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省泗水县人大:前期调研做的实 精准提炼出询题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高层 > » 正文

山东威海人大常委会以法治力量让山更绿海更蓝空气更清新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张晓莉 于云龙)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威海精致城市建设的靓丽底色。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人大常委会以系统化思维推动立法、监督工作贯通衔接,努力让山更绿、海更蓝、空气更清新。
 
    立体化立法:构建生态保护法规体系
 
    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难点重点问题,及时把有关生态环保方面的立法项目纳入立法计划,深入开展小切口、精细化立法,出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海岸带保护条例、刘公岛保护条例等一大批特色鲜明、引领性强的地方性法规,构建起生态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系,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比如,针对个别海岸带区域被盲目开发利用、自然岸线资源缩减、海岸景观和生态功能遭到破坏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出台海岸带保护条例,将海岸带划为严格保护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优化利用区域等三类区域,将优质沙滩、重要滨海湿地和候鸟栖息地越冬地、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区域划为严格保护区域,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项目。
 
    条例实施后,政府有关部门及时编制市域海岸带保护规划,对破损的海岸带等进行生态修复和系统治理,先后拆除养殖大棚、池塘1700多亩,修复受损岸线40多公里、滨海湿地540多公顷,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由当初不到40%提升到50.8%,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稳定保持100%,让“千里海岸线”成为一幅名副其实的山水画。
 
    组合式监督:持续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聚焦蓝天、碧水、净土等重点领域,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听取审议报告、调研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方式打好监督组合拳,督促有关部门单位改进提升工作,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针对大气污染防治,连续三年开展调研,深入百余家企业检查工业废气排放,督促企业升级环保设备、优化生产流程,确保废气达标排放;协同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机动车尾气“智慧监测”网络,狠抓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治理。在人大的监督助推下,不仅解决了具体点位上的环境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还对同一类别问题进行排查整改,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积极成效,促使威海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巩固。
 
    2024年,威海重污染天数达到全省唯一为0,PM2.5、PM10、优良天数比例、综合指数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成绩,PM2.5、综合指数绝对值和改善值均居全省第一。
 
    跟踪式问效:助推突出问题整改落实
 
    监督工作做得好不好、实不实,最终还要落在一个“效”字上。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从审议意见督办入手,与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沟通协商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适时组织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了解整改进展情况,保证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比如,对海岸带保护条例等3件法规实施情况专题询问中提到的重点问题,在次年实施“回头看”跟踪监督。这一举措,是对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跨年度连续监督的创新尝试,政府有关部门及时组织现场核查、清理整治,专题询问中提到的11个问题全部得到有效解决,还推动了整改同类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问题580多处。
 
    在此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采取“点对点”对比方式,拍摄整改落实情况专题片,在专题询问现场播放,实现问题整改、工作成效可视化,极大激发政府部门整改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山东省威海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