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济宁任城区司法局:多元文韵 绘就“河韵仁矫”新枫景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法院 > » 正文

山东泰山区人民法院发布“泰法和”多元解纷品牌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1月26日,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泰山区人民法院打造“泰法和”多元解纷品牌情况。会上,泰山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牛春通报了2024年泰山区人民法院推动多元解纷工作成效,调解速裁团队负责人逯元丽通报了推动多元解纷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典型案事例,立案庭庭长王立瑶回答了记者提问,审管办(研究室)主任马翔主持新闻发布会。省、市级多家媒体受邀参加。
 
  近年来,泰山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树牢“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在凝聚合力、有效过滤、诉非衔接、实质解纷四个维度进行一体化构建,打造集“多元共治”“前端治理”“主动防范”“标本兼治”为一体的“泰法和”多元解纷品牌,系统性地推进纠纷源头化解。2024年,全院新收各类案件18749件,同比下降2.45%,其中民事收案同比下降10.85%,在全市率先实现收案负增长,有效减轻群众诉累。
 
  一是凝聚合力:从“一元治理”到“多元共治”。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源治理、汇治理、融治理”基层治理体系,提升矛调中心的吸附能力和解纷实效,派驻法官指导化解纠纷80余起。升级诉前调解“指导端”,针对物业、相邻关系等纠纷,先行裁判个案后,明确裁判尺度,由调解员对同类纠纷集中调解。通过“示范案例+类案调解”的方式依法审结案件40余起,有效带动1000余件潜在案件高效解决。
 
  二是有效过滤:从“后端化解”到“前端治理”。定期向行业监管部门、协会等通报纠纷成讼及化解情况,助推行业治理规范化。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行“预查废”制度,金融机构可将《预查废证明》作为核销债权的依据,从而避免重复诉讼和执行。推动建立“1+4+N”道路交通事故“一站式”会商联调工作机制,联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调解员、保险公司共同会商联调。扩大解纷“朋友圈”,深化道交、金融保险、劳动争议等领域联动解纷,诉前实质化解纠纷2000余件。
 
  三是诉非衔接:从“被动受理”到“主动防范”。从减少多发高发类案角度,积极提出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实现“抓末端、治再病”。针对物业、金融、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向有关部门制发司法建议5条,均得到积极回应和有效落实。召开审判执行工作新闻发布会4次,发布道交、金融、行政审判和执行工作白皮书,挖掘典型案例,发挥司法裁判的规范指引作用。
 
  四是实质解纷:从“治标治表”到“标本兼治”。健全“速裁-快审-精审”有序衔接的纠纷解决模式,调解速裁团队审结案件7203件,占全院民商事结案数的59.75%,集中力量推动疑难复杂案件妥善化解,上诉率、审限内结案率等反映审判质效的核心指标稳步提升。完善“前端类案强制检索、中端专业法官会议集体研究、末端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压实院庭长监督管理责任,强化“四类案件”监管,落实“阅核制”改革。院庭长带头办难案,办理案件占结案总数的60.42%。(山东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