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创业担保贷款,个人能贷多少钱、多长时间?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民生 > » 正文

新疆阿克苏精心打造“服务+”模式 确保今年拾花工高质量转移创收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陈洪胜)“家住乌什县阿合雅镇的贫困户吐尔洪·吾买尔、茹仙古丽·阿卜杜拉,是典型的一对夫妻工,家里3口人,没有土地,目前在阿瓦提县三农场拾花,夫妻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吃苦耐劳、恩爱有加、互帮互助,一天拾花230公斤左右,转移一个多月来,收入16000元左右,仅转移收入一项家庭人均达5000元以上,已经超出脱贫标准,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果。”10月13日,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人社局干部阿依仙古丽·买提尼亚孜在检查拾花工转移就业工作时,得知这一情况后对同行的同事高兴的说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下,促就业、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异常艰巨,阿克苏地区人社局果敢面对各种风险和巨大挑战,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在局党组的统筹谋划下,聚焦“六稳”“六保”任务,抢抓“金九银十”转移就业“黄金期”,将拾花工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突破口,精心打造“服务+”模式,确保了2020年拾花工实现高质量转移创收。
 
  据了解,2020年,全地区棉花种植面积745.74万亩,其中机采棉面积533.50万亩、人工采收面积212.24万亩,经测算,全地区需要拾花工14.27万人次。截至10月13日,全地区域内组织拾花工12.45万人次,其中本县域内组织10.07万人次、本县外组织2.38万人次。在县外转移工作中,拜城县转移拾花工11570人次,分别输送阿瓦提县2169人次、沙雅县2378人次、库车市6214人次、新和县809人次;乌什县转移拾花工10275人次,分别输送阿瓦提县5798人次、沙雅县2063人次、柯坪县2279人次、温宿县135人次。摸排中发现,全家式转移情况较多,按照转移前人员就业意愿摸底情况,孩子小的家庭,主要在县域内尤其是本村安排转移,孩子大且有老人管护的家庭,在尊重个人意愿基础上,鼓励到县域外进行转移。
 
  工作中,阿克苏地区人社系统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精准定位,以高质量服务为重点,统筹地县两级人社部门靠前履职,压紧压实职责任务,抓实抓细工作举措,确保全体拾花工全部实现转移增收。
 
  一是主动担当,突出“一站式”服务,确保拾花工安心转移。坚持有组织转移。地县两级人社部门积极谋划,于今年7月初就统筹安排拾花工转移就业工作,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并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做实做足转移功课,如:阿瓦提、沙雅2个种棉大县,往年都从内地招拾花工,今年的拾花工全部由地区内解决,当地人社部门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提前汇报所在地党委,政府出函及时向拜城、乌什2个棉花种植面积较少的兄弟县沟通对接,做到用工地点清楚、用工报酬清楚、用工人数清楚、用工时段清楚、食宿条件清楚,明确接送途径、疫情防控等重要事项,确保了拾花工转移顺利。坚持有重点转移。根据用工需求量,紧紧依托“地县乡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以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等有劳动能力的群体为重点,组织村级社会事务协理员及在村各支力量,扎实开展拾花工摸底工作,实现了困难家庭“应转尽转”。强化人员组织,严把人员素质关,身体素质不允许拾花的一律不转移,确保拾花工能输出、能就业、能增收。强化拾花岗位开发力度,岗位开发一批,人员转移一批,确保了人员和岗位无缝对接。坚持点对点转移。突出县内转移和县外转移“齐步走”,重点做好跨县(市)转移工作,压实输出地和输入地属地管理责任,明确选派立场坚定、能力出众的乡(镇)副科级领导带队,定人、定时、定点接送拾花工,专人专车负责,不漏一户、不错一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通“绿色通道”,保证了拾花工转移工作顺利完成。
 
  二是主动作为,突出“全程式”服务,确保拾花工放心务工。注重不误防控。在转移工作中,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带队人员全程参与,交通工具及公共物品严格落实清洁、消毒措施,实行严格的人员管理,所有人员持合格的核酸检测报告,体温正常才允许转移,佩戴口罩,定时测量体温,行程中所有人员不得下车。务工期间,除正常范围外,拾花工不得扎堆聚集,为拾花工免费提供一次性医用口罩、常备的清热解毒药品等物品,确保务工期间绝对安全。注重不误服务。地县两级人社部门全面加强就业工作指导,多途径向地县两级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引导县(市)主要领导亲自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无特殊情况下,明确拾花工不参与国语培训、集体会议、文艺演出等活动,给予拾花工更多时间劳动,并加强与农业农村等部门协调联动,明确部门分工和工作职责,推动工作落实,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格局。督促乡村两级及时成立劳务输出工作站,通过工作站采集和发布用工信息,做好拾花工审核把关、登记和备案工作,及时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将外出手续发放到位。对所有接送的车辆进行技术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运送,保障交通绝对安全。抓好拾花工实名制管理工作,将就业情况实名制录入自治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管理服务系统,做到转移就业底数准、轨迹清、收入明,确保每名拾花工信息精准录入,目前录入率100%。通过发放宣传单、田间地头宣讲、入户讲法释法等形式,讲清违法犯罪成本,讲透遵纪守法好处,讲明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美好前程,让拾花工切切实实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确保拾花工安安心心劳动。注重不误创收。通过调查发现,拾花费用目前长绒棉每公斤2.4元,陆地棉每公斤1.8元—2元,高的拾花工每天170公斤左右,占比35%,低的拾花工每天40公斤左右,占比25%,大多数人每天70—80公斤左右,占比40%,最高的拾花工每月收入10000元,最低的拾花工每月收入2400元,平均每人每月收入4800元左右。拾花时间9月10日—12月15日,合计3个月。按照每人平均拾花2月半计划,最高的拾花工今年收入25000元,最低的拾花工今年收入6000元,平均每人今年收入12000元左右,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这笔收入十分可观。各县(市)均是拾花结束时,统一支付工资,期间拾花工需要用钱,可以向户主借钱,结账时予以扣除。为保证资金安全,工资结算时不给现金,由带队干部监督,统一打到拾花工的银行卡,没有任何风险。
 
  三是主动尽责,突出“保姆式”服务,确保拾花工舒心生活。实现了吃得放心。坚持“带队干部+村委会+户主+拾花工”联动机制,实行带队管理,压实带队干部责任,与拾花工实现“四同”,发挥前线“指导员”、“安全员”、“服务员”作用,无特殊情况,必须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积极开展拾花期间思想教育、疫情防控工作,协助解决工资待遇、意外伤害等情况,坚决杜绝拾花工拾花、带队干部睡大觉现象,全勤在岗,服务到位。保障拾花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明确食宿标准和工资标准,带队干部和所在村委会具体负责,公布地县人社部门监督举报电话,安排专人24小时接听、登记、处理拾花工维权行为,采用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带队干部履职情况、户主提供的食宿条件进行核查,坚决杜绝拾花工睡地铺和露天住宿,严禁提供过期、变质食物和不合格饮用水等情况,保障食宿绝对安全。目前没有发生饮食安全事件。实现了住得安心。严格按照公安部门的要求提供居住条件,所在地人社部门密切配合当地派出所和警务室,积极开展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留安全隐患,确保拾花工居住安全。提前谋划拾花工冬季取暖工作,及时储备“爱心煤”,杜绝拾花期间拾花工因居住条件出现生病住院现象,确保拾花工居住温暖。督促所在地乡(镇)部门建立健全户主诚信用人台帐,重点对饮食和居住落实情况登记在册,建立“黑名单”,纳入诚信档案,对不遵守合同和要求的户主强化学习教育,确保拾花工吃住满意。目前没有发生居住安全事件。实现了收获舒心。在村委会设置拾花工娱乐室、休闲区,加强对拾花工的思想教育,定期谈心谈话,掌握思想动态,了解家庭情况和身心状况,及时解决困难诉求,积极营造了“家”的温暖。丰富拾花工的业余文娱生活,强化交流,增进感情,做真心朋友,抓好拾花期间的民族团结工作,建立深厚感情,为明年拾花工作奠定基础。按照“谁组织、谁用工、谁负责”原则,及时沟通协调所在地劳动监察大队、信访局、公安局等部门,妥善处理拾花期间的劳务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户、中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保证拾花期间身心愉悦。目前没有发生劳务纠纷事件。(新疆阿克苏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