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泰安人大戴冰带队开展《泰安市汶阳田保护条例》立法调研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高层 > » 正文

山东阳谷人大:“民声”变“民生” 代表履职更接地气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李源 孔俊雅 赵轲)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尺,通过构建“服务保障、活动载体、履职评议、建议办理”四位一体工作体系,推动人大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实践。
 
  服务保障“实打实”,让代表履职有底气
 
  坚持开展专题学习、以会代训等活动,积极邀请党校讲师、省市级人大领导、全国人大代表等专家学者,每年组织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1500余人次参与培训。培训内容紧扣人大法律法规和基层工作实际,有助于代表们吃透政策精神,不断提高依法履职水平,真正成为政策的“明白人”,群众的“传声筒”。
 
  完善“双联”机制,采取面对面谈话、上门走访等形式,常态化了解掌握代表履职情况,不断提高代表联系群众的质效,让听取群众呼声更直接,传递民意更高效。坚持和完善代表参与人大常委会工作机制,2024年累计邀请代表421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代表265人次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真正让代表履职从“纸面推演”转向“一线实战”。
 
  活动载体“活起来”,让代表履职有平台
 
  建实、管好、用活代表工作站,自2019年启动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历经六年,为代表履职搭建了18个代表工作站和4个社区工作室的活动“主阵地”。去年,代表工作站共接待选民5300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13条,经过登记、交办、督办、反馈的闭环机制,最终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代表工作站真正成为了代表和群众的“连心桥”,民意转化为民生的“枢纽站”,让民主的触角真正深入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规范代表小组建设,每季度组织代表小组活动。去年,全县98个代表小组开展了112次调研,提出了133条建议,涉及农田水利、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特别是乡镇代表已从会议“表决器”式的被动履职转向扎根基层的主动作为,使履职实践真正成为了民生诉求的“转化器”。
 
  履职评议“动真格”,让代表履职有动力
 
  深化履职评议,每年组织住阳市人大代表向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并现场开展满意度测评。在2024—2025年间,阳谷县人大常委会共组织18名市人大代表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不仅促进了代表和选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还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代表履职实效。
 
  加强议事规则、履职监督、履职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设计,围绕代表履职能力和作用发挥,建立工作档案,提出履职建议。建立代表履职“全周期管理”机制,推行“年初定计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结果”动态监督,推动代表履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真正实现了“让代表动起来、履职活起来、作用显出来”。
 
  建议办理“见实效”,让代表履职有成果
 
  建议办理提质增效,2024年,县人大常委会交县政府系统办理的代表建议共119件,占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的100%,已全部按期答复并办理完毕。其中,《关于加快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提高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的建议》等10件重点建议,通过主任、副主任分组督办,副县长主抓领办,专门委员会对口跟办的方式,最终转化成了促发展、惠民生的政策措施。
 
  创新“代表建议直通车”机制,针对物业管理、违规停车、占道经营等热点问题,组织50多名代表开展“体检式调研”4次,推动问题解决驶入“快车道”,代表建议办成率和群众满意度同比提升20%,真正让“金点子”变成“好实事”。
 
  正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凡成所言:“群众指尖的温度,就是我们履职的刻度。”阳谷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化“履职在一线、服务零距离”工作机制,让代表履职扎根基层更深入、服务群众更贴心,以代表工作的新成效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用实干担当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