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感谢大家操心我们的家事,不厌其烦听我们两口子唠叨,这下我们不仅打开了心结,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王女士握住民警的手连连道谢,夫妻二人紧绷的脸逐渐舒展,说话的语气也缓和了不少,眼前的隔阂不知不觉间消散了。一场夫妻间的摩擦争吵,在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河口分局六合派出所调解团的耐心调解下化为乌有。
精治入微,温情满城。今年以来,河口公安分局紧紧围绕市委“警网融合”部署要求,立足油地军港场并存、城乡交织的区域实际,创新打造“四维驱动”治理模式,以“一村一策”为抓手,全面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加快构建“全域覆盖、闭环运行、协同高效”的社会治安协同共治新体系。
机制创新筑牢共治基础
“本月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92起,调处化解率100%。”
在河口区综治中心,警网融合办公室内正在召开一场民警与网格员、矛调员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河口公安分局深化警网协同联动,推动综治中心与警务室深度融合,设立区警网融合办公室和镇街平安共同体,通过周联席、月研判,牢牢守住治安稳定底线。
聚焦基层治理中“职责交叉、落实不畅”等问题,河口公安分局建立“双五机制”,明确全域全时动态摸排、隐性显性全量采集、人事物网整体布防、横向纵向联管联治、大事小事一办到底等警网融合“五项核心职责”,配套建立每周见面联络、社区联防宣教、矛盾闭环调处、定期联席会商、应急演练联合“五项运行机制”,实现社区民警、网格员、矛调员等职责清单化、运行标准化,在全区构建起协同治理新体系。
此外,河口公安分局联合区委社会工作部、政法委、区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出台《河口区深化“警网融合”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实施方案》,推动社区民警与村书记、治保主任常态化联系,推动力量整合、数据共享和效能提升。印发《警网融合“一村一策”工作手册》及操作明白纸,在全区70个行政村、24个城市社区全面张贴发放。目前,全区基层力量职责知晓率提高至98%,任务响应效率提升50%。
一村一策精准治理到村
“孤岛镇东升村位于油区周边,流动人口聚集,应该重点加强夜间巡防和出租房屋管理;新户镇郭局村、东六合村等渔业村,应该重点排查渔船民纠纷和极端天气安全风险……”
根据94个村居人口结构、产业特点和风险类型等不同实情,河口分局量身定制治理方案,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全面推行力量实名公示、责任到人,在各村醒目位置张贴警网融合明白纸,公开社区民警、治保主任、网格员、矛调员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及责任区域,实现“人熟、地熟、事清”。同时,积极实施民警“强基工程”、网格员“末梢赋能”计划、治保主任“哨点激活”行动,通过专题培训、技能比武和沉浸教学,全面提升一线人员风险感知、纠纷化解和应急处突能力。
用脚步丈量平安,让共治动能在城乡间悄然涌动。放眼全区,覆盖城乡的立体防控网络背后,是河口公安分局积极开展警网融合工作的有效探索。8月18日,新户镇网格员在走访中发现某出租屋存放大量易燃物品,立即通过警网机制上报,新户派出所民警联合应急管理部门迅速查处,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通过“警网融合”,充分发挥了网格员“人熟地熟”优势和民警专业能力,实现治安要素动态管控。截至目前,累计更新流动人口4万余人、出租房屋近7000间、九小场所3400余家,切实做到风险早发现、快处置。
源头防控推动矛盾多元化解
平安底色,关乎幸福成色。一抹藏蓝,是平安河口的温暖守护。翻开河口公安2025年工作台账,“命案防范”一词跃然纸上。河口分局扎实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深入排查婚恋、邻里、债务等隐性矛盾纠纷,累计摸排化解纠纷531起。
主动发现风险,靠前化解隐患。在河口,一条“发现-上报-处置-回访”的矛盾纠纷全周期化解链条,织出了一张跨部门平安防护网。今年7月,河口街道某小区业主李先生因物业收费问题与物业公司发生纠纷,网格员上报后,警网融合办公室启动“双函”机制,向住建部门发送分流函并抄送街道综治中心,住建部门联合街道、社区组织协商,最终优化收费方案、提升服务质量,民警全程回访确保纠纷彻底化解。
河口公安分局创新建立“警网调”三位一体协同机制,整合公安、网格、综治数据平台,在河口区综治中心实行联合办公。全面推行“双函闭环”机制,高效分办187起非警务纠纷并全程跟踪回访,平均调解周期缩短7天,重复报警率下降42%。此外,分局强化与政法委、综治中心、司法、信访、妇联等部门联动,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加强平台应用培训,实现数据赋能“一网统管、多元共解”。
治理的触角延伸到阡陌街巷,守护的温度渗透进生活细节。河口分局通过“机制创新+精准施策+能力提升+科技支撑”,实现了从“碎片管理”到“系统治理”、“被动处置”到“主动创安”、“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的三大转变。下一步,河口公安将深化“大数据+警网融合”应用,拓展“云调解”“线上会商”等数字治理新模式,全力打造“枫桥经验”河口升级版,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河口贡献公安力量。(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河口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