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成武县公安局:禁毒教育伴成长,护航六一不“毒”行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公安 > » 正文

山东东营市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新闻发布会召开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9月28日下午,山东省东营市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新闻发布会召开,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指挥中心主任王锡勇同志就全市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工作情况进行新闻发布。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森林警察支队、自然保护区分局、海岸警察支队、生态警务办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会议观看了全市公安机关推进“生态警务”工作专题片《“四季流转”见证“生态守护”》。
 
  王锡勇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指挥中心主任
 
  东营市公安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扛起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政治责任,始终坚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的警务理念,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和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警长”,积极推进“生态警务”,依法严厉打击黄河流域破坏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统筹河、海、林、田、湖、草、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治理,推动建立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努力在“守护母亲河、服务大保护”上走在前、开新局。
 
  建立“生态警长”机制,坚决扛起服务保障黄河国家战略使命担当
 
  “生态警务”“生态警长”是理念更是行动。全市公安机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切嘱托,立足公安职能,于2021年3月16日,印发《东营市公安局关于服务保障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警长”机制,成立市公安局局长戚思宇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动,市、县区公安局长任“生态保护总警长”,结合东营市“一园两带多廊道”的生态布局,在沿黄河138公里、滨海413公里生态带和118处城市湿地配置216名“生态警长”(去年182名,今年新增34名),制定33项“任务清单”,划设286处“生态片区”,推动“黄河入海口生态警务联盟”建设,推行“五员”工作机制,教育引导全市公安民警辅警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员、规范执法的战斗员、保卫黄河安澜的巡逻员、守护滩区群众的服务员、动植物保护的救助员”,搭建起东营市“生态警务”的“四梁八柱”,奋力实现“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
 
  像“命案必破”一样抓生态保护领域大要案,全链条严打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
 
  全市公安机关切实发挥打击犯罪主力军作用,陆续开展“昆仑2022-湿地生态保护”专项行动和黄河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陆续开展了“集中排查整治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整治破坏大气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专项行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污染环境、非法捕猎野生动物、非法捕捞水产品等违法犯罪,全力锻造黄河入海生态保护“新利剑”。
 
  工作中,突出东营地域特点,向污染环境犯罪发起凌厉攻势。近年来连续破获“11·29”“1·16”“4·04”等部督、厅督案件,有力维护了辖区生态安全。去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侦办各类污染环境案件3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8名、端掉窝点36个,打掉团伙35个,协助追缴环境损害赔偿金5000余万元。公安部对东营市侦破的两起污染环境案件特地发来贺电。
 
  围绕非法捕猎野生动物、非法捕捞水产品违法犯罪,坚决斩断非法捕猎(捕捞)、运输、销售产业链条,切实维护黄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成功侦破部督“11·29”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抓获涉案人员32人,端掉窝点4个,斩断产业链5条,判处15年以上刑罚1人、5年以上刑罚3人,9人被提起生态公益诉讼,量刑力度之大在当时尚属全省首例。围绕浅水、滩涂、近岸海域等重点区域,建立陆海联动巡防模式,一体推进黄河、渤海保护联动,会同海警、海洋渔业等部门开展黄河非法捕捞专项整治,侦办部督“7·08非法捕捞水产品案”等案件11起,打掉作案团伙7个,移送行政案件21起,涉生态修复赔偿款1000余万元。
 
  突出全时空守护,构建智慧立体生态保护工作体系
 
  坚持数据引领、智慧赋能,加强生态保护安全风险评估研判,搭建“黄河入海口大数据智慧防范管控平台”,协调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整合治安要素、社会要素等11类资源、73万条数据,建立智慧生态警务基础数据库,全面收集野生动植物、森林、湿地等基础生态资源数据,建立黄河流域“一核两带多地”生态保护大数据全息电子地图。成立“生态警务”大数据战队,建立无人机黄河巡控机制,形成一体化智能监测感知体系,搭建打击污染环境类案模型,提高提前发现能力,先后排查风险隐患点410处,最大限度消除生态安全隐患。通过数据研判、技术防范,预防制止非法狩猎案事件92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172名。
 
  在黄河流域核心地带,围绕鸟类迁徙、繁殖,水生生物禁渔期等时间节点,分析高发违法犯罪时间规律,加强人防、技防等工作措施,强化“四季守护”工作模式。布设人像识别、高空全景鹰眼等智能感知设备45套,整合海事、国土等部门视频监控460路,自主研发预测预警数据模型、智慧生态警务专题模型,利用PGIS、物联网等技术开展图上巡逻管控、线上生态执法、网上视频巡查,构建空地一体化的智能监测感知体系,实现风险要素的全方位智能感知和全方位掌控。
 
  在沿海区域,强化智慧海防建设,升级市海防监控中心,整合海防监控、沿海治安监控等资源125路,开发“智慧海防监管”平台,通过雷达扫描、光电视频、AIS信号等数据,实现自然保护区海域周界报警,对进入保护区海域核心区船舶实时预警、动态管控。推广应用“东营海洋船舶报备系统”,部署开展涉海基础信息采集攻坚活动,严格落实备案管理措施,滚动摸排出海船舶、人员情况,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做优做强公安生态检验鉴定实验室,逐步完善320科4600种动植物检验能力,主动承担国家级重点鉴定课题,先后为23个省市检验鉴定检材3万余件。深化与国家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等学校机构联合,建立重大案件物证检验多专业鉴定人员会商机制,提升检验鉴定权威性,共享共用实验室9处,统筹国际、国内7大类176项生态环境因子动态监测数据库,构建起危废快速检测“绿色通道”。
 
  深化生态警务联盟,构建全民参与保护的工作格局
 
  秉持生态保护“生命共同体”理念,市公安局联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黄河河口管理、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等9个市直部门和观鸟协会、摄影协会、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等5个社会公益组织组建“黄河入海口生态警务联盟”,推动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联手强化大气、海洋、土壤全要素生态保护,最大限度发挥共建共治整体合力。
 
  深化“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借力观鸟协会、摄影协会、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等民间团体,开展生态保护宣传进市场、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五进”活动,广泛发动群众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形成全社会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先后救助野生动物340余只,制止非法倾倒废物、非法取土等行为230余起,群众主动提供线索增长60%以上,“生态警长”守护母亲河、“生态警务”服务大保护成为东营公安鲜明特质。
 
  深化“警种联动”“警保联控”“警民联防”生态勤务机制,探索建立以“生态片区”为框架的多个“生态保护联盟”,确定10个生态警务创建示范点,强化“生态警长”业务培训制度化,开通“生态警务论坛”,出台配套执法细则、考核标准、实战指引,把生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防范、化解作为常态化工作。加强与沿黄地市公安机关的警务合作,建立完善打击跨区域倾倒危废、危害野生动物安全等违法犯罪警务协作机制。深化与行政部门的协作配合,构建新型有效、责任明晰、程序细化的行刑衔接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合整治体系。
 
  在黄河河务局麻湾段,建立由龙居镇政府、黄河河务局及东营公安分局龙居派出所、黄河派出所、森林警察大队统筹协作的工作体系,建立“生态警长联合办公室”,成立黄河东营区段生态保护指挥领导小组,定期组织联席会议,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和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在化工产业强镇陈庄镇,建成全省首个沿黄生态警务室,划分化工片区、沿黄片区、河流片区、饮用水片区“四个生态片区”以及295个“四级生态网格”,建立356支联防联控队伍,制定生态保护奖励办法,发动企业巡线员工等力量查找污染源、污染物,密织起生态安全防控网络。在垦利区红光渔港,海岸民警和渔港保安队员混合编组,联合开展巡逻,通过渔业协会,引导渔船民形成“十船联防”机制。结合近海捕捞季节规律,在春秋出海高峰期组织民警登船进行出海报备,联合渔政开展安全督导,严防非法捕捞水产品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部署要求,创新实干、事争一流,不断深化生态警务机制,在打击治理上持续发力,在综合治理上协同推进,在舆论宣传上积极引导,全力构筑生态保护坚实屏障,奋力书写服务保障黄河国家战略的公安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黄三角早报记者:
 
  排放废水、废气、固废等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影响城市形象。请问市公安局在打击污染环境犯罪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支队长
 
  陈学成
 
  食药环侦部门的主责主业是打击污染环境犯罪,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警务理念,全面实施“生态警务”,坚决扛牢生态保护职责使命,在推动东营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共侦办污染环境案件15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43名。
 
  一是强化机制建设,优化打击成效。建立完善“市县所一体”打击预防污染环境犯罪工作机制,坚持警力融合、资源整合、打防结合,实行办案警力一体化统筹、大要案一体化组织,开展多警种合成作战、同步上案,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犯罪,严厉打击不正常运行排污监测设施和篡改监测数据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力震慑不法分子,守护东营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与检法机关建立案件会商制度,统一执法思想和法律适用,切实保证证据规范和案件质量,实现案件诉讼高效顺畅,依法严惩污染环境犯罪分子。积极主动与生态环境、黄河管理、自然资源及水务等部门加强工作对接,建立情况通报、案件移送、联席会议、联合执法等工作协作制度,常态化开展联勤联动、联合执法,实现行刑无缝衔接,形成预防打击污染环境犯罪的工作合力。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锻造“铁腕治污”利剑。充分利用当前大数据信息资源的引领作用,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主动防范、风险导侦,推动打击预防污染环境犯罪工作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型,建立了大数据智慧防范管控平台,研发预测预警数据模型,实施风险提前预警和“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精准打击。
 
  下一步,全市公安食药环侦部门将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严密工作措施,进一步提升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和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能力,以更高标准服务保障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东营市新媒体中心记者:
 
  目前正值秋冬季节,是鸟类迁徙过冬的时节,请问市公安局在保护野生鸟类资源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负责人
 
  姜长辉
 
  黄河三角洲是东亚-澳大利亚西亚和环西太平洋2条鸟类迁徙路线必经之地,是丹顶鹤、天鹅、东方白鹳、遗鸥等近百种珍稀候鸟迁徙重要的停歇地、越冬地和繁衍地,每年有600多万只鸟类在此调动,素有“鸟类的国际机场”之美称。市公安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工作,深入践行“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警务理念,在沿黄九省市率先建立“生态警长”机制,开展生态警务工作,把生态保护纳入警务工作体系,筑牢“生态警长”保护“湿水林田湖草沙鸟”的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完善立体打击网。全面加强物防技防封控,针对黄河入海口区域视频监控盲区、自然保护区便道小桥等易发案区域,开展常态无人机巡查、水陆两用车巡逻和人工踏查方式,采取增加物理隔离、架设移动视频监控等措施,及时堵塞防控漏洞。针对秋冬季节鸟类开始迁徙过冬的时间节点,结合“百日行动”、“昆仑行动”,组建打击破坏野生鸟类资源违法犯罪专班,深挖和追踪违法犯罪情报线索,集中力量破获一批涉鸟类违法犯罪案件,保持对涉野生动物资源域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
 
  二是强化源头保护网。深入开展“起底式”鸟类资源保护大清查行动,聚焦农家乐、饭店酒店、花鸟市场、野生动物驯养基地和鸟类栖息地、越冬地、觅食地、繁殖地等重点场所、区域,突出“一区、两带、多湿地”重点区域,紧盯捕猎、杀害、运输、买卖、加工、食用等环节,做到风险预警到位、管控措施到位,坚决从源头上遏制破坏鸟类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三是构建科技防范网。积极构建智慧生态警务平台,整合内、外网信息资源,研发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预测指数、盗猎专题等管控模型,为精准打击提供有效支撑。深化新型违法犯罪大数据研究中心生态保护专题应用,建立涉野生动植物犯罪“行话”“黑话”数据库,搭建大数据研判模型,对出入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各类要素深度研判,实施精准预警、预测和高质量研判、打击,形成鸟类资源保护“科技防范网”。
 
  四是织密群防群治网。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宣传“全覆盖”工程,针对鸟类季节迁徙活动规律,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强化以案释法、教育警示,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法律法规及打击成效。开展保护野生动植物宣传进网络、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等“五进”活动,突出自然保护区周边居民精准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保护野生动物、共建生态家园”的良好氛围。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想象没有鸟类的天空会是什么样子。在这里也请媒体,多多关注生态保护,关注鸟类保护,经常提醒、提示广大市民,东营境内全时、全域禁猎,用任何方式、方法捕鸟打猎都会涉嫌违法犯罪。在此,警方正告不法分子,不要为一己之私,妄动妄为,危害鸟类资源。保护鸟类,打击违法犯罪,公安机关正在行动。
 
  鲁中晨报记者: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有“鸟类国际机场”美誉,也是东营的靓丽名片,请问公安机关在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的哪些成效?
 
  市公安局自然保护区分局局长
 
  杜金奎
 
  为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分局秉持生态保护“生命共同体”理念,发挥公安机关生态保护主力军作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汇聚多方力量优势,创建“1+2+5+N”工作体系,首创生态保护联盟协作机制,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全面推动落实“生态警务”。生态联盟协作机制广泛吸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辖区群众加入,不断夯实“生态警务”社会基础,最大限度发挥共建共治整体合力。
 
  一是以打开路,打防并举。相继开展“昆仑”“保护母亲河”“暖冬护鸟”“打击破坏自然资源”“森草防灭火”等系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建立“防、打、治”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查处各类破坏自然资源行为302起;联合海岸警察支队办理“6.14非法捕捞水产品案”等具有代表性的涉生态环境破坏刑事案件8起,采取强制措施56人,其中刑事拘留8人,取保候审48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统筹推进,一体发力。通过警种联动、警政联控、警民联防、警研联护、警企联守五联机制,充分发挥联盟协作优势。联盟建成以来,共开展联合执法13次,联合整治17次,联合巡航23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4处;查扣非法车辆13辆,发现并移交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60起;联合区内行政执法部门,共同清理各类违规网具3万余米,地笼97块,清理保护区周边各类非法渔船600余艘。
 
  三是救鸟护鸟,促进和谐。建立伤病野生鸟类救助收容站,及时有效救助医治因伤病落单的野生鸟类,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与专业机构探索交流野禽疫病防控措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联盟建成以来,共救助丹顶鹤、大天鹅、雁、白鹭等各种野生鸟类45只。
 
  四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落实“宣传就是战斗力”,打造“生态警务宣传岗”,将生态保护融合到“百万警进千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全方面、高密度开展生态保护宣传工作,起到了“科普+警示”的效果,营造了人人爱护环境、人人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下步,自然保护区分局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公安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努力提高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加强联动配合,紧盯破坏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开展专项清理打击联合行动,健全静态预警、动态巡线勤务模式,完善“空中巡查+视频巡防+人员巡逻”的立体防控格局,全力构筑生态保护坚实屏障。
 
  二是充分发挥“黄河入海口生态联盟”协作机制优势,组织策划“生态警务”系列专题宣传,充分调动各联盟成员单位内部群众的巡护员、监督员、信息员作用,共同保护保护区内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大众网记者:
 
  东营黄蓝交汇,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海岸线长度占全省海岸线长度的1/8。请问在沿海地区的生态保护中,公安机关采取了什么有关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呢?
 
  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指挥中心主任
 
  闫士亮
 
  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将生态警务、基层基础建设等专项工作与沿海治安管理有机融合,以打击非法捕捞为切入点,加强船舶基础信息建设,逐步构建起适应东营沿海特点的涉海联勤联动机制。
 
  一是构建以18名“滨海生态警长”为主导,以海洋渔业、海警等5个部门为骨干,以沿海地区渔船民协会、网格员、治安志愿者等群防力量为基础的“1+5+N”海岸生态警务共同体,推动建立陆海统筹、一体防范的工作体系。
 
  二是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部署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建立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侦办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11起,打掉作案团伙7个,移送行政案件21起。其中,侦破公安部挂牌督办的“东营垦利7.08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是历年来东营破获的参与人员最多、最为典型的破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犯罪案件,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移诉犯罪嫌疑人47人、配合提起公益诉讼赔偿款1000余万元,依法打击犯罪与促进生态修复同步进行,实现震慑和教育相结合的最佳社会效果。
 
  三是以全国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全省公安机关“守海护岸2022”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海岸生态综合治理,配合拆除非法码头6处、规范停泊点10处、规范管理休闲垂钓船舶150艘、清理取缔“三无”渔船206艘。
 
  四是推进海岸生态警务室建设,打通生态警务工作最后一公里,将生态警务室设置在海岸最前沿,发挥生态警务室打击第一前哨、保护第一支点、宣传第一窗口的作用,通过“警员+网格员+N”机制优势,开展生态保护宣传进市场、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码头“五进”活动,组织生态知识讲座、法律法规宣讲、生态保护座谈12次,发布典型案例4起,生态保护理念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下一步,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将按照市局部署,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滨海生态警务工作,确保将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生活品质的新期待、新需求。
 
  山东法制报记者:
 
  从刚才的新闻发布中,了解到公安机关做了很多工作,也破获了许多大要案件。想请介绍下典型案件。
 
  市公安局生态警务办
 
  周燕
 
  近年来,东营市公安机关聚焦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明确侦查方向、突出打击重点,取得了一批重大战果,下面介绍3个典型案例以及相关危害。
 
  一、“11·29”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
 
  2018年11月29日,有群众报警称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附近有白鹤、天鹅疑似中毒。经公安机关侦查取证,锁定了一流窜湖北、江苏、河北、河南、山东等多省市的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犯罪团伙。2018年12月28日,专案组对主要嫌疑人实施了抓捕,另外7名主要涉案嫌疑人也先后在东营、聊城陆续落网,案件成功告破。
 
  该案查获了涉及白鹤、灰鹤、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24只,涉及大雁、野鸭、苍鹭、夜鹭、野兔等“三有”野生动物一宗,涉案野生动物生态资源价值400余万元,涉案交易金额40余万元,打掉在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以投毒为手段,非法猎捕、杀害、出售野生动物窝点4个,铲除非法收购、运输野生动物渠道5条,打击处理涉案违法犯罪人员32名,收缴各类野生动物600余只,电网等各类猎捕工具41件,毒饵22公斤。
 
  经法院判决,主犯李某忠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三万元;其余7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至两年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至一万五千元不等。
 
  此类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会导致野生动物数量、种类减少,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造成生态价值损失,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同时,野生动物身上可能带有某些微生物或病毒,以食用为目的的滥捕乱杀行为,可能使得这些原本只寄宿于特定野生动物中的微生物或病毒扩散到其他物种中,如果导致人际间传播,则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形成威胁,造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风险。
 
  二、“7·08”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2021年6月,公安机关在工作中获取有关线索:在大汶流自然保护区海域内一批渔船利用夜间集中生产作业、凌晨归港停靠,有非法捕捞嫌疑。经公安机关侦查,该团伙具有组织、生产、销售的完整链条,在禁渔期内捕捞“海沙”攫取巨额不法利益。2021年7月7日,民警在案发地进行收网打击,现场共查获全部涉案渔船13条,渔获物海沙三万余斤,控制涉案人员31人,查扣禁用网具“海沙泵”13套。经查,自2021年禁渔期以来,该团伙中5名组织者先后15次组织共计38条船舶到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捕捞作业,渔获物多达500余吨,通过多名中间商贩卖至山东、辽宁、江苏等地用作水产品养殖饲料获取经济利益。
 
  该案中所有涉案渔船均使用“海沙泵”,以一种灭绝式、侵略式的机械作业方式大肆捕捞贝类资源,特别是在禁渔期内,影响海洋生物休养繁殖,导致渔获物减少,影响渔民收入,同时破坏海洋生物链,影响海域内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对保护区海域渔业资源造成巨大损失。
 
  三、河口区“4·04”非法倾倒危废污染环境案
 
  2021年4月4日凌晨,河口区发生一起非法倾倒工业废水致人死亡案件。发案地位于河口区渤海三路北侧一废弃水池,水池边一辆半挂罐车,一人现场死亡,一人送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公安机关迅速启动“省市县所一体化”打击机制,抽调50余名警力成立专案组,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27名,带破涉及高青县、寿光市、东营区等地污染环境案件4起,实现了全链条全环节打击。
 
  经查,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间,犯罪嫌疑人赵某、张某军合伙在青州市租用院落及设备,生产工业乙醇,并将产生的废水非法倾倒、处置。在张某军联系安排下,先后向寿光市某污水厂、东营区某环保有限公司、高青县纯梁采油厂某注水站等地排放废水3000余吨。2021年4月3日晚,犯罪嫌疑人张某军指使周某安排2名运废人员驾驶危化品车辆将30余吨废水运至河口区,在倾倒废水过程中,2名运废人员吸入有毒有害气体致死。
 
  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危害性有:化工行业所产废水,俗称“工业废水”,有的“工业废水”属于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反应性、感染性等一种或几种危险特性。危险废物中的有毒物质会污染水体和土壤,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治理、修复难度极大。非法倾倒危废物,还极易导致人体直接接触、吸入有毒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导致人员伤亡。(东营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