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孙丽丽 赵小敏 冷进术)日前,在“团圆·我们在行动”山东济南分会场,90岁的父亲罗某坤抱住已经60岁的儿子罗某军,喜极而泣。
“58年,终于找到你了,我的儿啊!感谢公安机关,感谢民警这么多年的努力……”罗某坤哽咽地说。
自“团圆”行动开展以来,感人重聚的场景不断在齐鲁大地上演。截至目前,山东公安机关已找回失踪被拐人员112名,侦破拐卖儿童积案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
“组织开展好‘团圆’行动是山东公安机关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问题的‘民心工程’,是山东公安刑侦部门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山东省公安厅一级巡视员槐国栋说。
“千警进千家”,凝聚“团圆”合力
山东公安机关将“团圆”行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围绕侦破拐卖儿童积案、缉捕拐卖犯罪嫌疑人、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三项重点内容,全力推进工作。副省长、公安厅厅长范华平多次组织召开党委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市、县公安机关分别成立“团圆”行动专业队,对历年未破案件和在逃嫌疑人,逐一研究,包案攻坚。
全面获取更多准确信息,是组织好“团圆”行动的基础。山东公安机关全力开展被拐、失踪儿童基础信息完善工作,依托“千警进千家”活动,发动刑侦、治安、派出所民警以及村居警务助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集中摸排行动,进一步梳理父母寻找失踪儿童案(事)件信息,助力失踪被拐儿童家庭早日实现团圆梦。截至目前,共排查采集来历不明、疑似被拐人员DNA信息3700余条,相继找回失踪被拐人员112名,帮助53个家庭实现了团圆梦。
科技赋能,提升精度与速度
科技为打拐工作开辟了新的方法和渠道,让精准打击更具力度,让查找寻亲更显速度。
“人民群众迫切盼望的,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山东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薛林说,为全力查找被拐卖儿童,尽早让更多离散家庭团圆,山东公安机关不断向科技要战斗力,认真梳理拐卖儿童积案卷宗、证据线索、在逃嫌疑人,对重大案件组织专案侦查、重点攻坚,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深入研判,寻找案件突破口、缉捕嫌疑人。
在侦办罗某军被拐骗案件中,民警发现,由于丢失时间长、丢失地点复杂、报案时间晚等难点,公安机关虽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查找,但迟迟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线索。
“我们再次拿出这个案件,并把希望寄托在DNA技术上。”枣庄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丛四新说,由于罗某坤的老伴去世多年,无法获得相关DNA数据,刑警只能进行单亲比对,但单亲比对后得到了大量结果数据,不具备研判条件。
手握“大把”数据,却不具备研判条件,如何突破?
山东省公安厅向各地推广新的技术手段,与DNA比对方法配合使用,并组织精干警力参加全国集中研判和技术比对会战,进一步提升了查找比对效率。
“根据遗传学规律,我们利用罗某坤4名子女的数据做了反推,从而使单亲比对变成双亲比对,最后找到了老人失散多年的孩子,圆了罗某坤一家的团圆梦。”丛四新说。
倾力打拐,民警一直在路上
辗转山东、陕西两地,奔赴1000余公里,2月22日,临沂市公安局兰山分局民警带着寻亲小伙与父母团聚;历时56年的期盼,6月3日,在烟台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以及枣庄市公安局市中分局的共同努力下,92岁的王某喜与已经59岁的孩子相拥而泣……每一个家庭团圆的背后都凝聚着公安民警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
时光退回到1997年9月21日。当日,聊城市公安局接到电影《失孤》主人公原型郭刚堂的报警求助称,其2岁的儿子郭新振被人抱走,下落不明。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虽然办案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聊城公安始终坚持查找,从未放弃。
“2000年DNA技术开始应用于打拐工作时,聊城公安及时采集郭刚堂夫妇的DNA信息入库比对,随着技术发展,又多次补充完善他们的DNA数据,但由于孩子之前从没有采集过DNA信息,所以多年来这个案件一直没有破获。”山东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总队长李民介绍。
今年“团圆”行动中,公安部将该案列为挂牌督办案件组织攻坚。6月中旬,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河南发现郭新振下落,通过采血,最终确认了郭新振的身份。山东聊城公安机关迅速组织警力赶赴河南、山西等地,围绕当年收养、拐卖情况循线追踪、缜密侦查,抓获了当年拐卖郭新振的2名犯罪嫌疑人,查清了案件事实。
7月11日,山东、河南两地公安机关在聊城市为郭刚堂、郭新振一家人举行了认亲仪式,离散24年的家庭终获团聚。(人民公安报2021-07-20第04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