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执行工作事关当事人胜诉权益的最终实现,是维护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最具体的环节。“一指用力”莫如“握指成拳”。“要在全市法院部署开展‘执行铁拳’专项集中执行行动,举全市法院之力,着力解决案件执行时间长、执行到位率低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于锡涛表示,必须集中力量,下大气力破除执行工作中的顽瘴痼疾,攻克一批“骨头案”“钉子案”,聚焦涉民生、涉中小微企业案件等关乎人民群众利益问题,以高质量执行工作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服务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2022年7月以来,全市法院共执结案件33325件、执行到位金额 326亿元,“3+1”核心指标均创基本解决执行难以来最好成绩,居全省法院前列。
有力度,重拳出击提质效
“全体执行干警,出发!”128日凌晨5时,在枣庄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执行局局长高键的调度下,全市法院253名执行干警按照既定行动方案,迅速奔赴各个执行目标地点。此次行动共攻坚199案。截至发稿时,执行完毕案件70件,执行到位金额112.3万元;执行和解案件37件,和解金额253.9万元。拘传42人,拘留8人,扣押车辆2部,腾空房屋4处。4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5名记者全程见证监督本次行动。这是枣庄法院“执行铁拳”(二)2023年第七次全市集中行动中的一幕。“通过亲身参与枣庄法院‘执行铁拳’专项行动,我看到了执行干警们的辛苦付出,真真实实感受到了法院执行的决心、力度和文明执行的温度。”在见证监督集中执行行动后,山东省人大代表王慧为枣庄法院“执行铁拳”工作点赞。
枣庄法院坚持“开门办案”,在“执行铁拳”行动中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各界人士130余人次全程见证监督,通过视频平台直播执行现场,20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在各类媒体平台发布新闻稿件、短视频等200余条,公布悬赏公告、失信名单56期,点击阅读总量超过1800余万次,1044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执行威慑和舆论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科学的制度设计是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枣庄中院持续深化执行管理体制改革,面对制约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壁垒问题,从“管理”入手,以改革动能激发执行效能:出台《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实施细则》,依托执行管理平台,推行人、事、案“三位一体”的执行运行模式;制定《分段集约执行流程规范》《执行实施案件繁简分流实施细则》,实现“简案快执、繁案精执、类案专执”;发挥执行指挥中心“执行大脑”作用,实时执行重要节点在线监控、提醒催办,每月分析全市法院执行质效并通报排名。今年以来,全市法院8项综合管理指标中,5项指标由全省后3名提升到前3名,其中,事项受托期限内办结率、网络查控措施期限内发起率全省排名第一。
有速度,快速执行保民生
两天一夜行程,往返千余公里,从立案到执行完毕,山亭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用时9天快速执结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在天气闷热的八月,为申请执行人送去一份来自“铁拳”速度的“清凉”。“为枣庄法院的执行速度点赞!”接过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19000余元工资,申请执行人向执行法官连连致谢。在这起案件中,执行干警在掌握被执行人身处外省的位置线索后,连夜奔袭500多公里到达被执行人住处。兵贵神速。被执行人以为自己身处外地且案件数额小,便抱有侥幸心理,面对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执行干警,眼里满是错愕。在执行干警的询问下,被执行人仍以无履行能力为由拒不履行支付义务,企图拖延履行时间。依照法定程序,执行干警当即对被执行人手机电子支付软件进行了查看,发现其近期存在多笔大额对外转账。执行干警对其转移财产、拒绝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行为性质、法律后果和拒执罪的构成要件进行释明。权衡利弊后,被执行人当场将拖欠的19000元农民工工资交付执行干警。民生无小事,树叶总关情。枣庄法院“执行铁拳”行动聚焦涉民生(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5万元以下小标的额、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等七类案件,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树牢“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根据不同案由分类建立工作台账,逐案分析研判,精细化制定执行方案,坚持“动态清零”,常态化压茬推进。“执行铁拳”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中院部署集中执行行动13 场次、各基层法院开展专项行动140场次,集中攻坚案件3509起,执行完毕案件1040件、执行到位金额8250.3万元,执行和解案件750件、和解金额8211.6万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如何提升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满意度?办案质效是答案的一个方面,健全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推进“执源治理”则是从源头上提供了解题思路。
枣庄中院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加强内部“执源治理”工作机制。畅通“立审执”协调配合,在立案阶段附发《执行风险告知书》,前置执行团队开展集约保全工作;在诉讼阶段将执行通知书嵌入判决书,法官讲明裁判文书生效时间、判决义务履行方式、权利救济方式等;在执行阶段开展执前和解,并采取预拘留、预罚款方式监督履行。全市法院生效判决自动履行率达67.99%,全省排名第3.与此同时,完善对外执行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签署打击拒执违法犯罪《会议纪要》和《联合通告》,与车管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建立在线查控机制,与税务部门建立“法院+税务”点对点民事执行税费征缴协作机制,有效破解查人、找物、变现难题。
有温度,服务大局护营商
“法官,我愿意还钱。”“如果有机会修复失信就是救了企业的命!”在厂房机器的轰鸣声中,被执行企业法定代表人难掩激动之情。今年六月,中院执行局干警深入企业就“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开展调研,并就某涉案企业信用修复事项进行现场办案。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被执行企业的生产车间,查看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按照现在的生产能力,我愿意按月向申请人偿付。”被执行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向法官说明了自己的还款计划。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陷入追偿权纠纷,被法院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其法定代表人谢某表示,纳入失信的日子真难熬,不能办理贷款融资,也很难获得上下游企业的信任。融资困难加上债务缠身,孱弱的经营状况又直接影响案件履行能力,企业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同时,申请执行人一方也为长年无法收回的债权款项心焦如焚。案件执行到此就只能被动陷入僵局了吗?“信用修复政策是给那些‘诚实而不幸’的企业‘重生’的机会,既不是给失信被执行人‘开绿灯’,也不能让那些有发展前景、有履行意愿的被执行企业因为信用问题陷入‘死局’。”在履行方案商讨会上,办案法官向案件双方进行政策阐释。在了解法院的信用修复政策之后,双方就分期履行方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商谈。原本陷入僵局的案件有望向前一步找到破解的新路径。今年十月,双方最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理念一新天地宽,新思路带来新出路。今年三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与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枣庄两级法院严格落实方案要求,坚持“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相结合,积极构建“分类识别+正向激励+督促履行+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根据失信企业类型列出退出、帮扶、约束三类清单:对符合退出条件的失信企业,全部移出失信名单;对有发展前景、有履行意愿的被执行企业,积极促成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或督促有失信记录的企业制定履行方案,提出履行承诺,根据诚信情况移出失信名单;对那些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或者采取信用修复措施后故意不履行信用修复承诺的失信企业,继续依法采用信用惩戒措施,促使其及时履行义务。同时,枣庄法院深入开展“司法护航工业倍增”行动,加强源头预防机制建设,将督促履行贯穿立案、审判各环节、全过程,以勤督促防失信、以控纳失减失信,坚持能动司法,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在全市法院开展“法官进企业”活动,各业务条线结合工作实际,主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阐释和解读法律政策,引导激励企业诚信经营。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已梳理涉企失信案件1675件,将1422家企业移出失信名单,为相关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市场准入等方面扫清了障碍。(山东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