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宋国玉)2月10日,在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正智作工作报告。报告中多次提到了黄岛法院的亮点工作和典型案例。接下来,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报告中的“黄岛元素”。
【助力打造电影之都】
推出服务电影工业化13项举措
黄岛法院立足司法审判职能,围绕园区建设、知识产权、影视投资三大重点领域,推出13项工作措施,为服务打造“东方影都”国际名片注入强劲司法动能。坚持主动靠前服务,及时报告涉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案件难点堵点,提出对策建议6条,源头化解潜在纠纷17件。成立专门知识产权审判团队,推行“三合一”审判模式,创新构建“诉前禁令+诉讼衔接”联合保护机制。组织公司法审判专家、青年干警开展“订单式”精准普法,举办“对赌协议”法律效力认定等专题讲座4场,为32家头部影视投资企业“零距离”法律问诊,查摆投前审核、版权管理、收益分配等法律风险点7个,指导企业合规经营,助力防范化解投资风险。
【司法守护蓝色粮仓】
保障海洋牧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被执行人杨某需腾迁的涉案养殖场所在片区涉及全国首个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设,该项目是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对建设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意义重大。由于前期杨某已投入大量成本,且在此养殖的鸦片鱼正值快速生长期,其对抗情绪强烈。黄岛法院秉持善意文明理念,多次实地勘察并召集双方当事人协商,尽量平衡保护双方合法权益,减少不必要损失。最终,申请执行人同意延期执行。鸦片鱼上市后,杨某依约腾迁交付,并将大量设备留给了海洋牧场建设公司,客观上促进了海洋牧场的建设进程。本案妥善执结,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助力“驰名商标”企业浴火重生
美光机械主营设备制造、机械加工,拥有国内外多项发明专利,并入选中国驰名商标。近年来,因经营不善,企业陷入债务危机。2023年8月,美光机械向黄岛法院申请破产重整。黄岛法院发挥执破协同作用,综合实地勘验和意向投资人摸排情况,审慎评估认定具备重整重生可能。为提高重整成功率,黄岛法院依托府院联动机制,首次适用“预重整+重整”模式,通过预重整达成重整协议,然后转入正式重整程序,高效推进成果落地,预重整方案顺利通过,该破产重整案的顺利审结妥善化解了10.3亿元债务纠纷,全部清偿238名员工工资,助力“驰名商标”企业浴火重生。
【科技赋能为民执行】
“青西联执”跑出为民执行加速度
黄岛法院把“线上优先、线下集约”作为改革重点,依托府院联动机制,研发“青西联执”小程序,将45个政府部门、镇街纳入联动平台,“点对点”传输文书材料,执行联动机制“线下”转为“线上”,系统数据交换替代“人工上门”,实现农村土地房屋、工商登记、社保、公积金等财产线上查封。目前,“青西联执”平台入驻部门已达20余家,保全现场办理事项较改革前减少74%。(山东省青岛市黄岛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