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共工新闻社顾问钮则坚荣获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山东新泰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侧记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守护黄河生态底色,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山东省新泰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侧记
 
    山东法制传媒网:(吴晓双)黄河安澜,国泰民安。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目标,聚焦自然资源保护这一关键支撑,通过依法履职、精准监督,全力推动自然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交出了一份“耕地稳、矿山绿、生态美”的答卷。该市先后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聚焦耕地保护“生命线”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新泰市人大常委会深知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命根子”,始终将耕地保护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耕地保护规划科学可行,新泰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历时两个月走遍全市20个乡镇(街道),听取群众对耕地保护的意见建议30余条,推动政府严格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原则,创新编制《新泰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针对规划落地。该市人大将非耕地图斑整改纳入年度重点监督议题,先后围绕土地管理开展视察、执法检查、调研,对整改情况实行“周调度、月通报”,督促政府制定整改“三色图”(红黄绿分区分级整改),精准施策完成16万亩非耕地图斑整改,恢复9.8万亩良田,推动形成“耕地下坡、宜耕则耕”的良好态势,该市耕地保有量实现年度“四连增”,获评泰安市耕地保护成效突出单位一等等级,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人大监督的“全程护航”。
 
    紧盯矿产治理“硬骨头”
 
    重塑绿水青山新面貌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难点,也是人大监督的“发力点”。新泰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历史遗留矿山治理、违法开采整治等关键环节,先后听取审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修复专项工作报告,开展“回头看”视察,推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落实“谁破坏、谁治理”责任机制,全市提前完成“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治理任务,生态修复与责任落实实现“双赢”。为破解违法开采难题,该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参与“违法开采矿产资源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监督小组,深入矿山现场核查28次,对发现的涉砂石案件线索跟踪督办,全程跟进案件查处情况,推动建立“日常巡查+群众举报+智能监测”监管体系,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得到有效规范,昔日的矿坑正蝶变为城市“后花园”。
 
    筑牢生态屏障“安全网”
 
    构建全域保护新格局
 
    生态红线是不可逾越的“高压线”,林草资源是黄河流域的“绿色屏障”。新泰市人大常委会紧盯生态保护红线、地质灾害防治、森林资源安全三大领域,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生力军”作用,推动生态屏障全面筑牢。该市人大积极助推市政府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报批启用,明确自然资源保护边界,统筹管护山水林田湖草,确保开发利用不越红线。地质灾害防治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人大代表主动参与“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值班值守,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确保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响应处置。为压实森林资源保护责任,该市人大将林长制落实纳入监督重点,专题调研森林防火、国土绿化等重点问题,推动建立“市镇村三级林长+网格长+护林员”责任体系,解决突出问题6件,助力新泰获评山东省林长制激励县,为黄河流域筑起“绿色长城”。
 
    从耕地里的“丰收密码”,到矿山上的“生态蝶变”,再到山水间的“绿色守护”,新泰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以法治监督为笔,以履职担当为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写下生动注脚。下一步,新泰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以更实的监督举措、更强的责任担当,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工作走深走实,让黄河流域的“新泰篇章”更加精彩动人。(山东省新泰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