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威海市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高层 > » 正文

山东济南人大:注重“四性”工作法 用心用情助推民生事业发展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诸葛利 李晓童)民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福祉。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在社会建设工作方面,坚持人大职能的“法定性”和社会建设的“人民性”,围绕“一老一小”、安全生产、劳动就业、医疗保障、退役军人服务等民生实事,运用“四性”工作法,即系统性、连续性、科学性、协同性,做好社会建设领域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用心用情用力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有温度、有质感。
  
  注重系统性,开展人力资本监督
  
  围绕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助推强省会建设主题,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加强人力资本建设专题询问。作为本届人大的民生“第一问”,这次专题询问从2022年5月开始,利用3个月时间,面向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市人大代表、区县人大和有关市直部门及专家、群众等,征集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情况建议和要求356条,综合提炼、分类整理出14个专题询问重点问题。随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加强专题询问后的跟踪问效,助推出台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40条,2022年全市人才净流入15.8万人。今年2月,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右人才日”的决定。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73万,共引育“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1381人,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注重连续性,开展安全生产监督
  
  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此,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几年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检查。2021年,聚焦全市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实施精准检查;2022年,聚焦安全生产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三化”建设有关规定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2023年,创新开展“点穴式”执法检查,点准“一对照、两查找”三个“穴位”,对照安全生产法新修订的42条内容,查找新问题的发生和老问题的整改,形成检查清单,提高检查的精准性和靶向性。对15个区县(功能区)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实行清单式销号管理,推动查改各类安全隐患5.3万余项,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决稳控安全形势,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智慧监管工作情况的报告,落实全市数字大会建设推进要求,深挖细究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深层次制度性问题,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安全监管的深度融合。
  
  注重科学性,突出“小快灵”立法
  
  坚持科学立法原则,注重立法调研与法规修改协同推进,力求实现社会建设领域地方立法新突破。
  
  2022年,济南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决议》,作为全国首个地方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决议,突出强调政策、环境等“七大友好”,为全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权威的刚性约束和制度保障,进一步提升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的法治化水平。2023年,在决议出台一周年之际,开展“回头看”,实地调研全市儿童友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情况,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决议各项要求落地落实,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儿童友好城市。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用法治思维推进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根据上位法修改实际,做好《济南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修订立法调研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方式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做好《济南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围绕助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青年与城市高质量互促发展的法治化推进路径,做好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工作。
  
  注重协同性,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监督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2023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加强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进一步打开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的创新通道,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推动政府主导型的民生项目与群众需求型的民生实际有机结合。
  
  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民生实事项目专项监督工作实施方案,突出“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助推20项民生实事如期高质量完成,通过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健全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为“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作出人大贡献。(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