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人才落户门槛
□8大类89项服务事项“整体打包”入驻行政审批服务大厅
□“一网通办”实现133项政务服务事项“只跑一次”
山东法制传媒网:近年来,面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强劲态势,山东省青岛市公安机关不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公安力量。
制度创新
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青岛市公安机关加强制度创新,优化制度供给,促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实施分区域、分类别、差别化落户政策,进一步降低人才落户门槛,取消居住落户房屋面积限制,实行稳定就业居住落户政策,服务“双招双引”赋权激励落户。
新政实施以来,外来人口落户同比提高96%。加快推进全市“人才落户一件事”,打通数据共享链路,建立网上联办系统,落户程序由“跑多个窗口办理”简化为“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办理”。全面实施外国人过境144小时免签政策,今年以来,为203位海外高端人才便捷办理居留许可。
针对249个省市重点项目,建立市、区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科学设置驻企警务站、园区警务室、项目警官,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今年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开工率达99.09%。
流程再造
打造高效能管理服务
青岛市公安机关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推动公安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做到服务有温度、管理无感知。
为强力推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青岛市公安机关成立行政审批工作专班,在市民中心设立公安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将8大类89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整体打包”入驻,其中出入境审批服务职能整体迁入。落实“市县同权”要求,下放旅馆业审批等高频事项22项,取消交强险、车船税等证明材料35项,促进审批服务提速增效。青岛市公安机关研发应用“智能云”民爆物品末端管控平台,实现全流程、全要素、全景化实时监管。建立智能化船舶管控系统,推行渔船民信息网上备案,实现出入港船舶“一键报备”;在全市509家加油站安装散装汽油智能管控系统,建立四色预警和核查布控机制,有效提升管控精准度。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有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2.63%,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18.1万户,市场活力不断迸发。
智慧赋能
优化高品质办事体验
青岛市公安机关全面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应用,优化升级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构建智慧民生警务新生态。着力推进“一网通办”,加强公安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133项政务服务事项“只跑一次”、48项高频事项零跑腿。
汇集户政、出入境、车驾管等15类1600万电子证照数据,加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更多服务事项“秒批秒办”“全程网办”。研发“一窗通办”智慧警务服务平台,整合民政、卫健等8类政府数据资源,首批实现19项高频业务“智能审验、一窗通办”,业务办理时间平均压缩四分之三。
打造公安“一码通”平台,积极向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卫生等八大领域拓展,实现身份认证、便捷支付等全场景应用,目前注册用户676万人、扫码1846万次。(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