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日照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党建 > » 正文

山东郯城县归昌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李静良 孟艳艳)近年来,山东省郯城县归昌乡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凝聚共治力量,延伸服务触角,不断完善网格运行机制,推行“1+3+N”模式,推动治理要素向网格集中、资源向网格下沉、服务在网格彰显、矛盾在网格解决,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引领,网格体系化构架到位。归昌乡坚持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优化网格设置,建强网格党组织,推进网格员队伍建设,有效提升村级治理效能。乡综治中心结合各村实际,把44个村深化细分为178个微网格,优先选配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员、团员、妇代会主任、医护人员等为微网格员,人员达287人,其中党员132人,45岁以下151人,财政发放工资196人。此外,该乡进一步完善微网格员考核办法,明确“六必六清”网格职责(信息必采,做到底数清。要事必议,做到情况清。问题必除,做到隐患清。矛盾必调,做到信息清。重点必访,做到台账清。事项必办,做到事务清。)要求微网格员每月对网格内所有管理服务对象走访至少一次,动态掌握情况,做到户户有人联、家家有人管,实现了“乡—村—网格员-微网格员”四级网格联动。
 
  共同参与,网格精细化治理到位。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该乡通过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力量,与巷长制、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将公益性岗位管理与基层网格化治理有机结合,将公益性岗位人员纳入网格体系之中,根据人员特点定岗,协助开展村庄治理工作建立了一套务实、管用的“公益岗+微网格员+巷长”长效机制,在此长效机制下,每个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置8-20个“巷长”,建立10-20个“微网格”,每名公益性岗位人员通过服务1-3条街巷,或者兼任“微网格员”“巷长”,在近期的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实效。
 
  社会服务,网格清单化覆盖到位。该乡网格员利用置身群众、贴近群众的优势,通过开展“日排查”、“日收集”,全面排查网格内的不稳定因素、特殊人群、风险隐患,确保“格不漏户、户不漏人”。一线调处化解。每周定时召开由乡村振兴指导员、村书记、调解员、网格员、微网格员参加的矛调例会分析研究矛盾化解方案。坚持接访和下访相结合,坚持用言语说服、用真心感化、用法律约束,把调解工作真正做实做细。一线跟踪服务。各网格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详细登记情况后报告社区协调解决,对个别特别复杂的问题,及时报告党委政府,依托乡“一站式”矛调中心,综治中心、信访办、12345热线办、派出所、司法所、行政执法等职能部门介入矛盾化解工作,形成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高效闭环。今年以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20余次,调解成功率100%,全乡12345热线工单同期下降幅度达32.45%。
 
  多方共治,网格多元化服务到位。该乡以“党建引领多方共治,构建网格纵深发力”为思路,充分挖掘服务项目,打造“多方共治”的为民服务平台。“网格+自治”,助力邻里和乐。依托镇村两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工作站)、各村党群工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搭建“邻里共乐”平台,结合传统节日,广泛开展“缅怀先烈”“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7场次。“网格+德治”,助力邻里和美。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道德讲堂、各中小学校等资源,组织开展“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树优良家风、建廉洁家庭”等活动6场次,弘扬优良家风,推动家风文化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网格+法治”,助力邻里和谐。建立网格化议事平台,增强群众法治观点和懂法意识,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12场次,引导居民自觉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形成了自觉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筑牢阵地,实现党群服务零距离。该乡44个自然村分别成立“网格员之家”办公室,村“两委”成员和网格员、微网格员轮流坐班,把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将哨所前沿直抵一线、紧贴群众。实行“线上+线下”双结合模式:线上,开通微信服务群,实现了群众足不出户反映诉求;线下,按照“村居优先处理—乡镇集中办理—职能部门专业解答”的处理模式精准吹哨,第一时间对群众需求进行分析研判,派单给各村网格员、微网格员协助办理,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沉服务”,变“处理线条单一业务”为“解决群众各种难题”,实现网格接诉即办有“速度”、未诉先办有“温度”。累计收集各类民情信息1680件,承接、办结各类“吹哨”事项685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山东省郯城县归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