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2024年9月,山东省东阿县刘集镇郭庄村,一只未拴绳的黄色马犬闯进刘某山的养鸡场,158只鸡死伤,产蛋量暴跌。看着一片狼藉的鸡舍,刘某山怒火中烧,满脑子想的都是“必须让他赔个倾家荡产!”而狗的主人胡某友闻讯赶来,面对惨状,瞬间懵了,巨大的愧疚和“这下完了,得赔多少钱”的恐惧交织心头。愤怒的刘某山一气之下将胡某友告上法庭。案子由东阿法院刘集法庭法官韩明辉承办,经过审理,事实清楚、责任明确,法官依法判决:胡某友十日内赔偿刘某山损失20000元。案件判决后,双方均服判息诉,但被告未按时履行赔偿义务。
主动担当:“一案到底”践行“如我在诉”理念
判决生效后,韩明辉一直关注该案件。他清楚,自己判的案子,自己最了解其中的“死结”:刘某山看着判决书,急得团团转——鸡场需要钱周转,判决的钱何时能拿到?他心里直打鼓:“这判决不会是一纸空文吧?再拖下去鸡场真要垮了!”胡某友捧着判决书,愁得直叹气——这两年因生意失败负债累累,一次性拿两万元实在困难,邻里的钱也不好再借。他满心绝望:“两万元怎么凑哎,法院不会来抓人吧?强制执行?”作为本案的审判法官韩明辉更明白:若简单移交执行局,对胡家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刘家,执行过程解不了燃眉之急。案子判了,矛盾却可能更深了。
“案子在我手里判的,症结在哪我最清楚,解铃还须系铃人!”韩明辉没有将案件一判了之,更没有将案子推向执行,他秉承着“如我在诉”和“小案不小办”的理念,主动将责任揽了过来。对他而言,一份判决书远非终点,让纸面上的公平正义转化为当事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这起关系生计、牵动邻里的“小案”化干戈为玉帛,传递司法的温度,才是更高的追求。他决定:由自己这个审判法官,来破这个执行僵局!
匠心调解:审判法官的独特优势与策略
作为案件的审判者,韩明辉对双方诉求、证据细节、争议焦点了如指掌,这成为调解的独特优势。
“背对背”再访胡家:
韩明辉带领团队再次来到胡某友家。“老胡,案子是我判的,法律责任你我都清楚。但你的难处,判决书之外我也看到了。”他先倾听胡家的实际困难,让胡某友感受到被理解。胡某友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些,觉得法官似乎不是来“逼债”的,愿意听他诉苦。紧接着,韩明辉话锋一转,严肃指出:“这份判决是依照法律规定作出的,具有强制执行力,该案如果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查封账户、上失信名单,甚至拘留,都是可能的后果,那时就更被动了。现在,我们争取在判决基础上,找到一个你能承受、对方也能接受的方案,主动履行,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你看如何?”这番话让胡某友心头一紧,恐惧再次袭来,但这也让他看到了一丝主动解决、避免更大麻烦的希望。
“背对背”恳谈刘家:
在刘某山的鸡场,韩明辉指着判决书说:“刘大哥,你的权益受法律保护,天经地义。但执行需要时间,胡家的情况你也了解,硬执行,钱未必能马上到位。我比谁都希望你能尽快拿到实实在在的钱恢复生产。如果对方能一次性拿出一个合理的数额,虽然比判决少一点,但你能立刻拿到‘活钱’投入周转,避免执行风险和时间成本,同时邻里关系也有缓和余地,这算不算一个更实际的选择?”韩明辉以审判者的身份分析利弊,句句切中刘某山最关心的“拿到钱”这个核心。刘某山听着,眉头紧锁,内心激烈斗争:坚持两万当然好,但遥遥无期的等待和鸡场困境是现实;少拿点但立刻到手,似乎……也不是不能考虑?韩法官的话像一把钥匙,撬动了他固守“一分不能少”的执念。
“面对面”:审判法官主持下的破冰协商
在韩明辉扎实的“背对背”沟通铺垫下,双方被请到一起进行“面对面”协商。气氛起初有些尴尬和紧张,双方都板着脸。韩明辉精准把握双方底线:对胡某友而言,他必须真诚道歉,并拿出最大诚意的履行方案,而对刘某山来说,核心诉求是尽快获得可支配的赔偿金用于生产。终于,在韩明辉的主持下,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胡某友向刘某山诚恳道歉,并竭尽全力一次性支付“11000元”赔偿款。这个数额,是胡某友能凑出的极限,也是刘某山权衡后能接受的“及时雨”。听到这个数字,刘某山心里虽有不甘,但也知道胡某友的实际情况,随后想到“活钱”马上能救急,紧绷的脸稍微缓和了;胡某友则像卸下了千斤重担,长长舒了口气。
为确保这个来之不易的和解方案“不折不扣落地”,避免成为“空头支票”,韩明辉主动延伸服务,今年6月4日,他带着法庭工作人员,来到了刘某山的农家小院,见证胡某友将11000元和两件小礼品,交到了刘某山手中。“刘大哥,看看数额对不对。老胡,这次吸取教训,狗一定要拴好!”韩明辉的话语朴实而有力。刘某山长舒一口气:“法官,钱到了,我这心就踏实了,能买饲料了!”胡某友也如释重负:“谢谢法官给机会,以后一定管好狗,绝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这一刻,韩明辉亲手为这个自己审理的案件,画上了一个“案结事了人和”的句号。从作出判决到见证履行,他全程负责,打通了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小案件,连民心;巧调解,显匠心。东阿法院的法官以“一案到底”的担当,从审判台走向农户家,将法理、事理、情理熔于一炉,不仅审结了案子,更亲手解开了困扰双方的心结与困局。这158只鸡背后的赔偿纠纷得以圆满解决,生动诠释了基层法官秉持“如我在诉”情怀、践行“小案不小办”要求,践行司法为民的智慧与温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和谐稳定的法治动能。(来源: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