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移动版

主页 > 观点 >

花灯与焰火

  花灯与焰火
  散文(朱玉富)
 
  “故园今夕是元宵,向蛮村坐燃寂寥”;日月如歌,岁月如旅,满载着生命的小舟;忽有搁浅、忽有深渊,人生的旅途里有泥泞也有漩涡;在大起大落的运势里穿梭!岁月如河;平坛的是沙滩,不平是的烁石。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新生活的理念。返璞归真和绿色、富硒和优质的大地馈赠,成为城市、农民追求的新宠。昔日的烟花、炮仗物质困乏的溯求和高科技媒体的理念;元宵节的高科技元素给以和赋予了更多的高科技元素。从刷箸灯到电子科技灯;正月十五的焰火随着人民生活的富足,和高科技的演绎让贫穷、寂静的山村也变得绚丽多彩,天上的礼花,地上的鞭炮,儿童手里舞动的电子科技烟火棒,在焰火中放飞欢乐的心情,在焰火中品着科技味童年的欢乐。
 
  不管是国家环保部和家乡政府禁放燃放区和禁放区的政策性文件;看完天空中的礼花,到老家山东省济南市钢艾山街道罗汉峪村山村;春节除夕寂静山村的家里和孤独的孙女正一个人在老宅的角落里点燃着一支支焰火棒,和一根根柳木炭灰和盐卷成的古老的滴滴金,随着喷发出浓烈的蓝色火焰,跟随着燃烧的滴滴金和流失的除夕记忆又想回到了童年的点点滴滴。一个时代的兴起;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延续。那时候,困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随着生活的记忆和岁月的流失丢已经淡忘。
 
  小时候每到正月十五,父亲都会买回一大把滴滴金,好渴望等到正月十五日的晚上,走在寂静的大街上,显现富足的滴滴金盐粒发出啪啪的响声,柳木灰和盐粒钢屑透出的花朵,弟妹们在一起争抢,在争抢中品味元宵节的快乐,在不断的黏贴和欣赏中放完了扑啦机,遗憾留给了成长。
 
  那时的焰火是用钢屑和枪药装在一个用粘土做的圆锥型的磨具里,一般是头年就做好晾干,到十五开始装药,装的药要盯紧,再用泥土封好,晚上拿出来放,浓烈的火焰带出钢花的艳丽,壮丽出一份农家的欢乐。
 
  “花灯猜赏闹元宵,烟火丽翩明月娇。鼓响金蛇挥舞动,九州天地乐逍遥。”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赏花灯与猜灯谜,不仅是元宵节的重要民间娱乐活动,而且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元宵节赏花灯,始于两汉,兴于唐宋。为了显示国泰民安,各地官府便大操大办灯节盛会。而广大百姓对这个传统节日也非常重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各具地方特色和最能表达自己愿望的各式花灯,以寄托在新的一年里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因此,其规模一年胜过一年,并得以代代延绵,世世不绝。宋代可以说是元宵节举办灯会的鼎盛时期。在《水浒传》第七十二回中可见一斑:“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昼。”“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南宋诗人辛弃疾更有咏元宵之夜观灯盛景之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由此不难看出当时的灯节盛会是何等的热闹非凡。
 
  宋代以来,由于灯节的广泛盛行,促进了制灯技艺的不断提高,其制作亦逐渐显露出地方特色并被固定下来,例如黑龙江的冰灯、自贡的龙灯、浙江的彩灯、苏州的琉璃灯、福州的白玉灯、六安的狮子灯、台州的桔子灯、顺德的鱼灯、佛山的芝麻灯等等,真可谓“一方水土一方灯”。
 
  现在,除了各种古老的花灯之外,霓虹灯、声控灯、陶瓷灯、卡通灯、音乐灯也应有尽有,加上激光、遥控、电子、光导纤维等高科技的参与,灯的家族越来越大,蔚为大观。
 
  当然,在赏花灯活动中,猜灯谜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灯谜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文人墨客,他们为了展现才华和闲来解闷儿,就制作出了“文义谜语”。而把灯与谜联姻为一体,最早见于南宋时期。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写到:“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多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浑语,戏弄行人。”因其多为“藏头隐语”,颇为费解,故把灯谜称为“文虎”、“灯虎”、“谜虎”,而把猜谜叫做“射虎”。试举一例:谜面“是儿最无信者”,其谜底为成语“求全责备”。谜面引用《三国演义》中吕布临死前骂刘备的一句话。因吕布“辕门射戟”有恩于刘备,而刘备却在曹操处置吕布时出“损招”:吕布该杀。因此吕布骂他是个不讲信用不讲义气的家伙!吕布为了保全自家性命而责骂刘备,在这里可解为“求全责备”。
 
  灯谜有浓厚的趣味性,制作它则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诗家词家很乐意加入其中。王安石有一首诗迷:“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玉肤,走入绣帏寻不见,任他风雨满江湖。”谜底是唐朝的贾岛、李白、罗隐、潘阆四位诗人,真是妙趣横生,大家手笔。
 
  如今,随着花灯制作技术的进步,与此相辅相成的灯谜,从内容到形式,也在不断变革,不断创新。有的灯谜从文字演变为实物。如在一次艾山灯会的有奖猜谜活动中,一只大型灯笼上画着一座山,山头上则挂着一只布老虎,要求通过你的动作打两个成语。一位小朋友坐在爸爸的肩头上观灯时,把布老虎从灯笼上摘了下来,管理人员一见,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赠他奖品,因他猜中了“调虎离山”。其父又赶紧将布老虎挂在灯笼上,结果又获奖,盖因“放虎归山”。真是趣味多多。另外,谜面的时代气息也愈来愈浓,如:“嫦娥一号”上拉胡琴,为唐诗“此曲只应天上有”,就很别致新颖。
 
  灯是谜的载体,谜是灯的翅膀。元宵节通过赏灯猜谜,使人们在享受乐趣中增长知识,留住美好的记忆。灯谜之所以代代相传,其文化传承的雅致亦正在这里。
 
  如今的元宵节,礼花已经普遍,从农村到城市,艳丽的夜空照谢出大地的富足和富裕起来的人们,心头那份欢乐和幸福。但富足的生活,太多的欢乐,好多本应幸福的体验,却让我们麻木,麻木眼前的幸福。柳月华灯彻夜明,吟肩随处倚倾城。岁月如歌,吟唱出一曲长河的赞歌!
 
  作者简介:朱玉富,籍贯山东济南钢城区人。大学文化,出生于1962年5月份。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神州文艺》签约作家、《中国乡村》认证作家、《望月文学》特约作家《中国陶瓷报》、《山东医院报》特约记者。曾供职于《首都公安报》《淄博晚报》编辑/记者。法务工作者,散文《那山、那村、那狗》获全国散文有奖征文金奖。论文《浅议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获山东省政府奖;小小说《酸涩的葡萄》获山东省五个一文化三等奖。自参加工作至今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6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刊用新闻、文学和摄影新闻稿子上万余篇件。
 
  作者: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朱玉富
(责任编辑:hong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