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罗丹)当前,吉林省柳河县人民法院在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线上办案新方法,保证人民群众参与诉讼,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避免人员聚集所带来的诉讼风险,做到审判防疫两不误。
“请双方先核对己方提交证据数量,确认无误后审阅对方证据,记下质证意见,稍后庭审过程中发表,完成后回复‘查阅完毕’......”在承办法官的指引下,双方当事人通过移动微法院平台参与到诉讼中,高效举证质证,充分发表观点,庭审过程井然有序。
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原系生意伙伴,双方间发生多笔业务往来,2021年受疫情影响,被告李某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导致欠付张某的货物尾款一直未给付,故原告以买卖合同纠纷诉至法院。因被告李某家在外省,张某仅能提供李某的联系电话,无法提供其他信息,导致收案后送达组一直无法联系到李某,承办法官了解到情况后给李某发送了短信说明事由、释明风险,最终与其取得联系并进行了电子送达。
在释明过程中,李某对案件办理心生疑虑,向法官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李某:“张某跟你们都是一个地方的,审案肯定向着他吧。”
法官:“那按照你这个逻辑,咱俩的姓相同,张某也得说我是你家亲戚呢,其实我跟你说一下法律程序你就明白为什么你说的情况不存在……”
面对李某的质疑,承办法官巧妙用幽默的言语化解,并耐心的向其讲解了法律程序、法律风险,指导其通过移动微法院参加庭审。由于双方争议较大,情绪对立激烈,导致庭前调解失败,双方均提交了大量交易截图、聊天截图,为了充分保障双方权利,承办法官组织了庭前交换证据及线上诉讼辅导。
案件审理过程中,在调查交易流程中承办法官发现双方存在多笔无担保交易(既先打款后发货),针对交易方式向原告进行了询问。
法官:“为什么直接转账不走担保交易?”
张某:“因为被告挺讲究的,比较信任他。”
基于此承办法官判断出双方还存在调解可能,在庭审后组织了线上调解:“李某,你看都开庭了张某还说你是个‘讲究’人,这是我们这边的方言,不知道你能不能听懂……”
李某:“我能听懂,实在是没卖出去,我也没办法……”
法官:“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难别人的错,也要看到别人的难自己的错,张某,你看你难的时候,他不也帮你嘛,李某比咱们小这么多,而且你当时不也说了卖完了再给,咱们的信誉不值这点钱吗。”
张某:“法官你说的对,他确实挺讲究的,这钱我应该给。”
最终,本案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案结事了。
柳河县人民法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积极创新,勇于探索,做到司法为民不打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为民的温度与速度!(吉林省柳河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