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兰陵县司法局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普法宣传活动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法院 > » 正文

山东聊城中院:让司法更智慧 让服务更便捷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近日,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速裁团队办理的一起案件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办案人员通过电子送达平台将司法温暖传递到当事人心中,一起涉及四方当事人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得以成功化解。
 
  2024年以来,山东聊城中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数字强市建设,坚持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数字法治及智慧法院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智慧法院建设加速法院办公办案方式变革
 
  加强智慧法院建设组织领导。聊城中院党组对智慧法院、数字法治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以刘延杰院长为组长的中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智慧法院、数字法治建设相关工作。加强对全市两级法院数字法治系统及智慧法院建设应用调研工作,对相关业务系统的开发应用提出意见建议,一体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持续优化网上办公办案系统。聊城中院将全流程网上办公办案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院领导带头应用,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培训、考核通报、加强宣传等方式,提升法院干警信息化工作能力水平。聊城法院平台上线率保持100%,网上阅卷率、程序性文书生成率等指标,均在99%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完成移动办案办公系统与山东联通的对接工作,方便干警移动办公办案,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推进案件审理模块化。聊城中院以21类常用民事案由为基础,采用“1+3+1”的模式,构建涵盖类案脑图系统,证据交换、智慧庭审等功能模块,以及数字化卷宗的智能化、模块化审判系统,实现了民事案由类案模块化要素式审判。
 
  加强数字系统建设和应用水平
 
  推进政法协同平台建设。聊城中院实现政法系统数据贯通,一审公诉、减刑假释、网上换押、涉案财物、文书送达、网上阅卷等业务网上流转。在市委政法委的协调帮助下,2024年,接收检察院一审公诉案件1703件、法院立案1446件,与2023年同期相比有了较大的提升。
 
  提高道交案件一体化处理平台应用水平。聊城中院坚持道交纠纷处理全流程网上运行,强化与交管部门、保险公司、医疗机构、鉴定机构、司法行政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和工作对接,实现道交纠纷一键式、一站式办理,提高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处理效率。2024年,全市法院平台申请调解1298件,达成调解1064件,调解成功率85.12%,位居全省第三位。
 
  搭建金融云庭智审平台。聊城中院实现与建设银行间数据对接,将银行提供的原始数据信息和电子证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直接转化为电子诉讼材料,自动化、静默式上链验证。法官通过证据审核与要素筛查,进行快速审理,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提升司法便民利民成效
 
  积极推动诉讼服务转型升级。聊城中院深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打造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12368热线“四位一体”的综合性诉讼服务平台,推动诉讼事务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办好,积极推广网上立案、互联网开庭、电子送达等线上诉讼服务。2024年,全市法院网上立案6万件、互联网开庭2.1万场、电子送达案件6.2万件,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类诉讼事务,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加快推进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聊城中院与司法行政、金融、妇联等22个部门及行业协会深化诉调对接,吸纳70家调解组织入驻法院调解平台。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格局,利用诉源信息管理系统,向市委政法委报送万人成讼率和“无讼村居”创建指标数据,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智慧法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聊城中院在全省数字法治系统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智慧分案系统与论文《类案检索要素图谱构建》获评优秀成果。聊城中院被省法院评为“智慧法院”,东阿法院“轻法庭”项目入选2024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无书记员”庭审模式的创新实践》案例,入选全省数字法治系统建设优秀案例。
 
  聊城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强数字法治系统和智慧法院建设,推动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提供智能化、一体化、协同化智慧服务,把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嵌入社会治理大格局,积极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聊城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