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济南钢城区人大召开民生实事重点项目监督座谈会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高层 > » 正文

山东菏泽市牡丹区人大:多向发力,促牡丹红火绽放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吕洪乾 姚冠华)牡丹产业是菏泽市牡丹区的传统支柱产业和文化名片,牡丹区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能定位,通过视察督导、调研问需、代表引领等多维度发力,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助力全区牡丹芍药产业从“家庭小作坊”向“专业大市场”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3月28日,牡丹区人大常委会在百花园视察调研牡丹芍药特设产业发展情况
 
  强化监督职能,深入一线“把脉开方”。牡丹区人大常委会将牡丹芍药产业发展列为重点监督议题,通过常态化视察调研精准赋能。2025年3月,区人大常委会开年第一次视察调研活动,就是组织省、市、区人大代表和专家对全区牡丹芍药特色产业开展专题视察,实地察看百花园、冠宇牡丹园、盛世芍花等6个点位,深入了解各点位文旅筹备、种植技术、冷链物流、品牌建设等环节。针对视察中发现的科技研发滞后、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问题,提出搞好发展规划、深挖文化内核、创新产业发展等建议,并形成意见建议转交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科技驱动、品牌引领、全链升级”的发展路径。近年来,牡丹区人大常委会还对文化旅游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对区政府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围绕牡丹区“花样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每次监督调研议题均察看与牡丹芍药产业相关企业,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督促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抓好整改落实,促进相关工作不断完善。
 
  发挥代表作用,凝聚产业发展合力。牡丹区人大常委会注重激发人大代表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市人大代表王封、区人大代表赵文双等为引领,打造“代表+企业+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例如,赵文双创办的盛世芍花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发展新模式,带动周边7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其创新推广的“1米大行距种植”“全冷链预处理”等技术被列为行业标杆。牡丹区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开展代表“履职尽责 服务大局”系列活动不断推动牡丹芍药产业健康发展。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开展“区人大常委会领导成员带头进站”活动,2025年3月在都司镇开展的活动中,领导成员与企业代表、花农面对面座谈,围绕“延长花期技术”“文旅筹备优化”等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在“百名代表联系企业”活动中,区人大常委会领导成员每人联系一家牡丹芍药产业相关企业,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堵点,通过代表建议形式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地,切实助企纾困解难,不断优化全区营商环境。
 
  优化服务机制,不断提升产业效能。针对牡丹芍药产业发展中的短板,牡丹区人大常委会广泛凝聚代表力量,优化产业服务保障,助力产业做大做强。召集全区在牡丹芍药产业发展领域的市、区人大代表,成立牡丹产业发展专业代表小组,在龙池牡丹实业有限公司内设立龙池牡丹人大代表活动室,针对观赏牡丹的花相提升和油用牡丹的产量提高,芍药鲜切花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产业发展规划等议题,多次开展小组活动研讨交流,并创新开展“代表约见、区长进站、有事好办”活动,邀请区政府副区长,区牡丹产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参与,围绕“牡丹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进行座谈交流,提出突出品牌建设、壮大乡村旅游、延伸产业链条等针对性意见建议,为牡丹产业发展专业代表小组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和有力支持。
 
  在人大监督与代表助力下,牡丹区牡丹芍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种植面积超10万亩,年产值突破百亿元;鲜切花销量占全国65%以上,带动就业10万余人。牡丹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聚焦产业规划、科技创新、文旅融合等领域,以法治力量护航“双花经济”高质量发展,让牡丹芍药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富民之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谷雨前后看牡丹,届时,十万亩花田诚邀全国各地游客来“中国牡丹之都”共赏国花盛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