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时满鑫 吕佼)“真要感谢老胡啊,替我们掰扯清了事情,分清了补偿款,让大家不伤和气还不花钱、少跑腿。”
两年前,青岛平度市大泽山镇东岳石村村民胡某将自己的土地连同上面的300多棵果树租给同村付某使用。前不久,村里决定收回土地建养殖基地,胡、付二人因土地和果树补偿款分割产生争执。平度法院店子法庭法官指导设在村中的“老胡调解室”特邀调解员胡京伟,帮胡、付二人从土地出租价格、果树成长情况及管理成本等几方面入手分析算账,最终成功调解了此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人民法院负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职责使命,青岛两级法院深度推进多元解纠、诉源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回应了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和新期盼。”日前,《法制日报》记者在青岛采访,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方民说。
“无讼村庄”的平度样本
平度市有18个镇街,1791个村庄,市域面积约占青岛市陆域面积的1/3,人们生活在熟人社会中,注重亲情道德,存在“厌讼”心理。
从2018年7月开始,平度法院深入全市村庄、社区开展“无讼村庄(社区)”创建工作,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平度样本。
“‘无讼’并非指完全没有诉讼,而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将无讼理念与综合治理工作融合,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特事不出市、矛盾不上交’,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理念和社会和谐安宁目标。”平度法院院长阎春光说。
平度市白沙河街道西店后村某生态农业公司租赁村民土地建大棚种草莓,因经营不善,拖欠31位村民租赁费、化肥款,村民多次追讨租赁费并要求收回土地。平度法院张戈庄法庭在该村的“无讼村庄工作室”了解情况后,积极组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委开展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村民同意公司继续租种土地,公司承诺一个月内支付欠付村民两年的租赁费,村民实现诉求,公司也得以继续经营。
近年来,平度法院建立起“社区法官”服务机制,法官定点挂钩各村庄、社区,聘请威信高、热心公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格管理员、村干部等“新乡贤”为法院特邀调解员,共同化解矛盾纠纷。
法院还积极帮助村庄完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开展村务“法律体检”,围绕“乡村振兴中的法治思维”,分批为全市1643名村党支部书记和960余名专职村委主任授课,帮助基层干部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截至目前,平度法院在全市已建立“无讼村庄工作室”394个,联合镇街党委政府授牌“无讼村庄”245个。到2021年底, “无讼村庄工作室”覆盖率将达到70%以上,“无讼村庄”覆盖率50%以上。
“法助农兴”的莱西品牌
4月22日上午,青岛莱西法院开发区法庭的法官们驱车10多公里来到龙水街道龙湾庄二村,巡回开庭审理一起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法官们先到涉案土地实地勘验调查,之后回到村委会开庭审理案件,庭后,法官就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法律问题为旁听的村民释法答疑。法官变“坐堂办案”为“办案到村”,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在莱西,民事案件中70%以上涉农,妥善审理涉农案件,成为关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 “莱西法院今年着力打造‘法助农兴’工作品牌,就是旨在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与保障。” 莱西法院院长张杰介绍。
针对涉农案件,莱西法院采取预约立案、网上立案等快速便捷的方式,快立、快审、快结,优先受理、优先保全、优先审理,最大限度缩短办案周期,加快办案进度,有效减轻农民诉累。涉农案件平均审理周期较以往缩短了18天。
农民往往依法维权的意识不强。为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因法律常识的缺乏而吃亏。莱西法院成立《三农普法手册》编辑部,设立婚姻家庭、绿色发展、劳务权益等栏目,选取莱西法院近年来审理的典型案例,通过法官释法、温馨提示等方式,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
为摸清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问题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莱西法院还建立了10个小组,深入21家涉农企业、12个镇街、83个村,走访基层代表委员、村委负责人、农户,送法下乡精准普法,为企业经营、重大决策等提供法律咨询,提出改进建议。为不断提升乡村法治德治水平,莱西法院开设“农家课堂”,利用农闲时间集中普法。
“互联网+社区”诉源治理的即墨模式
“感谢法官和社区!我们这些做生意的人,平时跑东跑西,去一趟法庭来回就要大半天,现在社区有了工作站,方便多了!”
前不久,青岛即墨区法院蓝村法庭通过设在城后社区服务中心的“互联网诉讼服务工作站”,远程审理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在法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隔空”达成调解协议。案件的当事人真心为此点赞。
“‘互联网诉讼服务工作站’协助当事人用线上庭审系统开庭,方便高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开庭难’的问题,让老百姓搭上了‘云庭审’的便民车。”蓝村镇城后社区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起,即墨法院广泛开展法官进社区工作,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年来,400余起矛盾纠纷在法官社区工作室得到有效化解。今年以来,即墨法院进一步延伸法官进社区职能,创新“互联网+社区”诉源治理模式,打造社区互联网诉讼服务工作站,社区工作人员常驻工作站,法官开展巡回审判、远程庭审、提供法律咨询,指导社区调解矛盾纠纷。
“社区互联网诉讼服务工作站是法官进社区、下基层的进一步延伸,是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助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有力抓手,是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凝聚了社会治理合力,对加强诉源治理、推进便民诉讼具有积极作用。”即墨法院院长曹伟说。
社区互联网诉讼服务工作站遵循“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在前、法院裁判终局”思路,实现纠纷预防化解、网上立案、网上庭审、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协助审执业务等6项功能。工作站通过链接“山东移动微法院”及一体化办案平台,上线网上立案和庭审系统,形成纠纷调处线上线下“同步走”格局。(山东青岛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