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临沂市召开行政复议案件质量评查会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法院 > » 正文

山东青岛市南区法院创新少年审判“1234”工作模式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李阳)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何更好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山东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教育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逐步形成了少年审判的“1234”工作模式,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个核心:立足审判实现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
 
  全面加强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为未成年人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护,是人民法院肩负的神圣职责使命。市南区法院始终坚持以审判为核心,全面贯彻“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涉少家事案件审判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涉少刑事案件办理方针,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1989年,市南区法院率先在刑事审判庭内设立了“少年刑事案件合议庭”,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994年,市南区法院成立了全省首个单独列编的“少年案件审判庭”。2000年,市南区法院成立了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审合一的少年审判庭,这是山东省第一家独立建制的综合性少年案件审判庭。在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背景下,2019年3月,市南区法院推进内设机构改革,将少年审判庭撤销。为满足对涉未成年人案件进行专业化审理的工作需要,市南区法院在云南路人民法庭特设“少年家事案件审判团队”,抽调具有丰富家事审判经验、善做心理疏导工作的女性法官充实到团队中去,集中审理涉未成年人的离婚、抚养等家事案件。
 
  自1989年至2019年,市南区法院少年审判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探索到完善的30年历程,先后被授予“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
 
  “家事无小事,孩子牵人心。家事案件看似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好,最受伤的往往是孩子,因此我们责任重大。”市南区法院云南路法庭庭长、少年家事案件审判团队负责人张玉说,“虽然家事案件数量较多,办案压力较大,但我们仍要竭尽全力帮助每一个家庭处理好纠纷,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
 
  双向延伸:向前向后做好刑事犯罪预防及帮教
 
  “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14-18周岁,是成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市南区法院副院长卞涛承担着涉少刑事案件的审理工作,她说,“面对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我们应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引领他们回归正确的人生轨道。”在涉少刑事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市南区法院坚持向前向后两个延伸,扎实做好犯罪预防和回访帮教。
 
  向前延伸是指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通过送法进校园、制作法治教育动漫、印制普法宣传册、举办法治展览等方式,帮助学校有重点地搞好青少年的日常法治教育工作。为了调动广大青少年的学法积极性,市南区法院不断探索新的普法路径,选取有代表性的涉少案件到学校实地开庭,邀请师生现场观摩庭审,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近年来,市南区法院受理的涉少刑事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17案26犯下降至2018年的6案8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成效明显。
 
  案件审判结束后,还要注重做好未成年被告人的回访考察、跟踪帮教工作,掌握未成年被告人的思想动态和改造情况,避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甜甜是一个17岁的在校学生,父母平时工作非常忙,因为长期缺乏关爱,加之分辨是非的能力差,甜甜不慎通过一起玩乐的朋友接触到了大麻。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甜甜轻信了朋友的谎言,帮助其贩卖毒品,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考虑到甜甜正值花样年华、未来可期,该案审判长卞涛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耐心对其进行法庭教育。“甜甜,虽然你犯了错,但是你的父母没有放弃你,社会也没有放弃你,希望你在今后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远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卞涛在该案判决书之后附上了法官诫勉语,这是市南区法院在涉少刑事审判判后帮教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案件审理结束后,卞涛持续对甜甜进行追踪回访,定期了解她的动向。现在,甜甜已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非常有希望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三块阵地:线上线下织就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网
 
  市南区法院坚持巩固发展法治教育宣传阵地,不断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队伍建设,搭建了线上微信法官工作室、线下预防校园暴力工作室和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三块阵地,充分激发普法教育的内在活力,驰而不息推动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走向深处、走向实处。
 
  2016年4月21日,市南区法院正式开通微信“张玉法官工作室”,在全区55个社区的微信公众号中设置专门版块,搭建咨询服务平台。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比较敏感脆弱,时常会觉得无人能够理解自己,网上法官工作室的“线上调解”版块便是孩子们抒发心灵郁结的一个平台,可以与法官进行私密性地在线互动,法官会结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从法律角度帮助孩子们解决疑虑和困惑。此外,依托微信工作室这一线上平台,法官也会结合孩子们比较关注的话题,进学校开展法律宣讲。如今,工作室普法宣传的脚步已经走遍市南区各大中小学校,开展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100余期。
 
  为积极应对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严峻形势,2017年5月25日,市南区法院在青岛市第二十四中学成立“预防校园暴力工作室”,依托已有的阳光学校和专业化审判团队,通过联合通报、教师讲堂、家长学校等形式,充分整合和调动各方面社会资源,构建校园反暴力机制,遏制校园暴力。
 
  今年5月23日,市南区法院被命名为“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并在云南路法庭举行授牌仪式,这是市南区法院巩固和发展法治教育宣传阵地的又一全新起点。
 
  四项机制:以最大努力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为了实现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充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市南区法院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为目的,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出了涉少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员制度、圆桌审判机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及涉少家事案件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条全方位、多元化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路径。
 
  为了全面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长经历,更好地开展教育、挽救工作,市南区法院建立起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员制度,专门聘请有丰富审判经验或学生工作经验的退休法官、教师等担任社会调查员,在开庭前对未成年被告人开展社会调查,对被告人的家庭情况、在校表现、社会交往等进行走访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法庭量刑提供参考。
 
  在涉少刑事案件的审判法庭上,为消除未成年被告人对审判的畏惧心理,市南区法院对涉少刑事案件采用“圆桌法庭”开庭审理,以圆形的审判桌代替传统法庭高高在上的审判台,未成年被告人由其父母或监护人陪伴,不用戴手铐,也没有法警执勤,大大减少了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来接受审判。
 
  为了减少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时间,快速处理案件,缩短诉讼周期,市南区法院对简易涉少刑事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未成年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并签署具结书的,依法从宽处理,既发挥了刑罚的惩罚警示和教育矫正功能,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刑事审判对未成年被告人成长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
 
  而在民事审判中,市南区法院则建立了涉少案件多元化解机制,邀请人民调解员和律师参与案件调解。在一起年轻夫妻的离婚案件中,两个幼小的孩子牵动了市南区法院人民调解员李秀荣的心。她反复多次地找到原被告二人,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调解经验,帮助他们分析矛盾症结,“背对背”开展调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解开了两人的心结。“帮助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粘合,给年幼的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这对我们来说是很有成就感的。”李秀荣如是说。 (法制青岛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