。我家的老屋在村西小溪井一棵大核桃树下,能调冷暖,夏日的屋阴最为宜人。在北屋和卧室的深处,那屋阴甚至有些显得冷而黑了。这时,倒希望有一片阳光从窗口射入,把那深处的屋阴照得稍亮一些、稍暖一些。农家人忙完了一季的农事,就可以整天坐于这样的明窗下、暗阴里,慢啜壶中茶,静听后山百鸟鸣,闲看窗外月季花。
屋阴不及树阴。其实,不必回家去,在老屋的不远处,便有一棵老槐树,撑起一片树阴。那团树阴虽不及屋阴宽大,也不像屋阴幽暗、发黑,而被树叶染成一种花格的微绿色,感管上绝对胜过屋阴。有微风来,不受任何阻挡,宽大的街筒不时送上一份风凉。树阴也微微地晃动,人有如泡在一池凉水里,随波荡漾。以石块为凳,以树身为靠背,静静地坐一会儿,或者闭上眼睛养一会神。腿脚上一阵痒痒,吓了自己一跳,睁眼一看,却是一只大黑蚂蚁,爬上身来,正摇头晃脑,不知道该往哪里爬。是裤腿挡住了蚂蚁的路,却懒得动,任蚂蚁往身上爬过去。有时候,蚂蚁也会不仗义的在腿上咬一口,当然一口的代价换来的是死亡。为了能够更凉爽一些,索性爬到树岔上。看着粗大的树干,有蚂蚁往上爬,也有蚂蚁往下爬。真的羡慕这些蚂蚁,可以整天呆在这样的树阴里。
树阴不及山泉。再多走些路,走进前面的树林的小溪里,坐在树阴中,把脚放在冰凉的山泉水里,那才叫舒服!山林呼氧,尤其在这盛夏,天然的氧吧会生出一种凉意,在树阴里弥漫,溪风嗖嗖,沁人心脾。虽说树大招风,但不及小溪对风的吸引力更强。许多的风,都向小溪吹来,经过密密的树林一过滤,风里的热气和浮尘全部滤去。进入小溪,是一缕缕洁净、凉爽的顺河风!这样的凉爽,这样的好风,叫人如何不心生凉意?因此,千万不宜在小溪里久坐,坐久了,人会被氤氲的发懒,什么事也不想做了。
溪阴不如巷阴。村里百十户人家,门对着门,檐搭着檐,便形成了一条小巷。乡村的风,最爱此小巷,甚于爱小溪。尤其是那些调皮的风,无事,便钻进这条小巷。这一缕风,从巷子这头进,又从巷子那头出;忽悠的风会常常在巷子中间,两缕风撞到了一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如果有人恰从巷子里走过,夹在两缕风中间,被吹得凉爽至极。村里人给这风起了个名字,叫做过街风,或者穿堂风。谁不爱这过街的凉风?下午收工后,搬条凳子到巷子里去坐坐。吃饭了,也不在家里吃,把饭端到这巷子里来吃,说着笑着。即使农忙,人去,但巷不空,燕子和麻雀来,唧唧喳喳,捡拾着人们吃饭时掉下的饭粒;说着它们的心事,也感恩农人的慷慨和和谐。夏日的乡村,最凉处未必是这巷阴,但最热闹处肯定也是这巷阴。
巷阴不及桥阴。桥阴像巷阴一样,风喜欢在桥洞下钻来钻去。但胜于巷阴的是,桥阴下有汩汩流动的溪水,流水带来了凉爽,带走了闷热。青石板桥下的阴太小,最好,是公路上石拱桥下阴,那半月形的拱洞,不但风喜欢来钻,鸟也喜欢来钻,鱼虾也喜欢来钻。桥阴幽幽,轻风习习,流水潺潺,感觉凉意浸人。中伏和秋老虎肆哕发威的那些天,甚至老屋、溪凉、巷阴也不解热,那么,到这桥阴里来坐在绵软的沙滩上,什么样的热都可解去的。此地还可听风赏鱼,如果你玩心依旧,还可下河摸鱼、逮虾、抠螃。在一个石头缝里,两手朝中间一抓,手心里有个东西在扭动着,一条小鱼或一条泥鳅就被你摸到了。
桥阴不及云阴。偶尔,会有一团乌云,在上午出现在天上。云彩有心,它肯定看不惯太阳太狠毒辣了,想为人们遮住太阳。你看,它一点一点地靠近太阳,终于遮住了太阳,给大地投下一片阴凉。这个时候,在田野劳作的农人,都会站起身来,喘一口气,尽情地享受着云阴的清凉。太阳走,乌云追,那片云阴也跟着游移着,热辣辣的阳光又复照在头上。但是很快,乌云调整了自己的位置,又把那片云阴游移了过来。这样有情、灵气的云阴,绝对胜过那呆板的、不可动的屋阴、树阴、溪阴、巷阴和桥阴。希望乌云再大一些,再强一些,把太阳遮个严严实实,甚至盖住整个天空,下一场雷阵雨,将夏日的闷热驱散得干干净净。雨后的夜晚,不用去乘凉,家家户户早早关门闭窗,睡个难得的凉爽好觉!
在炎热如烤的夏天,在故乡的老屋里,处处都有自然的冷库,绝对胜过城市里的空调和防空洞的潮氤。因此,整个夏日里幽静、清凉的小山村在甜甜的睡梦中睡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