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山东济南市拘留所2018年3月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连续8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拘留所、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标兵拘留所”,连续16年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先后荣获全国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推进拘留所管理教育新模式先进单位、全国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荣誉的背后是济南市拘留所多年来砥砺前行的担当作为。作为省会城市的特大型拘留所,济南市拘留所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带队建,以党建促工作,全面构建一体化安全管理格局,以规范执法促进人权保障,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创新“四式矛盾调解法”,确保拘留所工作实现了“整体工作上水平、主要工作站排头”的可喜局面。
构建一体化安全管控格局
变“如履薄冰保安全”为“从容不迫抓安全”
“安全是公安监管工作的生命线。济南市拘留所全面夯实基础、完善机制举措,积极构建起技防先进、物防坚固、人防严密、联防高效、管控闭环的一体化安全管控格局。2013年至今,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济南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政委丛建华说。
2013年,济南市拘留所在严格落实公安部监所建设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独立安全的办公区、拘留区、执法办案区、服务区和保障区,以执法办案区的“六室一平台”(健康检查室、信息采集室、建档归卷室、物品保管室、入出所教育室、提讯室和收拘平台)和拘留区的“八室一场”(视频监控室、谈话教育室、心理咨询室、大课教育室、社会矛盾调解室、远程会见室、亲情会见室、文化娱乐室和室外活动场)为关键部位,完善收拘、提讯、会见等工作流程,固化内容、重点、责任,实现了收拘环节文书验证、人员体检、安全检查和物品保管、信息采集“一站式”工作流程和监控、巡视、管教、提讯、会见等一体化管理流程的有机结合。
为提升监所信息化建设水平,他们争取资金全方位构建智能视频安防矩阵,升级安装被拘留人员报告、对讲、受虐报警、提讯、谈话录像等系统,打造“多位一体”安防体系,增强了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提高了监所安全系数。
济南市拘留所坚持“预警在先、主动防控、发现在早、化解在小”的原则,建立完善安防设施、被拘留人、民警执法风险“三位一体”的评估机制,全面落实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评估、防范、预警。他们还积极探索闭环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17类91个岗位规范和工作标准,细化9项84个工作流程,探索建立27项岗位衔接配合运行机制,使监控、巡视、管教、医疗、综合等工作岗位既环环相扣、相互示警、关联传递,又相互对接、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确保信息沟通传递、处置和信息实时反馈、汇总研判,实现了对拘室及在拘人员的无缝管理。
推进执法“六化”建设
以规范执法促进人权保障到位
济南市拘留所深入推进执法培训经常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考核制度化、执法监督网络化“六化”建设,搭建执法过程监管平台,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构筑执法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提升规范执法水平,以规范执法促进人权保障。
为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济南市拘留所搭建执法“三大平台”,全面提升规范执法水平。一是搭建执法过程监管平台,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构筑执法风险预警机制;二是搭建执法质量考核平台,对执法过程实施动态化监督考核,提高队伍规范执法履职能力;三是搭建执法检查平台,针对关键执法环节、法律文书和工作台账的规范使用进行监督检查,有力地提高了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
在执法规范的基础上,济南市拘留所积极打造人权保障窗口,始终坚持保障行政执法与保障人权并重,把保障被拘留人合法权益作为法定职责贯穿于监管工作全过程,切实维护被拘留人员合法权益。他们完善被监管人员15项人身权利保障制度,安装中央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生活保障设施8类37项,设置无障碍卫生间等功能用房23个,在拘留区内安装了亲情电话,为亲属不能来所会见的被拘留人提供网上视频会见。拘室实行单人单铺和“一人一衣一被”制,规划设置过渡、普管、严管、单独拘室,针对不同拘室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使过渡人员管教更规范严谨、普管和宽管更人性化、严管人员管理更严格规范。他们还建立少数民族被拘留人登记和特殊人员跟踪问效等5项制度。
济南市拘留所不断强化民警窗口服务意识,全力服务保障行政执法活动的顺利开展。他们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大幅度缩短办理入所手续和提审工作效率。他们还为来所办案民警提供两间休息室,配备饮水机等设施,为就餐时间仍加班办案的外单位民警提供就餐服务。济南市公安局长清分局派出所民警因办理一起涉及人员较多的治安案件,在拘留所提审整整一天,拘留所主动为办案民警提供用餐、办公用品等,保证了提审工作顺利进行。
“主动接受社会对公安监管工作的监督,这是阳光、开放的积极举措,体现了拘留所落实依法文明管理的机制,也体现了拘留所的各项工作能摆得开、看得见、经得起考验的扎实功夫。”这是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强参加济南市拘留所对外开放活动后的留言。多年来,济南市拘留所积极推动拘留所向社会开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自2013年以来,累计对社会开放43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1160余人次。
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奏响“教、育、矫、救”四部曲
甄某因承包工程发生纠纷,殴打他人,被行政拘留5日。甄某在入所时撞墙,言辞激烈,拒不配合,并扬言必须弄出点“动静”。拘留所领导和民警连续两天与其谈话,让他观看《打架的成本》多媒体演示片,其思想受到极大震动。出所那天,甄某发自肺腑地对民警说:“以前不懂法,通过学习和你们的教育,我才知道打架斗殴对生意和工作造成的损失太大。不懂法太可怕,以后坚决不会了!”
济南市拘留所始终秉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理念,以“分级教育体现宽严结合、分类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分别教育强调人文关怀”为原则,注重在“教、育、矫、救”四字上下功夫、做文章。
——突出“教”字。他们先后制作了禁毒、禁赌、远离酒驾醉驾、殴打他人违法成本计算等12类39项多媒体课件和40余块警示教育宣传板,提高教育实效。
——侧重“育”字。积极构建“上课有文、荧屏有像、广播有声”的立体化教育平台,坚持把学习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熏陶友爱、自律、修身、讲道义、重感情、守品德的中华美德。
——围绕“矫”字。建立心理治疗室、心理减压室、音乐理疗室,并加强对民警心理学方面的培训,目前已有6名民警获得全国二级以上心理咨询师专业证书。他们先后为810余名被拘留人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教育,成功疏导多名有自杀自残倾向的高危人员。
——把握“救”字。创建拘室文化长廊,开设“民警寄语”“被拘留人心声”等栏目,鼓励被拘留人员创作诗歌散文、撰写悔过书信、编演文艺节目抒发情感。
相关链接▲▲▲“四式矛盾调解法”化解矛盾546起
济南市拘留所创新“社会协作联合式、部门合作互动式、亲友参与情理式、所内教育说教式”的“四式调解法”,先后成功化解矛盾546起,化解成功率达83.2%。
社会协作联合式调解法
协调医疗卫生、民政、人力资源、国土、教育、司法等部门,聘请12人为特邀调解专家,全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社会化联动调处体系,建立“1+X”多元化调解机制,有针对性地搭建起联系纽带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通道。
张某因医疗纠纷多次到医院闹事、打砸,被处以行政拘留10天。张某入所后情绪激动,精神几乎崩溃。了解案情后,该所及时启动联合调解程序,一方面深入教育谈心,稳定张某情绪,使其认识到个人正当诉求和因诉求方式不当而违法二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邀请济南市卫健委、民政局、司法局调解权威专家为张某提供医疗事故赔偿的依据、程序和额度等方面知识,使张某逐步从心理阴影中走了出来,懂得不能采取过激和违法行为,而是要依法争取自己的合理权益。
部门合作联动式调解法
每日2次广播,每周集中组织3次普法宣传,每月聘请法律专家开展“一条法律条文讲解、一个案例分析、一类纠纷问题研讨”活动,为被拘留人提供法律教育的具体指导。对矛盾纠纷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积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坚持教育与引导、帮扶与沟通“两手抓”,改变过去拘留所“单兵作战”的局面。
2016年2月,该所收拘5名扰乱社会秩序人员。这5人年龄偏大、体弱多病,对此,民警在加强谈话教育的同时,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联动,有关单位领导应邀到济南市拘留所与被拘留人进行谈话沟通,有效疏导了被拘留人的情绪,有效化解了矛盾。市拘留所还与城管、烟草专卖等部门联动,顺利化解153起矛盾,促进了警民关系和谐。
所内调解说教式调解法
坚持以“谈心教育稳控情绪,疏导教育转变态度,思想教育深化认知,法制教育规范行为”为主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被拘留人的思想向“我要悔过”转变。
66岁的被拘留人何某因扰乱社会秩序被处拘留10日。何某入所后,所里及时制订教育转化工作方案,管教民警将人性化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多次深入拘室找其谈心,疏导其心情,逐步转化其思想。考虑到何某年龄较大,民警从生活上给予其关心照顾。何某态度逐渐软化,在与值班民警深入交谈后,深刻反思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写下了保证书,保证不再参与任何违法犯罪活动。
亲友参与情理式调解法
巧妙发挥“权威人”“亲密人”等对当事人的影响,灵活运用“法、理、情”,坚持在“动之以情”上动脑筋、在“倾注真情”上下功夫、在“专注亲情”上做文章,先后化解7起社会矛盾,促使13名被拘留人员写下悔过书。(山东济南市拘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