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东阿社区矫正中心联合聊城监狱开展节前集中警示教育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公安 > » 正文

山东东营公安局:“生态警长”全力守护“大河之洲”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东营,黄河从这里入海,千年的流淌与沉淀,形成了总面积1530 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就了中国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保护区内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有各种生物1917种,其中水生动物641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达氏鲟、白鲟两种;全球 9 条主要的候鸟迁徙路线有2 条经过这里, 600 余万只野生鸟类在此觅食、 栖息、繁衍,区内野生鸟类有371 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90种,被誉为“ 鸟类的国际机场”。

  近年来,东营公安机关深入贯彻公安部、省公安厅决策部署,坚决扛起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政治责任,统筹河、海、林、田、湖、草、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治理,在全国沿黄公安机关率先提出并建立“生态警长”机制,在沿黄河138公里、滨海413公里生态带和118处城市湿地动态配置“生态警长”219名。

  进入4月,春满大地。 但距离市区50多公里的保护区略显荒凉,零星的连翘、杏花等在荒草丛中若隐若现,给保护区带来些许春意。

  春季是鸟类繁殖季,为让鸟类平安顺利地孵化、 繁衍,“ 生态警长” 日夜坚守,密切监视着这里的一切。

  “2号巢有3枚蛋、5号巢有2枚……”东营市公安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局“生态警长”杨华章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看到东方白鹳鸟巢里不断出现的鸟蛋满脸欢喜,这意味着又有新成员即将加入自然保护区这个大家庭。

  15年前,杨华章从警校毕业后就来到这里,就像盐碱滩上的红柳把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用一名人民警察的初心,寒暑不辍守护着年轻湿地的勃勃生机。

  “ 一天夜里,我在巡逻中发现槐树林中有铁丝和木橛子,疑似有人违法偷猎。我们在芦苇丛中连续蹲守了 3个晚上,终于将5名违法分子抓获,现场查获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00余只。”为防范打击涉野生动物和生态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杨华章与同事们经常凌晨蹲守在芦苇中“设伏”,保护黄河口的生态环境免遭破坏。

  “在保护区工作了十几年,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这里的鸟类和动物都像朋友和家人,每时每刻都想着为这里做点什么。”自然保护区分局局长杜金奎感慨地说。

  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因为对这片土地沉甸甸的爱,让“生态警长”变身为“植物专家”“土壤专家”“鸟类专家”,成为深情的守护者。

  保护区内有油田石油开采区,在传统的油气开采过程中,井场环保问题一直备受瞩目。 从土壤污染到水体破坏,每一项挑战都迫切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巡逻过程中,“生态警长”们看到油田工人在维修过程中使用挖坑铺设聚乙烯防渗膜方法,不仅成本高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于是他们与胜利油田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孤东作业区联合组成科研团队,研发出新型环保围堰。新的围堰以其独特的船型设计,不仅提供了坚固可靠的屏障,还能有效地隔离作业区域,防止污染物扩散,从而保障了作业环境的安全与清洁。此外,其可重复使用和便捷的安装拆除特性,减少了对周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而与之相配套的环保平台及导流管线系统,彻底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这项创新不仅增强了作业的安全性、提高了环保效能,还大幅降低了维修成本。据测算使用新型船型围堰后,单井维修费用降低 82 万元。如今,在胜利油田修井作业现场,船型围堰已经成为修井作业的标配。

  一根长绳、一个小桶、几条小鱼儿,每天上午8点,自然保护区分局“生态警长”苏冠昌都要和一只身形纤细的雌性小白鹭打招呼,给它送来美味早餐。

  苏冠昌原本救助的是两只鹭鸟,一雄一雌。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按照惯例,白鹭应该放飞,让它们回归大自然。不成想,放飞之后,其中一只雌鸟又飞了回来。小白鹭还真把公安局当成了“家”,“人鹭奇缘”就此续写。

  为及时救治受伤鸟类,苏冠昌虚心向保护区救助站的专家学习鸟类救治知识,对发现的受伤鸟类,能够熟练地进行消毒、包扎、固定、用药,成了名副其实的鸟类医生。

  “瞧这只红雁,因为翅膀受伤留下的,雁群早已经迁徙,临时安置在这里。还有这只大天鹅,因被渔网缠绕受伤,经过治疗和精心调养,看它现在的胖样,真怕以后飞不上蓝天。”提起临时救助的野生鸟类,苏冠昌就像介绍身边的朋友。

  丹顶鹤、大天鹅、野雁、东方白鹳……

  从去年以来,自然保护区分局的民警们救助的野生鸟类有45只。

  黄河三角洲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态之美。在这幅画卷中,东营“生态警长”精心呵护着“大河之洲”的每一寸土地,让生态之美不断延续,续写“生态民警”守护自然的美丽故事和传奇。(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