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肥多多受邀走访安哥拉驻华大使馆,开启非洲跨境布局新篇章!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财经 > » 正文

山东枣庄峄城区:科技智慧+电子铁腕 筑牢社区矫正监管根基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陈晓霖)2018年以来,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司法局以全面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为契机,以强化组织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手段,以专项活动为着力点,以帮扶救助为提升手段,配齐了全市首个电子监管系统,发出了全市首副电子手环,2018年全区接收社区服刑人员,无脱管、漏管和再犯罪现象的发生。
 
  制度先行
 
  制度配套,配齐社区矫正监管软件。峄城区司法局组织印发的《峄城区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对社区矫正各单位职责权限及执法规范做出详尽规定。围绕实施细则,还先后制定配套工作制度、统一执法文书格式,做到明晰执法步骤、量化工作流程;落实矫正小组制度。司法所在矫正人员初次报到时建立由矫正人员家属、矫正人员所在村居司法行政协理员组成的矫正小组,矫正小组严格管理社区服刑人员,确保充分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生活状况、邻里关系及矫正人员思想动态;落实请假制度。严格审核请假事由,严格审查申请材料,严格规范请假程序,严格控制请假时限,严格落实销假制度。按照“从严从细”原则,对社区服刑人员请假事由和请销假流程作了详细说明和要求,使有关请销假制度
 
  得到充分落实,最大限度避免了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落实走访制度。按照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要求,司法所工作人员定期走访摸清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工作状况、社会关系、行动去向,切实做到五清。
 
  监管多一度
 
  日常规范,聚焦多一度监管。全区各司法所严格按照“一周一次电话汇报、一月一次思想汇报、一月一次集中教育、一月一次公益劳动、一月一次入户走访、季度一次考核”的管理模式,规范管理、同时,分类管理与因人施教相结合。结合审释前社会查情况,将社区服刑人员分成严管、普管宽管三个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集中各方力量,从日常报告、定位监管、外出请销假、教育学习、公益劳动等方面予以不同监管,避免因脱管、漏管造成再犯罪情况发生,规范日常管理。目前,通过社区矫正监管平台,社矫机构已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人员动态监管。
 
  中心+基地
 
  创新模式,打造社区矫正“战斗堡垒”。社区矫正中心严格按照建设要求,充分整合现有资源设置综合办公区、远程会见区、执法监管区,全面开展日常执法监督、动态监管、
 
  视频指挥、应急处置等社区矫正执法活动。“基地”即社区矫正劳动教育改造基地。司法局打造集警示教育、公益劳动、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基地,不定期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和公益劳动。“中心+基地”模式为社区矫正执法和帮教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严监管基础上,扎实开展修心教育和暖心帮扶工作。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社区矫正基地、敬老院、学校进行公益劳动,增强孝老爱亲观念;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走进国学大讲堂,感受传统文化道德的正能量;走进社区网格,开展文明出行劝导、垃圾分类等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归属感。同时,积极鼓励有经商想法的社区服刑人员自主创业,并对家庭困难或生病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困难补助。
 
  科技助力
 
  借力科技,构筑电子围墙。充分利用“人脸+指纹”识别系统、GPS手机定位、电子腕表等高科技手段,搭建起智慧型监管平台,随时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报到情况、实时位置和行动轨迹。同时,利用矫务通APP及时上报网格员巡查情况,协助司法所第一时间掌握本辖区社区服刑人员的实时动态,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监控。各司法所积极推广“微信监管”模式,将社区矫正人员组建矫正微信群,将辖区内在矫人员纳入管
 
  理。通过微信群,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生活、工作、思想动态,不定时向他们发布劳动、学习、报到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也可以在特殊时期通过微信“共享实时位置”“微信语音视频通话”技术确定其所在区域,准确的获取矫正人员的实时位置。
 
  新的一年,峄城区着力在社区矫正工作方面做好以下方面:继续推动社区矫正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区块链+社区矫正”试点,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社区矫正业务的深度融合。以省厅社区矫正教育管理系列教材为载体,结合我区实际,组织参加好市局集中教育“示范课”评选活动,建立健全教育矫正专家人才库。进一步加强服刑人员信息核查,认真做好安置帮教对象衔接管理和教育帮扶等工作。(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