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罗红叶)走进今天的稳坪镇,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稳坪镇紧紧围绕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党建为笔、以产业为墨、以治理为纸,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铸魂强基,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稳坪镇始终把建强组织、凝聚人心作为首要任务,让党旗在乡村一线高高飘扬。
“以前村里开会人难齐,现在每月主题党日,党员都抢着发言。”花园村老党员感慨道。通过“第一议题”深学理论、“三会一课”凝聚共识,让党的声音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党员教育方面,稳坪镇创新采用“线上+线下”“集中+自学”“党课+研讨”相结合的学习机制,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围绕“人才赋能”,稳坪镇着力建强村干部、党员、驻村干部和实用人才“四支队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目前,全镇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0余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二、产业破局,激活共同富裕“新引擎”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稳坪镇立足资源禀赋,让“土特产”长成“大产业”,结出“致富果”。
“去年光花椒一项,我家就增收1万多元。”金庄村村民老张谈起收成,笑得合不拢嘴。他身后的300亩花椒基地,已然成为村民眼中的“绿色银行”。
在这里,每个村都有拿得出手的“明星产品”:铁坑社区的土面条年销售额达200万元以上,带动1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枫香村的生态鱼养殖让“活水养好鱼”成为现实;四个村联合打造的“木滴水”白酒,飘香四方;肉牛存栏近5000头,成为群众增收的“金牛”产业……
更令人振奋的是,镇党委牵头成立强村富民公司,打破村庄壁垒,推动优势产业“抱团发展”,凝聚发展合力。乡村振兴的成果,真正装进了群众的口袋,也甜进了百姓的心坎。
三、治理增效,绘就和美乡村“同心圆”
乡村振兴,既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实。稳坪镇用“小积分”兑出“大文明”,用“微治理”托起“大幸福”。
在铁坑社区,村民李大姐用参加环境整治积攒的积分,在超市兑换了一桶油:“搞卫生还能换东西,大家都抢着干!”这套“积分制”管理,将乡风文明具象化,让好人好事、善行义举有了“标价”,激活了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
“一老一小一弱”,是稳坪镇始终如一的牵挂。党员先锋队与志愿服务队主动作为,将走访慰问与政策宣讲送进家门。今年以来,通过300余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准破解群众急难愁盼事超百件。党员干部以高昂的“辛苦指数”,牢牢托起了百姓节节攀升的“幸福指数”。
如今的稳坪镇,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新时代文明实践蔚然成风,一幅“村美人和、文明和谐”的新画卷正在这里生动展现。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启航。稳坪镇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奋勇前行。未来的稳坪,必将产业更兴旺、乡村更美丽、群众更幸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继续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精彩故事!(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稳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