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全省法院党建工作现场会在滨州召开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党建 > » 正文

吉林通化法院深入开展第一批教育整顿工作情况综述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深化整顿铸忠诚 为民实践润初心
  ——吉林省通化法院深入开展第一批教育整顿工作情况综述
 
  山东法制传媒网:(姚昊昱 李响 李洪利)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通化两级法院紧扣“三大主题”、突出“四项任务”,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大力整治顽瘴痼疾,解决了一批长期积累的问题,为群众办理了一批关系切身利益的实事,真正实现激浊扬清,提升执法司法水平和治理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便民利民诉讼服务“新名片”
 
  在通化中院诉讼服务大厅,“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教育整顿期间,通化中院为推动为民实践活动真正落地生根,在全省率先推出的又一举措。
 
  “‘办不成事’窗口的目的就是为了办成事!”立案庭庭长高元娥介绍说。该窗口自5月17日起设立,由立案庭庭长值班,对普通窗口办不好、办不成的“疑难杂症”,涉及多部门的交叉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对症下药”,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群众遇到立案受阻、办事难等情况。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虽小,解决的却是群众心里的“大事”。
 
  家住梅河口的王某提起6月9日来到中院“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事激动地说:“下了一整天的雨,没想到法官真的顶着雨从通化到我家里来了!要是光靠我自己弄这么多的申请材料,我肯定记不住、办不成!这“一站式”诉讼服务可真便利、真贴心!”
 
  原来,王某来到通化中院诉讼服务大厅打算办理缓交、免交诉讼费申请业务,但因现有证明材料不全而无法办理。王某因外地来通却无法办理而感到着急,情绪激动,脸色逐渐泛红。于是,导诉员便将其引导至“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立案庭庭长高元娥了解事情原委并认真看完所有材料后,耐心向王某解释。鉴于王某身患疾病、家在外地等客观情况,高元娥决定请王某先返回,对其他证据材料的调取、核实将由法院主动上门完成。
 
  次日,法院工作人员冒雨赶往百余公里之外的王某单位及住所地进行实地踏查,并帮他将所需材料全部整理完毕。最终,在6月11日向王某邮寄送达了《准予缓交诉讼费用通知书》。
 
  这是“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一个真实案例,也是通化中院推进教育整顿、深入开展“十百千万”为民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15分钟便完成立案、用微信就可以立案、跨域立案不求人、六条绿色通道定制化服务、“六个马上办、五个当天办”庄严承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全面公开法官联系方式、24小时预约调卷、法治宣传到乡镇……
 
  教育整顿启动以来,诉服中心这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出台,极大满足了群众方便立案的诉求,让群众解决问题实现“加速度”。
 
  据统计,全市法院共加强窗口立案6232件,对符合立案规定的起诉,当场立案5857件;受理网上立案3414件,实现网上交费3566件,电子送达7437次,网上阅卷293次,共提供跨域立案服务83件;提供专门的咨询引导服务14924人次。
 
  准确出击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感谢通化中院!感谢法官和执行干警!克服重重障碍,维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
 
  4月22日,通化某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一行专程到通化中院,为承办法官及执行团队送上“尽职尽责捍卫法律尊严 利剑出鞘护航金融安全”的感谢锦旗。
 
  这场距离三千多公里、跨越大半个中国的异地执行历经坎坷。当日广州天气30余度,冷库内温度零下10余度,在查封的过程中,执行团队冒着巨大的温差来回穿梭在各个冷库中,还遇到了将已打开的库房重新锁上、凌晨阻挠执行、发生争执等艰难情况。
 
  最终,经执行团队与多方协商处理后,查封扣押的601吨人参于4月9日全部从广州安全运回,案件予以顺利执行。
 
  教育整顿期间,全市法院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治理“老赖”行动,如梅河口市法院“解民忧、化民愁,风雷迅疾”行动、东昌区法院“排难解忧,春雷专项执行行动”等。
 
  目前,全市法院共攻坚一批有财产可执行案件2287件,执行金额达14396.82万元,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94人,依法采取限制高消费惩戒措施1216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考验,通化两级法院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完善人民法院与金融机构沟通协作,以集中执行的打击力度和执结速度充分展现了对攻克执行难的信心与决心,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人民群众口中“大山里的巡回法庭”是如何炼成的呢?
 
  赶集是山区农村的一项主要经济活动。抓住这个契机,通化县二密法庭在驻地以外的6个乡镇设立了6个巡回法庭,办公地点设在集市的醒目位置,及时受理并审理各类民事、经济案件,接受群众的法律咨询,并不失时机的进行法律宣传。
 
  今年3月15日,光华镇6位参农为索要人参款19万余元,同某参茸公司经理刘某在集市上发生冲突(该公司已停产),这6人招集了20多位农民准备哄抢公司的设备及原材料,该公司的10余名工人也聚集起来与之对峙。
 
  二密法庭全体人员闻讯后在光华公安派出所民警的协助下及时制止了这一触即发的械斗。疏散了群众后,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法庭依法查封了参茸公司的设备、原料,同时受理了这六案,并依法当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当晚8时多,六案全部达成调解协议,旁听群众无不称赞法庭的办案效率,当事人也非常感动。一个月内,该公司全部履行了义务,“日结六案”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久而久之,该庭把立案窗口前移到乡镇、把巡回办案延伸到村屯田间地头和当事人家里,形成了“立案到乡镇、开庭在村屯、调解进家门”的创新模式,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高效快捷化解了民事纠纷。
 
  截至目前,该庭审理各类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95%、调解、撤诉率为91.6%,生效案件服判息诉率均为100%,案件平均审限仅为13天。
 
  教育整顿以来,全市法院加强基层治理,深入推进巡回审判,还探索实践车载法庭、假日法庭等机动灵活的巡回审判模式,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便利司法的需求。
 
  5月21日,集安市法院的“车载法庭”深入大路镇爬宝村,巡回审理原告王某黄某诉被告刘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
 
  经过1小时的审理,促使双方当事人初步达成调解意向,被告表示愿意在庭审后协商还款具体事项。
 
  “法院的服务太好了,巡回法庭开到我们家门口了。”“太厉害了,现场调解当场达成协议”……围观群众感慨地说。
 
  法槌起落,敲响了和谐与公正,解决了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
 
  巡回法庭、车载法庭的背后是教育整顿期间一个个基层法官工作的缩影,只为让司法的公平正义到达每一个角落。(吉林省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