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公安机关与相关部门掌握的矛盾线索数据存在信息壁垒和责任不清的问题,成为制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山东省日照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联合有关部门创新推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机制,推动公安工作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为平安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打通信息壁垒精准对标破题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够及时有效化解的关键是信息互通和责任明晰。为破解这一难题,高新区公安分局在基层和区级两个层面精准施策,打通信息壁垒。在基层层面,社区民警每周与村居(社区)书记、治保会主任会面,互通信息,对表研判本辖区矛盾隐患;在区级层面,每月联合区、镇综治部门开展跨部门会商,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明确责任主体和化解时限。
7月22日,在高新区河山镇萝花社区的周例会上,社区书记提到刘家顺村村民刘大哥家的房角被车撞坏,其对解决方案有所不满。会后,河山派出所社区民警立即会同警务助理上门走访,协调涉事方重新商定赔偿方案。“多亏了你们,我本来寻思这事警察不能管。”刘大哥对最终的解决方案非常满意。
这起矛盾的及时解决,正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机制带来的新成效。社区民警每周与村支书、治保会主任常态会商,实现了110警情数据与基层日常摸排信息双向互通,进入联合化解流程,形成统一的风险评估台账。此举既弥补了派出所警情来源的局限性,又发挥了村居干部熟悉民情的优势,推动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
构建协同格局多元联动增效
今年4月,由法院、乡镇政府、社区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在河山派出所对一起邻里积怨开展了一场3个多小时的联合调解,最终成功化解矛盾。
这种多部门协同模式,正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机制生命力的体现。在该机制框架下,区、镇两级综治中心和“三所联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各方整合专业力量,对疑难纠纷进行“全科会诊”,联合研判,提供法律支持、专业调解和司法确认等“一站式”服务。
对于警务警情,新机制同样是行之有效的分流化解利器。派出所接到的非警务警情,经镇综治中心精准分流至相关基层组织和职能部门后,通过两级会商会议跟踪办理结果,压实责任链条,形成完整工作闭环。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高新区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会商100余次,研究疑难纠纷440余个,联合化解矛盾纠纷380余起,矛盾纠纷自主摸排率、化解率持续保持全市前列。
激发源头动能双向评价赋能
为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机制优势,强化源头治理,高新区公安分局创新推出社区警务双向评价机制。由派出所社区警务队与社区服务中心互评赋分,双方围绕工作职责互相评价,评价结果经镇和公安分局复核后,形成最终工作通报。
这种“双向评价、双重监督”的制度设计,不仅激发了基层自主摸排隐患、协同化解矛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效地减轻了基层警务压力,释放了警力资源,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基层治理新范式。
“双向评价让我们社区工作更有方向、更有底气。”高新区科创中心社区书记秦燕深有感触。今年6月,科创中心社区自主排查隐性纠纷2起,协助社区民警化解4起非警务纠纷,同时通过精准宣传,实现了1个小区,3个园区,732家企业电信网络诈骗零发案,当月评价成绩名列前茅。(山东省日照市高新区公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